登錄

理論經濟學

百科 > 經濟學分支學科 > 理論經濟學

1.什么是理論經濟學

  理論經濟學是論述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經濟運行和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為各個經濟學科提供基礎理論。理論經濟學通常稱為一般經濟理論,它分為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兩個分支。

2.應用經濟學與理論經濟學的區(qū)別

  在經濟學領域,分為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兩大領域。理論經濟學是現在大多數人所學的經濟學,如西方經濟學、經濟學說史、宏微觀經濟學等,這樣的經濟學和數學有很大的關聯(lián)。而在前面所談到的是應用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和理論經濟學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經濟學分支學科
部門經濟學
比較經濟學
保險學
不確定性經濟學
保險經濟學
產業(yè)經濟學
城市經濟學
財政學
產權經濟學
畜牧業(yè)經濟學
傳媒經濟學
供應鏈物流學
第三方物流學
燈塔經濟學
發(fā)展經濟學
福利經濟學
服務經濟學
非生產領域經濟學
分銷物流學
風險經濟學
法律經濟學
房地產經濟學
非稀缺經濟學
古典經濟學
公共經濟學
國際經濟學
規(guī)模經濟學
管理經濟學
公司金融學
工程經濟學
規(guī)制經濟學
工業(yè)經濟學
國土經濟學
國防經濟學
規(guī)范經濟學
國際統(tǒng)計學
過剩經濟學
國際金融學
公共管理學
宏觀經濟學
海洋經濟學
環(huán)境經濟學
后勤學
混沌經濟學
護理經濟學
宏觀信息經濟學
計量經濟學
結構經濟學
教育經濟學
經營經濟學
經濟動力學
公共財政學
計劃經濟學
經濟預測學
基本建設經濟學
激進派經濟學
金融學
金融工程學
實驗金融學
金融市場學
經濟控制論
價格經濟學
技術經濟學
交易成本經濟學
建筑經濟學
金融經濟學
經濟倫理學
近代統(tǒng)計學
經濟地理學
經濟社會學
家庭經濟學
軍事經濟學
經濟政策學
家政經濟學
科學經濟學
凱恩斯經濟學
空間經濟計量學
快樂經濟學
空間經濟學
開發(fā)經濟學
會計公共關系學
理論經濟學
旅游經濟學
勞動經濟學
勞務經濟學
流通經濟學
林業(yè)經濟學
勞權經濟學
馬歇爾經濟學
民生經濟學
民族經濟學
描述統(tǒng)計學
農村經濟學
農業(yè)經濟學
能源經濟學
農業(yè)生產經濟學
新經濟地理學
品牌生態(tài)學
品牌經濟學
品牌學
區(qū)域經濟學
窮人經濟學
企業(yè)物流學
企業(yè)經濟學
契約經濟學
歧視經濟學
氣象經濟學
人口經濟學
人事管理經濟學
生產力經濟學
數量經濟學
世界經濟學
實證經濟學
生態(tài)經濟學
數理經濟學
實驗經濟學
神經元經濟學
商品運輸學
商業(yè)經濟學
社會經濟統(tǒng)計學
生物經濟學
商品學
數理統(tǒng)計學
水利經濟學
商業(yè)地理學
投入產出經濟學
推斷統(tǒng)計學
統(tǒng)計學
土地經濟學
圖書館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
文化經濟學
衛(wèi)生經濟學
物流管理學
物流學
物流技術學
物流會計學
物流經濟學
維基經濟學
物資經濟學
污染經濟學
微觀信息經濟學
消費經濟學
心理經濟學
信息經濟學
新制度經濟學
行為經濟學
現代物流學
憲政經濟學
行為金融學
現代金融學
心理統(tǒng)計學
新貨幣經濟學
新政治經濟學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
信息系統(tǒng)經濟學
運輸經濟學
演化經濟學
應用經濟學
郵電通信經濟學
漁業(yè)經濟學
藥物經濟學
語言經濟學
中觀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
制度經濟學
電子商務物流學
資源經濟學
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
戰(zhàn)爭經濟學
知識產品經濟學
轉軌經濟學
綜觀經濟學
自然資源經濟學
質量經濟學
自然災害經濟學
知識經濟學
[編輯]

3.中國理論經濟學的變化[1]

  按照學界的一般看法,中國理論經濟學是指我國大陸地區(qū)高等院校經濟學專業(yè)開設的政治經濟學,包括馬克思經濟學簡稱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或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在高校中,中國理論經濟學一方面是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另一方面又是思想政治課程,承擔著雙重功能。因而,中國理論經濟學長期獨占我國經濟學殿堂,居于正統(tǒng)地位。其他經濟學說則統(tǒng)統(tǒng)被斥之為庸俗經濟學,不得進入大學課堂。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學界的上述格局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傳統(tǒng)理論經濟學30年的歷史變遷和范式轉變:

  1974年,我國正處于10年內亂的后期。受“極左”路線的干擾和破壞,老一代經濟學家作為“反動學術權威”統(tǒng)統(tǒng)被打倒在地,多數大學的經濟學專業(yè)停止了招生,經濟學的教學和研究處于停滯狀態(tài)。筆者當時在一所干部學校講授《哥達綱領批判》、《帝國主義論》和《反杜林論》以及“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等,旨在為“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基本路線辯護,因而沒有任何科學性和學術性可言。當時教學的內容,與其說是經濟學,倒不如說是政治學,而且是庸俗政治學。

  1976年“四人幫”被粉碎后,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始恢復本來意義上的經濟學教學和研究。當時經濟學人的主要學術實踐,除了致力于清算“極左”路線對經濟理論和社會造成的惡劣影響外,重點是全面反思社會主義經濟學,試圖“回歸馬克思傳統(tǒng)”。“文革”以前的社會主義經濟學是前蘇聯(lián)政治經濟學教書的翻版,完全不適合我國國情。“文革”期間又遭到了惡意篡改和歪曲,更加脫離我國國情。它對我國的經濟運行,既沒有解釋力,也沒有預言力。但是,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當時多數經濟學人認為,傳統(tǒng)的社會主義經濟學從總體上看是正確的。問題主要有兩個:

  一是沒有正確體現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原意”,加進了許多斯大林的不正確觀點;

  二是過分地拘泥于經典作家的現成公式和現成“提法”,而沒有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因此,只要經過適當的修改或補充,“回到馬克思的傳統(tǒng)”,并加進一些“創(chuàng)新”的東西,社會主義經濟學就仍然有用。

  這個時期的學術成果主要體現在1979年南開大學谷書堂教授主編出版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簡稱北方本,同時還有一本復旦大學廈門大學主編的南方本 中。1981到1983年期間,筆者在南開大學進修經濟學,曾師從谷書堂教授認真研讀過這本教材?,F在看來,這本教科書雖然在研究對象、理論框架和篇章內容等方面作了某些調整,并被教育部評為優(yōu)秀教材,在經濟學界產生了相當的影響,但從總體上看,它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仍然是前蘇聯(lián)教科書傳統(tǒng),在學術上并沒有多少建樹,對發(fā)展中國的經濟學貢獻不大。

  到1983年初筆者離開南開大學的時候,經濟學界的認識有了新的提高。當時多數經濟學人已經看到,傳統(tǒng)經濟學作為計劃經濟體制的理論反映,同正在進行的市場化改革和發(fā)展市場經濟的要求是根本對立的。當時,經濟學人的主要學術實踐,一是致力于引進現代經濟學,二是突破“蘇聯(lián)范式”的束縛。

  在引進現代經濟學方面,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最先引進的是作為西方經濟學正統(tǒng)理論的新古典經濟學。80年代中后期引進和學習的重點轉向發(fā)展經濟學。到了90年代初引進和學習的重點又轉向了新政治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全面引進并與我國的實際相結合,促進了我國經濟學理論和方法論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同時也劇烈地沖擊著傳統(tǒng)經濟學。

  在突破“蘇聯(lián)范式”束縛方面,主要是質疑、修正、否定或棄置傳統(tǒng)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觀點。其中主要的有:

  1、用市場經濟理論取代計劃經濟理論;

  2、用混合經濟理論取代單一公有制理論;

  3、用按要素分配理論取代按勞分配理論;

  4、用利潤最大化理論取代基本規(guī)律理論。

  這個時期的學術成果有一部分被收入了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編輯出版的《中國經濟學》年度系列論文集和上海人民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聯(lián)合出版的“當代經濟學文庫”。這些優(yōu)秀論著在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分析技術等方面基本上能夠與現代經濟學接軌反映了當代中國理論經濟學的最新發(fā)展。

  進入90年代后,經濟界開始綜合、融合和創(chuàng)新各種經濟學說,試圖重新構建當代中國理論經濟學體系。上海財經大學程恩富教授主編出版的《現代政治經濟學》可以看作是“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為基礎,吸收當代經濟學的研究成果,創(chuàng)造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新綜合理論體系”的代表作。該書在研究對象、理論范疇和分析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相對于傳統(tǒng)社會主義經濟學有所創(chuàng)新。

  南開大學谷書堂教授主編的《社會主義經濟學通論》可以看作是“以現代西方經濟學為基礎,結合我國國情,構造中國的現代經濟學體系” 的代表作。該書的體系結構、理論范疇和分析方法等,基本上源自新制度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現代宏觀經濟學和發(fā)展經濟學,較好地體現了以現代經濟學為基礎。它完全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經濟學,是一部創(chuàng)新之作。可以認為,該書的出版標志著當代中國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初步形成。需要強調的是,我國是一個處于體制轉型和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如何使在西方發(fā)達國家中形成的理論與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使經濟理論更有解釋力和預言力,是需要繼續(xù)研究的重要課題。另外,馬克思經濟學是當代經濟學的三大理論體系之一。如何使馬克思經濟學與現代經濟學結合起來,也是重要的研究課題。

  伴隨著國立大學和官方研究機構的轉軌,經濟研究活動開始出現民間化的趨勢。其中,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1993)和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1994)聚集、吸引和團結了國內外一大批有現代經濟學素養(yǎng)的學術新人,致力于現代經濟學的引進和傳播,專注于中國改革和發(fā)展問題的研究,逐漸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學術氣氛和傳統(tǒng)。其研究水平和學術影響已經超過了官方研究機構開始成為新的經濟學研究中心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學派使傳統(tǒng)經濟學研究相形見絀。

  中國傳統(tǒng)經濟學的歷史性變化還表現在新生代經濟學家的崛起和老一輩經濟學家淡出學界。我國的經濟學家大體上可以分為三代。其中:

  第一代經濟學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薛暮橋、孫冶方于光遠許滌新等人。他們熟悉馬克思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對中國的社會現實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在1978年到1984年間,他們發(fā)表了大量研究成果,為經濟學的撥亂反正和正本清源泉做出了貢獻。

  第二代經濟學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劉國光、董輔礽吳敬璉厲以寧等人。他們既熟悉馬克思經濟學,又開始接受現代經濟學,是推動中國經濟改革和市場經濟發(fā)展承前啟后的力量。

  第三代經濟學家或新生代經濟學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樊綱、林毅夫、魏杰、張維迎劉偉等人。這些人大多數出生在50年代,有過“上山下鄉(xiāng) ”的經歷。他們在恢復高考后,進入大學或出國留學(進修),獲得現代經濟學訓練,并利用現代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思考和分析中國的改革和發(fā)展問題。80年代初期,他們開始在《經濟研究》上發(fā)表學術論文,展露才華。目前,許多新生代經濟學家已經成為知名學者和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和政府部門及金融部門的學術帶頭人,成功接替了老一輩經濟學家,奠定了中國經濟學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基礎。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