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貨幣經濟學
1.新貨幣經濟學的背景
“新貨幣經濟學”是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羅伯特·霍爾(Robert Hal1)在2O世紀8O年代首先提出的一個術語,用來描述一種經濟分析方法,這種方法最初是由費希爾·布萊克(Fischer Black,1970)、尤金·法馬(Eugene Fama,1980)及羅伯特·霍爾本人(1982a)在其各自的論述中用來解決關于貨幣經濟學的一些基本問題。新貨幣經濟學作為一種經濟分析方法,是在電子貨幣產生后缺乏理論基礎的情況下,加之主流經濟學家沿著傳統理論研究路徑的探索,現存的貨幣理論面臨巨大挑戰(zhàn)的背景下提出來的。
2.“哈恩難題”與貨幣理論的微觀基礎
從2O世紀6O年代開始,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都對貨幣理論缺乏有效的微觀基礎而感到不滿,他們提出了許多不同的理論來試圖解決這一問題。1965年,帕廷金(Don Patinkin)在其名著《貨幣、利息與物價》中,將貨幣(實際余額)作為第n+1種商品加入瓦爾拉斯關于n種商品的超額供求等式體系之中,將貨幣與商品交換按照商品與商品交換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加以研究,把貨幣視為一種特殊商品納入到商品交換體系中。結果在這個體系中商品和貨幣得到了統一,價值理論和貨幣理論統一到了一個均衡分析框架之中。因此,他宣稱徹底解決了經濟理論史上長期遺留的“兩分法”問題。帕廷金清楚而深刻的表述是其著作成為貨幣理論的一般均衡分析的樣本,受到經濟學界的普遍贊譽和推崇。帕廷金的一般均衡理論發(fā)展了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理論和瓦爾拉斯——希克斯——帕廷金體系”。
正當經濟學家為瓦爾拉斯——??怂埂镣⒔痼w系的確立而歡呼的時候,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哈恩(Frank H·Hahn)提出了一個令人尷尬的問題:為什么沒有內在價值的紙幣與商品和勞務相交換的過程中會具有正的價值?哈恩在1965年指出,瓦爾拉斯——??怂埂镣⒔痼w系有一個涉及其存在性的基本問題,即貨幣經濟模型是否存在均衡狀態(tài)?進一步說,有什么能保證這樣的一個經濟體中,所有均衡狀態(tài)都是貨幣交易而不是物物交換呢?在物物交換中,貨幣的價格是零。既然個人對貨幣的需求源自效用函數中的真實貨幣余額,那么真實貨幣余額為零時會出現什么情況呢?然而,確實存在使真實貨幣余額等于零的兩種情況,而且這兩種情況走了兩個極端:一是商品的貨幣價格為正,但個人名義貨幣余額為零;二是個人的名義貨幣余額為正,但商品的貨幣價格無窮大。這可以合理地推出,第二種情況下的貨幣毫無價值,也就不存在貨幣需求。因此,存在一種并非重要的非貨幣的均衡狀態(tài)。只有假設雖然貨幣毫無價值但仍然存在對名義貨幣余額的需求,在這樣一種很值得懷疑的前提下才能證明,存在一個貨幣價格為正的均衡狀態(tài)。如果不能確定貨幣具有正的價格,就不能保證帕廷金傳統的均衡是一種貨幣均衡而不是一種物物交換的均衡。哈恩對瓦爾拉斯——希克斯——帕廷金體系的這個反詰就是著名的“哈恩難題”。
后來的研究者試圖從貨幣的價值貯藏手段來說明貨幣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價值貯藏手段很多,其中相當一部分資產的收益率比貨幣的收益率更高。而在每期收益率均高于貨幣自身收益率的其他資產的情況下,為什么沒有內在價值的法償貨幣在與商品和勞務交換的過程中會具有正的價值呢?這個問題是由巴塞爾大學教授赫維格(Hellwig)提出的,并被稱之為“修正的哈恩難題”。在赫維格看來,現有貨幣理論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在沒有解決貨幣為何具有正價值的情況下,貨幣經濟學家們構造了許多引入貨幣因素的理論模型,赫維格認為這些理論模型都是無本之木,貨幣經濟理論必須全面改造。面對“哈恩難題”,正統經濟學家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法。其中有著名的帕廷金的“效用函數中的貨幣”理論(MIU模型)、克勞爾的貨幣先行約束理論(CIA模型)和薩繆爾森的世代交疊模型(OLG模型)等。但是這些理論都沒有徹底地解決哈恩難題,使傳統理論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
主流貨幣經濟學對哈恩難題解答的無效性,迫使正統經濟學家開始尋找新的途徑來解決難題,從而促進了貨幣經濟學的發(fā)展。同時,先前未被重視的貨幣經濟學觀點逐漸地受到世人的注意和討論。其中,最有影響的學說是后凱恩斯主義的貨幣內生論和新貨幣經濟學(史密森(Smithin),2003)。20世紀70年代,金融創(chuàng)新的浪潮不斷涌現,新的金融工具層出不窮,特別是電子貨幣的迅速發(fā)展,使新貨幣經濟學受到了當代經濟學家的重視。
3.新貨幣經濟學及其思想的發(fā)展
雖然霍爾首先提出了“新貨幣經濟學”一詞,但并未被人們接受。羅伯特·格林菲爾德(Robert Greenfield)和蘭德·伊格爾(Land Yeager)總結了布萊克、法馬和霍爾先后發(fā)表的一系列文章中所論述的完全競爭條件下金融體系的運作模式,并把這個新的理論體系按這三位經濟學家的姓氏首字命名為“BFH體系”,以紀念這三位經濟學家對該理論體系所做的貢獻。
4.新貨幣經濟學的理論結構
新貨幣經濟學產生以后,經過20世紀80年代和90年的發(fā)展,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框架。
5.新貨幣經濟學的理論意義
傳統貨幣理論堅持什么是貨幣已不成問題的思維慣性,將貨幣納入到理論的分析框架之中,這不管是在西方的傳統貨幣經濟學理論中,還是在我國馬克思主義貨幣理論中都是如此。帕廷金將貨幣作為n+1種商品加入到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之中,這從表面上解決了“兩分法”問題,但是它只是將貨幣作為一個外生變量引入到模型中,而貨幣到底是什么,它為什么在交易中具有正的價值卻沒有說清楚,從而使西方經濟學界對貨幣本質問題的爭論沒有結果。在國內,我們從教科書或者是經濟學、金融學專著中見到的貨幣定義幾乎都是相同的,即馬克思關于貨幣的傳統定義,貨幣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統一。其實馬克思本人對這個定義是很謹慎的,曾多次提到他所研究的貨幣僅限于黃金,信用貨幣不屬于其研究的范圍??墒俏覀兯坪跬浟诉@個前提,把它當作千真萬確的普遍真理而抱住不放,所有的貨幣金融理論的提出都是以其為基礎。
哈恩難題所導致的貨幣經濟學的發(fā)展要求我們重新認識貨幣的本質,加強對貨幣自身的研究。新貨幣經濟學則打破了傳統的思維模式,它用演化的觀點提出貨幣演進的最后階段必然是記賬媒介和交易媒介分離,即貨幣職能分離。新貨幣經濟學的觀點可以說是一反貨幣職能統一的傳統,試圖將貨幣職能進行分離。這是關系到貨幣經濟學微觀基礎的重大問題,貨幣經濟學要存在、發(fā)展,首先就要解決這個問題。從邏輯上說,既然貨幣是分工和專業(yè)的結果,貨幣職能發(fā)生分離也是完全可能的,西方經濟學者在探討貨幣發(fā)展史時也論證了這一點。
現實中成功的例子是智利發(fā)展單位(UF),智利發(fā)展單位是在智利通貨膨脹遠比現在高很多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的,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在智利,人們進行買賣交易和簽訂長期合同時,不光使用他們的貨幣(比索),也使用智利發(fā)展單位。智利發(fā)展單位有些像貨幣,因為有一些貿易是通過它來完成的,但實際上并沒有智利發(fā)展單位的硬幣或紙幣形式。智利發(fā)展單位是一個度量單位,就像米或者克,但它在購買力上具有穩(wěn)定的價值。智利發(fā)展單位的穩(wěn)定性以及比索的不穩(wěn)定性,使得發(fā)展單位和比索之間的比價不斷變化。發(fā)展單位實際上是以這個比價描述的,它由政府的統計學家們以消費價格指數為基礎經過計算而得到的,所以發(fā)展單位擁有穩(wěn)定的價值。新貨幣經濟學在智利的經驗對我國貨幣理論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此外,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交易中的支付方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傳統的紙幣支付方式開始向無紙化電子支付方式轉變。尤其是網絡的出現,形成了日益龐大的新市場,在客觀上促成了新的交易媒介手段——電子貨幣的出現。由于政府反應謹慎,使電子貨幣成為l6世紀以來第一個被政府和市場同時認可的新“貨幣”,相應地,社會經濟中出現了兩種生成機制完全不同的貨幣體系。這要求有與此相對應的新的貨幣理論產生,新貨幣經濟學就適應了電子貨幣發(fā)展的需要,同時電子貨幣的發(fā)展也為新貨幣經濟學的復蘇和發(fā)展提供了客觀條件。我們應根據時代的發(fā)展,借鑒新貨幣經濟學的觀點,提出適合我國電子貨幣和電子交易市場的貨幣理論,以指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