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莫里斯·庫克

百科 > 管理學家 > 莫里斯·庫克

1.莫里斯·庫克簡介

莫里斯·庫克是科學管理的早期研究工作者之一,也是泰羅的親密合作者。他于1895年畢業(yè)地美國的利海大學,獲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以后他在工業(yè)部門中工作,并早在結識泰羅以前就應用一種“提問法” 對工業(yè)中的浪費現象進行分析研究。當泰羅的著作發(fā)表并得到傳播以后,庫克成為泰羅的堅決支持者,并被泰羅認為同巴思、甘特、哈撒韋一樣,是自已的親密門徒。他曾由泰羅提名參加研究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的管理效率的委員會,并在一年半的研究期間由泰羅付給他工資。1909年,當卡內基促進教學基金會主席寫信 給泰羅,要求派人幫助對教育組織的管理進行“經濟的研究”時,泰羅派庫克前去進行調查研究。

庫克于1916年開設了自己的咨詢公司,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為美國政府服務。他在富蘭克林·羅斯??偨y(tǒng)當政期間曾擔任過多種職務,如農村電氣化管理局局長、紐約州電力局長等。他還曾被杜魯門總統(tǒng)派去處理困難問題。他的主要貢獻是在非工業(yè)組織中傳播和應用科學管理思想。

2.庫克在管理思想上的貢獻

影響世界進程的100位管理大師
1.亞當·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
2.羅伯特·歐文
(Robert Owen,1771-1858)
3.查爾斯·巴貝奇
(Charles Babbage,1792-1871)
4.弗雷德里克·W·泰勒
(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
5.卡爾·巴思
(Carl G. Barth,1860-1939)
6.亨利·甘特
(Henry L. Gantt,1861-1919)
7.弗蘭克·吉爾布雷斯
(Frank B. Gilbreth,1868-1924)
8.莉蓮·吉爾布雷斯
(Lillian Moller Gilbreth,1878-1972)
9.哈林頓·埃默森
(Harrington Emerson,1853-1931)
10.莫里斯·庫克
(Morris Cooke,1872-1960)
11.亨利·法約爾
(Henry Fayol,1841-1925)
12.馬克斯·韋伯
(Max Weber,1864-1920)
13.林德爾·厄威克
(Lyndall F. Urwick,1891-1984)
14.盧瑟·古利克
(Luther H. Gulick,1892-1993)
15.瑪麗·帕克·福萊特
(Mary Parker Follett,1868-l933)
16.雨果·孟斯特伯格
(Hugo Munsterberg,1863-l9l6)
17.喬治·埃爾頓·梅奧
(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
18.弗里茨·羅特利斯伯格
(Fritz J. Roethlisberger,1898-1974)
19.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20.亞伯拉罕·馬斯洛
(Abraham Maslow,1908-l970)
21.克萊頓·阿爾德佛
(Clayton Alderfer)
22.戴維·麥克利蘭
(David McClelland)
23.道格拉斯·麥克雷戈
(Douglas McGregor,1906-1964年)
24.約翰·莫爾斯
(John Morse)
25.威廉·奧奇
(William G. Ouchi)
26.克瑞斯·阿吉里斯
(Chris Argyris)
27.庫爾特·勒溫
(Kurt Lewin,1890 - 1947)
28.利蘭·布雷德福
(Leland Bradfurd)
29.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
(B. F. Skinner)
30.阿爾伯特·班杜拉
(Albert Bandura)
31.萊曼·波特
(Lyman Porter)
32.維克托·弗魯姆
(Victor H. Vroom)
33.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Frederick Herzberg)
34.斯塔西·亞當斯
(J. Stacy. Adams)
35.哈羅德·凱利
(Harold H. Kelley)
36.哈羅德·孔茨
(Harold koontz,1908-1984)
37.切斯特·巴納德
(Chester Barnard,1886-1961)
38.斯坦利·西肖爾
(Stanley E. Seashore)
39.羅伯特·坦南鮑姆
(Robert Tannenbaum)
40.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小組
41.倫西斯·利克特
(Rensis Likert)(密執(zhí)安研究)
42.羅伯特·布萊克
(Robert R. Blake)
43.弗雷德·菲德勒
(Fred E. Fiedler)
44.羅伯特·豪斯
(Robert J House)
45.保羅·赫塞
(Paul Hersey)
46.理查德·約翰遜
(Richard A. Johnson)
47.弗里蒙特·卡斯特
(Fremont E. Kast)
48.詹姆斯·羅森茨韋克
(James E. Rosenzweig)
49.詹姆斯·米勒
(James Grier Miller)
50.梅薩·羅維奇
(M. Mesarovie)
51.彼得·德魯克
(Peter Drucker)
52.歐內斯特·戴爾
(Ernest Dale)
53.威廉·紐曼
(William Newman)
54.艾爾弗雷德·P·斯隆
(Alfred P.Sloan)
55.保羅·勞倫斯
(Paul R. Lawrence)
56.弗雷德·盧桑斯
(Fred Luthars)
57.瓊·伍德沃德
(英國,Joan Woodward)
58.亨利·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
59.埃爾伍德·斯潘塞·伯法
(Elwood Spencer Buffa)
60.W·愛德華茲·戴明
(W. Edwards Deming)
61.約瑟夫·朱蘭
(Joseph Juran)
62.戴爾·卡耐基
(Dale Carnegie)
63.詹姆士·錢皮
(James Champy)
64.馬文·鮑爾
(Marvin Bower)
65.大前研一
(Kenichi Ohmae)
66.湯姆·彼得斯
(Tom Peters)
67.布魯斯·亨德森
(Bruce Henderson)
68.亨利·福特
(Henry Ford)
69.小托馬斯·沃森
(Thomas Watson Jr.)
70.戴維·帕卡德
(David Packard)
71.盛田昭夫
(Akito Morita)
72.松下幸之助
(Konosuke Matsushita)
73.羅伯特·湯賽德
(Robert Townsend)
74.哈羅德·杰寧
(Harold Geneen)
75.伊戈爾·安索夫
(Igor Ansoff)
76.邁克爾·波特
(Michael Porter)
77.加里·哈默爾
(Gary Hamel)
78.理查德·帕斯卡爾
(RiChard Pascale)
79.羅莎貝斯·莫斯·坎特
(Rosabeth Moss kanter)
80.查爾斯·漢迪
(Charles Handy)
81.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
(Alfred Chandler)
82.蘇曼特拉·戈沙爾
(Sumantra Ghoshal)
83.彼得·圣吉
(Peter Senge)
84.吉爾特·霍夫斯塔德
(Geert Hofstede)
85.馮斯·瓊潘納斯
(Fons Trompenaars)
86.艾德佳·沙因
(Edgar Schein)
87.埃里奧特·杰奎斯
(Elliott Jaques)
88.阿爾文·托夫勒
(Alvin Toffler)
89.約翰·奈斯比特
(John Naisitt)
90.瑪麗·帕克·福列特
(Mary Parker Follett)
91.沃倫·本尼斯
(Warren Bennis)
92.勞倫斯·彼得
(Laurence Peter)
93.西奧多·萊維特
(Theodore Levitt)
94.菲利普·科特勒
(Philip Kotler)
95.杰伊·洛希
(Jay W. Lorsch)
96.愛德華·勞勒
(Edward Lawler)
97.沃倫·施密特
(Warren H. Schmidt)
98.簡·莫頓
(Jane S. Mouton)
99.特倫斯·米切爾
(Terence R. Mitchell)
100.肯尼斯·布蘭查德
(Kenneth Blanchard)
[編輯]

庫克在管理思想上的貢獻主要在以下3個方面:

1.把科學管理原理應用于高等學校中的管理。庫克在1909年受泰羅的派譴對高等學校的管理進行了調查,衡量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的投入成本和產出成果。他主要對物理系進行了調查和研究,因為那是人們認為能代表當時的教學和研究水平的。但庫克認為他在1910年發(fā)表的《學院的效率和工業(yè)的效率》一書中的論 ,也適用于其他系科。他在書中講到了大學管理中的許多缺點:近親繁殖(聘用本校畢業(yè)生為教師)流行,學校中的管理狀況比工業(yè)中更為糟糕,當時極為勵行的委員會管理方式效率極低,各系自行其是,破壞了整個大學工作的協(xié)調,教工的報酬不是以功績而是以資歷為依據,不合格的教師由于享有職務保持權而不退休或離職,系主任沒有實權,大學中缺少一個衡量效率的標準,等等。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庫克主張把科學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應用于大學的管理,并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 教授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教學和科研上,管理工作應由專家而不是由委員會來承擔,應該更多地作用一些助手來負擔次要的和輔助性的工作,以便高級人員能多承擔一些復雜的和高級的工作,教工的報酬應按照其成績和效率來增長,教學和科研的成本應由校部更嚴密地加以控制,等等。庫克的這些主張雖然到了某些人的反 對,但還是在衽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學中管理不良的現象有所改變。

2.把科學管理原理應用于市政管理。1911年,庫克受泰勒的委托在新組成的費城市市政府中擔任公共工程局局長。他在擔任費城公共工程局長的4年期間,樹立了一個良好市政管理的榜樣,提出了一些效率高的新方法,進行了許多革新,如申訴處理,財務計劃,裝備更新,人事選擇,存貨記錄,工程轉包,公共關系,作業(yè)標準化等。他按照泰羅的思想建立了一種“職能管理”組織,雇用了一批“專家”而解雇了1000名左右靠關系占有的人和效率低下的人,設立了退休和福利基金,主張由專業(yè)的“城市經理”來管理城市,由有職有權的個人來代替空談的委員會,提出一種的參與管理決策的想法來號召“合作”。由于他的革新,費城4年中在垃圾掃除方面的成本減少2了100萬美元,而公用副業(yè)的收費則降低了125萬美元。庫克的這些事例說明,科學管理原理不但適用于工業(yè)部門,也能應用于大學、市政等非工業(yè)部門。

3.他較為重視人的因素,在處理勞資關系方面,比泰羅取得了更好的成就。泰羅反對工人組織起來,認為工人組織起來以不會共謀進行怠工,反對企業(yè)管理當局。 有組織的勞工——工會對泰羅的科學管理也是采取反對和抵制態(tài)度的。庫克在這個總是上的態(tài)度不同于泰羅,特別是30年代以后,他同許多工會領袖、尤其是長期擔任美國勞工聯合會主度的岡帕斯,關系很好友。他還同美國產業(yè)工會聯合會主度默里合寫了《有組織的勞工和生產》一書。他主張管理要“人情化”,在有關工資、定額、職工福利等事情上,要同工會進行集體合同談判。因此,他受到工會領袖的歡迎,有助于在企業(yè)中恰當地處理勞資關系。

庫克在管理思想上作出了多方面的貢獻。他在回答他的傳記作者特朗布利關于他的一生成就時說,“農村電氣化,我們家用的便宜電力,勞資關系方面的進展,土地和水源的保護,以及工業(yè)中的科學管理”。從這個回答來看,他的貢獻的確涉及許多方面。

3.庫克的管理歷程

在泰羅的門徒中,莫里斯·庫克(MorrisCooke,1872—1960)屬于那種“帶藝投師”的類型。他于1895年畢業(yè)于利海大學,獲得了機械工程學士學位。進入工業(yè)組織后,他在還不知道泰羅的大名前,就開始了同泰羅類似的工作,采用一種自己獨創(chuàng)的“詢問法”來研究工業(yè)中的浪費現象,尋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途徑。當他看到泰羅的文章后,就成為泰羅的熱心讀者和“鐵桿粉絲”。當庫克見到泰羅以后,顯然給泰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能兩人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作為一位嚴謹并有點挑剔的長者,泰羅在認識庫克后,立即推薦庫克到美國機械工程師協(xié)會的效率委員會擔任委員,研究期間庫克的工資由泰羅個人支付。能夠做到這一點,必定是庫克的過人之處打動了泰羅。這之后,兩人的友誼在不斷增加。

庫克對科學管理的貢獻,主要集中在企業(yè)以外的公共領域。1909年,卡內基教育基金會請?zhí)┝_派人幫助進行教育組織的“經濟的研究”,泰羅毫不猶豫地指派了庫克。庫克用了一年時間,拿出了研究成果《學院的效率和工業(yè)的效率》。在這本書里,庫克采用科學管理的思路,集中分析大學物理系的投入成本和產出效果。在報告中庫克認為,相關的研究結論適用于大學所有系科。之所以選定物理系作為樣本,是因為當時人們普遍認為物理系代表了大學的水平。該書對大學管理中的缺點進行了全面列舉和論證,指出大學的主要問題有:人事選拔中的近親繁殖,聘用本校畢業(yè)生的現象十分普遍;學校管理中缺乏投入產出的比較衡量機制,效率甚至比工廠中更低;領導體制中盛行的委員會制,是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權力配置上過于分權,各系自行其是,破壞了整個大學工作的協(xié)調;教工的報酬不是以貢獻為依據,而是論資排輩;學校普遍沒有合理的辭退機制,終身教授制具有強烈的副作用;系主任缺乏實權,影響了正常運營;大學中缺少衡量效率的客觀標準。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庫克把科學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應用于大學的管理,并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教授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教學和科研上,應該更多地使用一些助教來負擔次要的和輔助性的工作,以便使高級人員能多承擔一些復雜的和高級的工作;管理工作應由專家而不是由委員會來承擔;教工的報酬應按照其貢獻和效率來增長;教授終身制應當廢除;教學和科研的經費應由校部更嚴密地加以控制;建立一種“學生時”(即一個學生上課或做實驗一小時的工作量)作為衡量教師工作效率的規(guī)范標準等等。庫克的這一報告,在當時的大學里掀起了軒然大波。麻省理工學院的院長,就對庫克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和嘲諷。但是,除了委員會制沒變,在其他方面還是引起了大學的改革。尤其是學時標準的建立,成為學校管理科學化的基礎。這個報告,首開了在公共部門推廣科學管理的先河。

1911年,新當選的費城市長請求泰羅幫助解決市政管理的有關問題,泰羅又派了庫克。這一次,庫克直接在新組建的費城市政府中擔任了4年(1912—1916)公共工程局局長,全面推行改革措施。其中主要有:在市政機關率先推行職能組織,用專業(yè)分工來強化技術效用;雇用了一批專家,解雇了上千名靠關系、靠黨派來“吃財政”的員工;在市政人員中設立了退休基金和福利基金;設立了“城市經理”,用專業(yè)化的個人負責制代替空談式的委員會制;建立決策前征詢意見和溝通信息的渠道,以對話方式增強普通員工與管理階層的合作;修改了預算程序,突出預算的計劃和控制職能。這些改革,涉及到市政管理中的市民導向、人事管理、財務控制、裝備更新、公共關系等方面。這些改革的效益是明顯的,四年之間,費城的市容衛(wèi)生和垃圾清除節(jié)約了100萬美元,公共事業(yè)的收費則減少了125萬美元,市民的滿意度也在相應提高。這次改革驗證了泰羅關于科學管理照樣適用于政府的預言,為市政管理通過提高效率在增進服務的同時降低收費摸索出了經驗。庫克對這場改革的總結,集中反映在1918年出版的《我們的城市在覺醒》一書中。他強調,只要實施科學管理,就快更好地管理市政工作,企業(yè)中的高效率、低成本,完全可以移植在市政管理中,實現社會服務的少收錢、多辦事。庫克是這樣描述這一改革的:科學管理能夠使市政管理走出煙霧彌漫的房間,走向陽光燦爛的天地。

在費城市政改革之后,庫克開辦了咨詢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主要為政府服務。到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時期,庫克在政府系統(tǒng)內大顯身手,在小羅斯福總統(tǒng)時擔任過農村電氣化管理局長和紐約州電力局長等職。在“新政”的大背景下,他對美國電力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他還曾經擔任過杜魯門的助手。

庫克在某些方面發(fā)展了泰羅的科學管理思想。在泰羅眼里,科學管理最核心的東西是勞資合作和心理革命。然而,工人被工會組織起來舉行罷工,倡導勞資對抗,所以,泰羅認為,工會和科學管理一直是對立的。在這一點上庫克與泰羅不同。30年代的經濟危機,使庫克對勞工運動形成了新的認識。作為泰羅的門徒,他對泰羅關于工會的看法加以修正,倡導在有組織的勞工運動中實現勞資合作。在庫克眼里,讓工人更多的參與工廠的管理,會增加勞資雙方之間的溝通,促進和諧合作關系的建立。他在科學管理的實踐中體會到,使科學管理行之有效的并不是制度,而是制度中的人們對制度的理解和信任。因而,庫克一改泰羅的觀點,在理論上尋找建立人際信任的思想路徑,在實踐中努力追求和爭取工會領導人的支持和協(xié)助。

30年代以后,庫克與美國勞工聯合會主席塞繆爾·岡珀斯成為親密的朋友,并為岡珀斯充任顧問。1940年,庫克還與美國產業(yè)工會聯合會菲利普·默里合著了《有組織的勞工和生產》一書。庫克主張,管理要做到“人情化”,在涉及工人自身直接利益的管理政策上,如工資、定額、福利等等,可以通過與工會的集體合同談判來操作。在勞資關系的處理上,庫克遠遠超出了泰羅,因而他也得到工會領袖的歡迎。在這一點上,庫克與泰羅在表面上看似相反,實質則相同——科學管理不僅僅是提高效率的手段,它更重視人的因素,提倡勞資合作。事實也證明庫克的努力是有成效的,正是庫克,消弭了泰羅與工會的對抗,把科學管理和有組織的工人和睦地聯系起來。在這一意義上,庫克背棄了泰羅的具體做法,卻實踐了泰羅的思想靈魂。在爭取勞工的合作和支持方面,庫克是一位身體力行的先驅。

對于他自己一生的成就,庫克自己對他的傳記作者總結道:“鄉(xiāng)村電氣化,便宜的家庭用電,勞資關系的改善,水土的節(jié)約與保護,以及工業(yè)中的科學管理?!边@一總結,恰如其份地反映了他的成就。

庫克的著作,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還有1913年發(fā)表的《科學管理的精神意義和社會意義》,1919年發(fā)表的《美國機械工程師協(xié)會的倫理準則》等。他的思想和實踐,代表了科學管理運動的另一方面,他所強調的,恰恰是泰羅和其他人那里比較薄弱的。正是因為有了庫克,科學管理在公共領域大放異彩,也正是因為有了庫克,勞工組織和科學管理開始融合。


4.庫克的主要著作

庫克于1910年出版了《學院的效率和工業(yè)的效率》一書,總結了他調查研究的結果。1911年,當新當選的費城市長進行改革并要求泰羅派人去協(xié)助時,庫克又被泰羅派去擔任了4年(1912—1916)的費城公共工程局長。以后他在《我們的城市在覺醒》(1918)一書中概括敘述了他的這段經歷。

他的著作除了以上提到的以外,還有:《科學管理的精神意義和社會意義》、《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的倫理準則》、《有組織的勞工和生產》(與美國產業(yè)工會聯合會主席莫立普·默里合寫)等。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