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1.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生平簡介
赫茨伯格曾獲得紐約市立學院的學士學位和匹茲堡大學的博士學位,以后在美國和其他30多個國家從事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詢工作,是猶他大學的特級管理教授,曾任美國凱斯大學心理系主任。在激勵因素取得成功以后,經過一段時間的間歇,赫茨伯格回到了與他于1968年在《哈佛商業(yè)評論》雜志上發(fā)表過的一篇論文的爭論上,這篇論文的題目是:“再問一次,你如何激勵員工?”重印后共售出100萬份的成績是其成為該刊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文章。赫茨伯格還在各種學術刊物上發(fā)表了《再論如何激勵員工》等100多篇論文。在美國和其他30多個國家,他多次被聘為高級咨詢人員和管理教育專家。訪問主要圍繞兩個問題:在工作中,哪些事項是讓他們感到滿意的,并估計這種積極情緒持續(xù)多長時間;又有哪些事項是讓他們感到不滿意的,并估計這種消極情緒持續(xù)多長時間。
赫茨伯格在管理學界的巨大聲望,是因為他提出了著名的“激勵與保健因素理論”即“雙因素理論”。 雙因素理論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工作豐富化方面,他也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
影響世界進程的100位管理大師 | ||||||||||||||||||||||||||||||||||||||||||||||||||||||||||||||||||||||||||||||||||||||||||||||||||||
---|---|---|---|---|---|---|---|---|---|---|---|---|---|---|---|---|---|---|---|---|---|---|---|---|---|---|---|---|---|---|---|---|---|---|---|---|---|---|---|---|---|---|---|---|---|---|---|---|---|---|---|---|---|---|---|---|---|---|---|---|---|---|---|---|---|---|---|---|---|---|---|---|---|---|---|---|---|---|---|---|---|---|---|---|---|---|---|---|---|---|---|---|---|---|---|---|---|---|---|---|
| ||||||||||||||||||||||||||||||||||||||||||||||||||||||||||||||||||||||||||||||||||||||||||||||||||||
[編輯] |
2.關于雙因素理論的研究
20世紀50年代末期,他和同事們對匹茲堡附近一些工商業(yè)機構的約200位專業(yè)人士作了一次調查。在調查訪問后他發(fā)現(xiàn),使職工感到滿意的都是屬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內容方面的;使職工感到不滿的,都是屬于工作環(huán)境或工作關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做激勵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的滿足對職工產生的效果類似于衛(wèi)生保健對身體健康所起的作用。保健從人的環(huán)境中消除有害于健康的事物,它不能直接提高健康水平,但有預防疾病的效果;它不是治療性的,而是預防性的。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監(jiān)督、人際關系、物質工作條件、工資、福利等。當這些因素惡化到人們認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時,就會產生對工作的不滿意。但是,當人們認為這些因素很好時,它只是消除了不滿意,并不會導致積極的態(tài)度,這就形成了某種既不是滿意、又不是不滿意的中性狀態(tài)。那些能帶來積極態(tài)度、滿意和激勵作用的因素就叫做“激勵因素”,這是那些能滿足個人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賞識、挑戰(zhàn)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責任,以及成長和發(fā)展的機會。如果這些因素具備了,就能對人們產生更大的激勵。從這個意義出發(fā),赫茨伯格認為傳統(tǒng)的激勵假設,如工資刺激、人際關系的改善、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等,都不會產生更大的激勵;它們能消除不滿意,防止產生問題,但這些傳統(tǒng)的“激勵因素”即使達到最佳程度,也不會產生積極的激勵。按照赫茨伯格的意見,管理當局應該認識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過它一旦使不滿意中和以后,就不能產生更積極的效果。只有“激勵因素”才能使人們有更好的工作成績。
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們又對各種專業(yè)性和非專業(yè)性的工業(yè)組織進行了多次調查,他們發(fā)現(xiàn),由于調查對象和條件的不同,各種因素的歸屬有些差別,但總的來看,激勵因素基本上都是屬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內容的,保健因素基本都是屬于工作環(huán)境和工作關系的。但是,赫茨伯格注意到,激勵因素和保健因素都有若干重疊現(xiàn)象,如賞識屬于激勵因素,基本上起積極作用;但當沒有受到賞識時,又可能起消極作用,這時又表現(xiàn)為保健因素。工資是保健因素,但有時也能產生使職工滿意的結果。
3.赫茨伯格的主要著作有:
- 《工作的激勵因素》(1959,與伯納德·莫斯納、巴巴拉·斯奈德曼合著)
- 《工作與人性》(1966)
- 《管理的選擇:是更有效還是更有人性》(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