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經濟學
1.什么是藥物經濟學
藥物經濟學是一門應用經濟學原理和方法來研究和評估藥物治療的成本與效果及其關系的邊緣學科。藥物經濟學的研究任務主要是通過成本分析對比不同的藥物治療方案或藥物治療方案與其他治療方案的優(yōu)劣,設計合理的臨床藥學監(jiān)護方案,保證有限的社會衛(wèi)生保健資源發(fā)揮最大的效用。
具體地說,藥物經濟學應用現(xiàn)代經濟學的研究手段,結合流行病學、決策學、生物統(tǒng)計學等多學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不同藥物治療方案、藥物治療方案與其它方案,如手術治療以及不同醫(yī)療或社會服務項目,如社會養(yǎng)老與家庭照顧等的成本、效益或效果及效用,評價其經濟學價值的差別。藥物經濟學的服務對象包括醫(yī)療保健體系的所有參與者:政府管理部門、醫(yī)療提供單位、醫(yī)療保險公司、醫(yī)生以及病人。
2.藥物經濟學簡史
藥物經濟學最早起源于美國,從1950年代以后,美國的公共醫(yī)療保健費用迅速增長,高昂的醫(yī)療保健費用令政府和社會保障機構不堪重負,為了使有限的醫(yī)療保健資源能夠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效用1979年美國國會責成其下屬的技術評定局對公共醫(yī)療費用進行成本效用分析,此后到了1980年代,產生了Pharmaco economics(藥物經濟學)這一英文詞匯,1989年在美國出版了第一本藥物經濟學專業(yè)期刊《Pharmaco economics》,1991年專著《藥物經濟學原理》出版,藥物經濟學作為一門交叉學科初步形成。
3.藥物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成本分析:成本分析僅關注投入成本,可以為總體醫(yī)療費用的控制和醫(yī)療資源優(yōu)化配置提供基本信息。
成本-效益分析:將藥物治療的成本與所產生的效益歸化為以貨幣為單位的數(shù)字,用以評估藥物治療方案的經濟性。
成本-效果分析:與成本-效益分析的差異在于,藥物治療的效果不亦貨幣為單位表示,而是用其他量化的方法表達治療目的,如延長患者生命時間等。
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是更細化的成本效果分析,它不僅關注藥物治療的直接效果,同時關注藥物治療對患者生活質量所產生的間接影響,著重與分析醫(yī)療成本與患者生活質量提升的關系。
最小成本分析:用于兩種或多種藥物治療方案的選擇,雖然只對成本進行量化分析但也需要考慮效果,這是最小成本分析與成本分析的區(qū)別。
4.藥物經濟學的實施步驟
藥物經濟學分析的實施需要10個步驟來完成:(1)明確藥物經濟學研究的問題;(2)確立研究的觀點;(3)治療方案和結果的確立;(4)選擇恰當?shù)乃幬锝洕鷮W方法;(5)結果的貨幣價值;(6)資源的區(qū)分;(7)確立結果事件的概率;(8) 決策分析;(9)進行成本兌現(xiàn)或敏感性或增量成本分析;(10)結果表示。
5.藥物經濟學的研究注意點
必須明確藥物經濟學所研究的問題和研究觀點。藥物經濟學的觀點可來自于社會、付費方、機構、部門、病人、任何或所有這些方的一個結合。其次,必須區(qū)分治療方案和與它們相關的積極或消積的后果。選擇藥物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將其治療結果用貨幣價值來表示。藥物獲得成本與醫(yī)療成本包含在與臨床效果直接相關的成本之中,也可來源于文獻或者歷史記載,也可以將其建立在合理的假設基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