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學
1.國際貿易學的概述
國際貿易學是研究國際間商品與勞務交換過程中的生產關系及有關上層建筑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作為一門學科,它的任務是要研究國際間貿易產生與發(fā)展的原因和貿易利益在各國間進行分配的制約因素,并要揭示其中的特點與運動規(guī)律。
國際貿易學是一種部門經濟學,是經濟學科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的研究對象既包括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也包括國際貿易政策以及國際貿易發(fā)展的具體歷史過程和現(xiàn)實情況。一般認為,國際貿易學的研究對象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各個歷史發(fā)展階段,特別是當代國際貿易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2)各國對外貿易發(fā)展的特殊規(guī)律;(3)國際貿易理論與學說;(4)國際貿易政策與措施。
2.國際貿易學的研究對象[1]
經濟學分支學科 | |||||||||||||||||||||||||||||||||||||||||||||||||||||||||||||||||||||||||||||||||||||||||||||||||||||||||||||||||||||||||||||||||||||||||||||||||||||||||||||||||||||||||||||||||
---|---|---|---|---|---|---|---|---|---|---|---|---|---|---|---|---|---|---|---|---|---|---|---|---|---|---|---|---|---|---|---|---|---|---|---|---|---|---|---|---|---|---|---|---|---|---|---|---|---|---|---|---|---|---|---|---|---|---|---|---|---|---|---|---|---|---|---|---|---|---|---|---|---|---|---|---|---|---|---|---|---|---|---|---|---|---|---|---|---|---|---|---|---|---|---|---|---|---|---|---|---|---|---|---|---|---|---|---|---|---|---|---|---|---|---|---|---|---|---|---|---|---|---|---|---|---|---|---|---|---|---|---|---|---|---|---|---|---|---|---|---|---|---|---|---|---|---|---|---|---|---|---|---|---|---|---|---|---|---|---|---|---|---|---|---|---|---|---|---|---|---|---|---|---|---|---|---|
| |||||||||||||||||||||||||||||||||||||||||||||||||||||||||||||||||||||||||||||||||||||||||||||||||||||||||||||||||||||||||||||||||||||||||||||||||||||||||||||||||||||||||||||||||
[編輯] |
國際貿易學是經濟學的重要分支學科與組成部分,是研究并闡釋國際商品交換關系及其規(guī)律性的科學。所謂國際商品交換關系,首先表現(xiàn)為世界各國間的商品交換活動,簡言之,即國際貿易,進一步說,包括其所體現(xiàn)的過程、關系、條件、特點、格局、政策、理論、環(huán)境、趨向等,這種商品交換活動可以是有形商品貿易,也可以是無形商品貿易;可以是雙邊貿易,也可以是多邊貿易等等。國際貿易學與國際貿易的區(qū)別是明顯的。前者是指一種理論,一個學科,是研究并闡釋國際商品交換關系及其規(guī)律性的科學。它是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出發(fā),從總體上考察國際商品交換各個方面的態(tài)勢,支配或影響國際商品交換關系發(fā)展變化的國內和國際的自然、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國際商品交換關系的發(fā)展變化對各國經濟和國際經濟關系的影響與作用,說明國際貿易的原因、條件、特點、趨勢等的一般理論。國際貿易是指
一種活動,一個過程,是世界各國(地區(qū))之間的商品(包括勞務和技術)交換,即世界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從一個國家的角度看,這種越出國界的商品交換活動,是對外貿易;從國際范圍看,這種各國間的商品交換活動,是界貿易,即國際貿易。因為在商品經濟或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國間經濟方面相互聯(lián)系的基本表現(xiàn)形式即商品交換,包括勞務授受與技術轉讓等,這是世界各國間在國際分工條件下內在的、客觀的、必然的經濟行為。前者是后者的理論概括,后者是前者的研究對象。
國際貿易學與國際貿易實務的區(qū)別也是明顯的。前者是一種理論,后者是一種操作,是前者的具體化與實踐形式。在一般情況下,國際貿易實務側重于研究國際商品交換活動中有關貿易方式、交易手續(xù)、價格決定、行情分析、銷售戰(zhàn)略、談判技巧、運輸與保險、檢驗與索賠等實務性、技術性問題。當然,國際貿易學也要了解國際貿易實務,否則就將成為空中樓閣,紙上談兵。前者是后者的理論指導,后者是前者的實踐與運作。從嚴格的意義說,國際貿易學的確立現(xiàn)代的事情。因為嚴格意義的國際貿易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確立以后才真正得以發(fā)展起來的。在國際貿易發(fā)展過程中,雖然亞當·斯密、大衛(wèi)·李嘉圖等古典經濟學家曾較為系統(tǒng)和詳細地考察了國際貿易,并形成了至今仍是主流的比較利益學說。二戰(zhàn)以后,國際貿易理論更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科學地界定自己的研究對象,恰當?shù)匾?guī)定自己的研究任務,系統(tǒng)地解決自己的研究方法,都是近幾年的事情。因為如果不能科學地確定學科“三要素”,任何學科都不能說是最終確立起來了。這里除了要區(qū)別國際貿易學與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之外,當然也包括國際貿易學與國際經濟學、世界經濟的學科分野。如果進一步具體地考察國際貿易學的研究對象,大致包括:
(一)各社會歷史發(fā)展階段,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各發(fā)展階段國際貿易發(fā)展的具體狀況、形態(tài)、特點及其規(guī)律性;
(二)國際分工與國際市場;
(三)國際貿易理論與學說,主要是關于國際貿易的原因、基礎、載體、條件、特點、模式、走向及規(guī)律的研究與闡釋;
(四)國際貿易政策、措施與管理;
(五) 主要國際貿易參與國對外貿易的理論與狀況,包括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發(fā)展的特殊性。
以上幾個方面的內容是互相聯(lián)系的,雖然我們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可以將其單列成項,但在實際中絕不是孤立的。國際貿易的歷史與現(xiàn)狀,包括其發(fā)展與變化的原因、條件、特點、格局、走勢等,是國際貿易學的基本內容;國際貿易理論與學說是國際商品交換活動及關系的理論概括,也是各國制定對外貿易戰(zhàn)略、政策、措施以及實施管理的依據;國際貿易政策與措施是對外貿易活動的規(guī)范與準則,對整個國際貿易起著重要影響作用;主要國際貿易參與國對外貿易的狀況與特點不但制約國際貿易的發(fā)展,甚至對國際貿易格局有著重要影響。所有這些重要方面綜合作用,共同構成國際貿易學具體的、生動的、復雜的研究對象。
3.國際貿易學的研究任務[1]
既然國際貿易學是一門研究國際貿易產生、發(fā)展和貿易利益形成、特點與條件并揭示其運動規(guī)律的科學,那學科的對象也就決定了它的研究任務:
第一,闡明國際貿易的原因與歸宿。國際貿易作為各國間相互關系的基礎與核心,有其發(fā)生發(fā)展的內在動因與客觀趨勢。國際貿易學通過國際貿易利益、國際貿易基礎、國際貿易條件、國際貿易環(huán)境、國際貿易政策、國際貿易趨勢等基本方面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王毅武:論國際貿易學的對象、任務與方法究,從理論的高度闡明國際貿易為什么能夠發(fā)展成為世界性的經濟行為與關系,并將整個世界聯(lián)成一個整體,為全世界經濟一體化創(chuàng)造條件并鋪平道路。
第二,考察國際貿易的條件與格局。國際貿易的發(fā)展與變化有自己的特點、條件、載體、環(huán)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國際貿易學要分析并說明國際價值的形成和貿易條件的決定,考察并闡釋影響國際市場價格及國際貿易條件的主要因素,給出國際貿易正常進行所必備的一般條件與環(huán)境,概括國際貿易發(fā)展與不同類型國家經濟增長的相互關系,把握國際貿易發(fā)展過程的特點,特別是當代國際貿易發(fā)展的主要特點與基本格局。
第三,研究國際貿易的理論與政策。國際貿易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演變有自己的過程與軌跡,有內在的、本質的、客觀的規(guī)律性。從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開始,經濟學家就力圖揭示并說明這種規(guī)律性,從而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不同的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對于不同的國家或在不同的時期具有不同的意義與作用。因而考察并總結國際貿易理論的基本形式及其理論沿革,了解與研究各國對外貿易政策的客觀依據與理論基礎,分析并揭示不同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措施)的適應范圍與效應,應當也是國際貿易學的重要任務。當然,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的國際貿易為起點,著重考察國際貿易發(fā)生、發(fā)展與演變的一般規(guī)律性,并從理論上說明與概括這種規(guī)律性,是國際貿易學基本的也是主要的任務。從歷史看,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fā)展使得對外貿易成為一種世界性的經濟聯(lián)系,成為各國經濟運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從理論看,今天已經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孤立于世界經濟聯(lián)系之外而獨立發(fā)展,整個國際貿易的發(fā)展也不可能將某一個國家排斥在世界性的經濟交往之外。因此,國際貿易學的研究,一方面離不開特定的生產關系的形式,應該努力揭示不同社會制度下帶有共性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著力探求那些適應生產國際化發(fā)展的各國貿易活動的一般規(guī)律及其實現(xiàn)形式。
二戰(zhàn)后,世界經濟形勢有了極大的變化,生產國際化的趨勢日益突出,各國在經濟上的相互依存和合作關系更為密切,國際貿易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系列新情況、新特點、新問題亦需要國際貿易學給予極大關注,認真地、科學地從理論上闡明其原因、特征與趨勢,這也是國際貿易學的研究任務。如國際服務貿易、國際技術轉讓、國際資本流動、跨國公司、世界貿易組織、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與作用、國際經濟新秩序、社會主義國家的對外貿易理論與戰(zhàn)略等,都需要國際貿易學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與說明。國際貿易學作為一個經濟學學科,應當有自己的學科體系。這一學科體系除了要具備科學的“三要素”—研究對象、任務與方法外,還應當有自己的核心概念、理論主線、運行載體、框架結構與基本內容。雖然國際貿易學還是一門比較年輕的學科,理論及其體系都還不夠成熟,需要我們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國際貿易發(fā)展的新情況、新特點、新問題認真研究與探討,但已經為實踐所證明是正確的概念、觀點與理論,我們是可以將其組合成一個初步完整與基本系統(tǒng)的學科,在今后的研究和探討中逐步加以完善。
1.核心概念問題。所謂核心概念,即學科體系各概念中最基本的概念,其他概念都是圍繞該基本概念展開的,或是該基本概念的理論延伸。如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的核心概念可確定為剩余價值;政治經濟學帝國主義部分的核心概念可確定為壟斷;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的核心概念雖然學術界尚無一致意見,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益價值概念卻是最基本的。由此,‘從國際貿易學的理論體系出發(fā),考察國際貿易理論最基本的概念,應當是國際貿易利益概念,因為國際貿易利益既是國際貿易的動因與歸宿,同時也是國際貿易過程中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環(huán)節(jié)的制約與導向因素。對于國際貿易一切主要方面的研究,無一可以脫離貿易利益的分析與探討。
2.理論主線問題。所謂理論主線,是指貫穿于國際貿易一般理論的研究并對其有制約作用的理論問題,即在理論發(fā)展的各個時期都涉及到的并且是關鍵性的理論研究的內在邏輯性??v觀國際貿易理論發(fā)展史,從重商主義最早對國際貿易的理論闡釋到現(xiàn)代國際貿易的各理論流派,無一不是圍繞國際貿易利益而展開的貿易自由主義或貿易保護主義的論爭,要么是貿易自由主義占上風,要么是貿易保護主義居主流,要么是二者兼而有之,何者有利于貿易利益的獲取就拿出來抵擋一番。這里,友誼讓位于利益,實力勝于真理。各國在對外貿易的過程中,同樣依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和貿易利益而選擇貿易自由主義或貿易保護主義,或兩手都要,各行其便。雖然,貿易自由是現(xiàn)代國際貿易理論的主導精神,但它面臨著貿易保護的一道道壁壘。易集團化、區(qū)域化、一體化則是這種兩難選擇的必然產物。因而一部國際貿易理論史,同時也是一部貿易自由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的發(fā)展與興衰史貫穿其中,成為其理論主線。
3.運行載體問題。所謂運行載體,是指國際貿易理論的研究以何者為依托與“舞臺”的問題。顯然,對于國際貿易的理論研究,無論如何也離不開國際市場的存在與運行,離不開國別價值與國際價值的矛盾,離不開國際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也就是說,沒有對于國際市場的理論研究,也就沒有對于國際貿易的理論研究,因為國際貿易一旦離開了國際市場,也就失去了依托與活動的“舞臺”,從而也就一切都無從談起了。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國際市場亦是國際貿易研究對象的組成部分。毋庸論證,國際貿易的主體與客體亦
4.框架結構問題。所謂框架結構,是指國際貿易理論作為一門知識,組成其學科體系的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如何建構與配置的問題。同樣是國際貿易理論,框架結構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何者更有邏輯性和理論力度,取決于對研究對象的“挖掘”深度,取決于對研究任務的把握程度,也取決于對研究方法的理解與使用。一般來說,無論如何建構與配置國際貿易學的理論體系,都必須科學地選擇核心概念,歷史地展開理論主線,詳盡地研究運行載體,才能系統(tǒng)而又邏輯地闡明全部國際貿易理論。當然,這里亦有一個理論的“豐滿”與周延問題,例如研究現(xiàn)代國際貿易,不能不考察國際貿易形式,不能不涉及跨國公司,不能不考慮國際貿易的環(huán)境與秩序,不能不聯(lián)系國際貿易協(xié)定與組織等。問題是,這些內容的研究與討論應當“歸位”于何處?于何時何處與怎樣闡述這些問題才能恰到好處,這正是在考慮國際貿易學的框架結構時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把握國際貿易學的研究任務時必須思考的內容。
5. 基本內容問題。所謂基本內容,是指國際貿易理論在系統(tǒng)化、條理化、邏輯化的過程中,理論素材與實證材料的選擇與取舍。一部面面俱到的國際貿易學不一定能夠把所有關于國際貿易的問題都能說清楚,講透徹;同樣,關于國際貿易理論的一切問題也不可能在一部著作中全部論述詳盡,表達明白。因此,理論素材與實證材料的科學取舍、選擇、排列、組合就成為一種理論功夫,成為說明為什么要從事國際貿易?在一般條件下怎樣進行國際貿易?國際貿易的態(tài)勢與規(guī)律性的理論系統(tǒng),對于成功而又圓滿地完成國際貿易學的研究任務極為重要。毋庸置疑,以上幾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無一或缺,應當是成熟的國際貿易學必備要素,也是其研究任務的基本組成部分。
4.國際貿易學的研究方法[1]
科學研究需要興趣、勤奮、毅力和膽識,但更需要正確的方法。如果把經濟學家們研究國際貿易積累起來的科學理論比喻為“金子”的話,那么,獲取這些理論的科學方法,無疑則是“煉金術”。相對說來,方法往往比理論更加重要,因為方法具有獲取理論、積累理論、運用理論、發(fā)展理論的功能。對于國際貿易學研究來說,掌握并運用相應的科學方法同樣極為必要與重要。.際貿易學的根本研究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但因受國際貿易學特定的研究對象與相應的研究任務所制約,在具體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各項基本原理時,必然又具有若干真體形式。
第一,過程法。
國際貿易學以歷史與現(xiàn)實經濟生活中各國間的貿易活動為研究對象,因而它首先就應當而且必須客觀地反映并說明研究對象的歷史過程,充分顯現(xiàn)這一客觀歷史過程的真實性、矛盾性和階段性。運用這一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研究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fā),遵循歷史與邏輯統(tǒng)一的原則,在詳盡占有實際材料的基礎上,著力挖尋與探討國際貿易發(fā)生、發(fā)展及演變過程中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lián)系,并恰當?shù)?、精到地敘述出來。使用這一方法的客觀基礎在于國際貿易學不僅是一門經濟科學,而且是一門歷史科學。國際貿易學的幾乎一切基本范疇,包括其核心概念國際貿易利益在內,都是在歷史上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都有其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與條件。離開了歷史背景及其過程,這些基本概念與范疇也就失去了意義。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運用過程法僅僅是一般地描述國際貿易學基本概念、范疇、理論的具體歷史軌跡,而是要通過其歷史過程的考察與研究,說明這些基本概念、范疇、理論產生與發(fā)展的客觀條件、基本要素以及發(fā)展和變化的特點,特別是規(guī)律性。因此,對于特定概念、范疇、理論的研究,都必須首先使其“歸位”,即置放到當時具體的歷史過程之中,并切實納人“歷史流”,即依據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堅持辯證的、發(fā)展的、科學的觀點,從當時的歷史條件特別是社會經濟條件出發(fā),對特定的概念、范疇、理論進行歷史的分析和考察。與此同時,還要切實把握研究對象的客觀性與邏輯性,避免雜亂無章或主觀隨意。這樣,才能正確闡明國際貿易學一系列概念、范疇、理論產生、發(fā)展和演變的過程、條件、特點及規(guī)律。如國際貿易為什么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物?同一歷史時期不同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國家為什么會采取大相徑庭的貿易政策?對于同一國際貿易現(xiàn)象或行為為什么又會出現(xiàn)相去甚遠的不同解釋?所有這些問題,都只有運用過程法進行客觀的、具體的歷史分析才能給以正確的回答。
在使用過程法的過程中,除了要遵循歷史與邏輯統(tǒng)一的原則之外,還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原則。在研究中,對國際貿易的歷史、現(xiàn)狀、發(fā)展、趨勢的具體分析,應當實事求是,既要防止主觀與片面,也要防止僵化與隨意,對于國際貿易歷史過程的考察,關鍵在于研究國際商品交換活動中的利益與矛盾及其表現(xiàn)形式與發(fā)展態(tài)勢,力求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說明國際貿易發(fā)展變化的內在趨勢。
第二,抽象法。
國際貿易學研究的基本任務,在于科學地闡釋國際貿易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這就決定了國際貿易學必須具有理論的深度與力度,僅僅停留在對于國際貿易現(xiàn)象與過程的一般描述與說明是不行的。當然也充分說明了國際貿易學使用抽象法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簡單說來,所謂抽象法,就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科學方法。它要求舍棄或撇開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非本質性的東西,通過分析、推理、概括而抽取出事物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lián)系,從而揭示事物發(fā)展與變化的規(guī)律性。運用這一方法的基本要求是,從豐富的、具體的實際出發(fā),詳盡地占有歷史與現(xiàn)實材料,深人分析并把握經濟現(xiàn)象與過程的本質內容以及經濟現(xiàn)象與過程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區(qū)別現(xiàn)象與本質、形式與內容、外部聯(lián)系與內部聯(lián)系、主要聯(lián)系與次要聯(lián)系,現(xiàn)象的與形式的、外部的與次要的東西,抓住并認識內在本質與共性內容。因為我們在分析經濟現(xiàn)象與過程時,既不能用物理學的方法使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天文學的方法使用望遠鏡,更不能用化學的方法使用試管與藥劑,這就是說,只能通過人類大腦的思維功能而運用抽象的方法。如各國之間為什么會發(fā)生貿易行為?既然國際貿易比國內貿易更具復雜性、風險性和困難性,為什么卻日趨擴大?我們如果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認真分析{各國貿易活動的內在動因,就不難發(fā)現(xiàn)是貿易利益在發(fā)生作用。又如,在世界市場上,一些國家出口初級產品,而另一些國家出口工業(yè)制成品,其貿易行為不難理解。在工業(yè)制成品中,有些產品如汽車、電子產品、化工產品等許多國家都能生產,卻也成為國際貿易中大量交易的對象,這是為什么?我們通過深人分析這些現(xiàn)象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舍棄各種貿易活動的具體形式,也不難發(fā)現(xiàn)在國際商品交換活動的背后隱藏著國際分工這樣一種本質聯(lián)系,是國際分工致國際貿易,貿易的比較利益又使得本國能夠生產的某種產品也可能進口,現(xiàn)代國際貿易并不是只進口本國不能夠生產的商品。
第三,分析法。
任何學科的研究,都切忌簡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要避免片面性或絕對化,就必須對所要研究的問題作實事求是的具體分析。以國際貿易學的理論來說,為什么其核心概念是國際貿易利益?其理論主線為什么表現(xiàn)為貿易自由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的論爭?又如,現(xiàn)代國際貿易為什么逐步走向集團化、區(qū)域化、一體化?為什么跨國公司在國際貿易的發(fā)展過程中日益具有重要作用?這一系列實際問題,只有通過實事求是的具體分析,才能作出切合實際的說明。分析方法在國際貿易學研究中的運用,關鍵問題在于要通過物物交換說明交易主體之間的經濟關系。具體地說,國際貿易的客體被送到國際市場進行交換,實際上反映的是國際貿易的主體之間的經濟關系,即國家與國家或者跨國公司之間的經濟關系,亦即由國際分工所聯(lián)系起來的各國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經濟關系。由于各國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和社會經濟
制度的不同,當今世界存在著多種類型的生產關系。世界各國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國際生產關系。從現(xiàn)實國際生產關系的狀況來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居于主導與支配地位,并決定著國際交換關系。換言之,當代國際貿易體系是資本主義性質的。這一點,我們在運用分析法時,不能不予以充分的注意。在國際貿易領域內使用分析法,其基本要求實際上就是認識并把握體現(xiàn)在國際商品交換中的勞動如何實現(xiàn),亦即貿易利益的獲取及分割問題。由于貿易主體間的經濟關系時常被物物交換掩蓋著,因而使用分析法就在于通過各種復雜現(xiàn)象,清理出具有實質性的內容,找尋出事物的本質聯(lián)系,這正是分析法的力量所在。應當承認,當今國際貿易領域依然存在著階級關系,對于這一客觀現(xiàn)實是掩蓋還是揭露,不同階級由于各自經濟利益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在國際貿易學的研究中,使用分析法時我們既要堅持科學的態(tài)度,又要堅持無產階級立場,揭露和反對國際貿易中的剝削、歧視及不平等,堅持平等互利原則,支持國際貿易領域為維護正當經濟權益而進行的斗爭,積極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這里,分析法使用過程中的科學性與階級性王毅武:論國際貿易學的對象、任務與方法應當是一致的。也就是說,由于國際貿易學所面臨、所研究的是關于各國經濟關系中最現(xiàn)實、最真切的貿易利益問題,因而在運用分析法時,必須依據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認識、分析和鑒別問題,從而決定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支持什么,反對什么;贊成什么,批判什么。當今世界,有多少階級,就有多少理論,對所有理論統(tǒng)統(tǒng)持肯定與支持態(tài)度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科學地使用分析的方法,才有可能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科學的概括和正確的歸納。
第四,比較法。
國際貿易學所要研究的各種關于國際貿易方面的理論、政策或觀點,雖然其根源都深藏在各國相互聯(lián)系的社會經濟事實中,但由于各國具體歷史與經濟條件的不同或變化,因而不可能千篇一律; 同時,也由于同出于國際貿易這一大經濟環(huán)境與背景,因而同是關于國際貿易方面的理論、政策或觀點,雖有若干區(qū)別甚至相悖,但互相之間勢必又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相互影響或滲透。如同貿易自由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是同一貿易理論的兩個方面一樣,互相對立,互相聯(lián)系,相互轉化,甚至互相交叉與吸納。這就要求我們在現(xiàn)實的研究過程中,對各種具體的國際貿易概念、范疇、理論進行客觀而又科學的比較,在比較中把握各種具體貿易理論或政策的發(fā)展與變化,揭示它們之間的差異與聯(lián)系,闡明其由來、發(fā)展、變化的內在力量與趨向,進而展現(xiàn)整個國際貿易理論與實踐的總脈絡與總趨勢。實際上,國際貿易學的一系列概念、范疇本身就是比較概念或相對范疇,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也是以比較為基礎或依托的。如貿易條件、貿易依存度、貿易差額等概念,其內涵就是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之上;再如有形貿易與無形貿易、凈出口與凈進口、總貿易與專門貿易、直接貿易與間接貿易、過境貿易與轉口貿易、貿易值與貿易量等均為相對范疇,實際也是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的;就國際貿易理論的主線而言,說到底也是以比較為依據和依托的,否則無論是貿易自由主義還是貿易保護主義都失去了現(xiàn)實存在的意義。運用比較方法的基本要求在于分析不同時期的具體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時,要以歷史的、發(fā)展的觀點概括其異同與聯(lián)系;對于同一時期關于國際貿易現(xiàn)象與行為、過程的不同解釋與說明,也須用分析的方法,鑒別真?zhèn)?,把握其科學含量,剔除錯誤。在進行比較,當然還是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對具體問題進行觀的、辯證的分析,在分析中比較,在比較中分析,才能恰如其分、公正客觀。國際貿易學的研究方法是一個整體,其運用是有機聯(lián)系的綜合過程。我們?yōu)榱吮容^清楚地說明國際貿易學的研究方法,才將其分項逐一解釋和說明,但這并不意味著上列研究方法可以孤立存在或單獨運用。在研究中有時側重于某一方法的使用是可能的,但這也不意味著此種方法可以脫離系列方法的整體。所以,我們要有研究方法的整體觀念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