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物運輸需求
1.什么是貨物運輸需求
貨物運輸需求是指由于社會經濟活動的需要,貨主對運輸供給者提出的實現貨物空間位移的有支付能力的、可以實現的要求。
2.貨物運輸需求的產生[1]
貨物運輸需求本質上是一種派生需求。即運輸本身不是貨主所要追求的目標,只是在一定時問內將其貨物運到目的地的一種手段。它派生于貨主從事的生產、消費或買賣等活動。因此,從總體上看,貨物運輸需求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經濟活動的總體水平密切相關,除非生產力布局發(fā)生重大變化,或者因為運輸價格變動幅度驟增致使生產者與經營者無利可圖而影響貨物運輸需求,否則,在正常情況下,其需求是與社會經濟發(fā)展相同步的。但對具體貨主而言,影響其運輸需求的因素相當復雜,主要有:貨主所追求的經濟利益;運輸線路所處的經濟狀況;貨主的生產規(guī)模或所有制性質;貨主所運貨物的類別和批量等。貨物運輸需求的產生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自然資源地區(qū)分布不均衡,生產力布局與資源產地的分離
自然資源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巨大財富,然而,自然資源分布不平衡是一種自然地理現象。生產力的布局要考慮自然資源分布狀況,但不可能完全一致;人類的經濟活動必然要求自然資源由儲藏豐富的地區(qū)向貧乏的地區(qū)流動,這就必然產生運輸需求。
2.生產力布局與消費群體的空間分離
由于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生產力布局與消費群體的分離必然存在;生產力的布局同時決定了生產性消費的分布,而生產性消費的生產與消費同樣存在分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某些商品的生產與消費的空間分離可能日益減少,但是隨著生產的社會化、專業(yè)化、區(qū)域經濟的分工與合作、生產要素的進一步優(yōu)化組合,某些商品(包括中間商品)的生產將日益集中在某個或某些區(qū)域,因此,生產與消費的空間分離將日益增大。由于生產與消費的空間分離不可避免,就必然產生運輸需求。
3.地區(qū)間商品品種、質量、性能、價格的差異
不同地區(qū)之問、不同國家之間自然資源、技術水平、產業(yè)優(yōu)勢不同,產品的質量、品種、性能、價格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由此可引起貨物在空間上的流動,產生運輸需求。
3.基于空間的貨物運輸需求分類
貨物運輸需求從空間上可分為地區(qū)內的貨物運輸需求、地區(qū)間的貨物運輸需求和過境貨物運輸需求。
1.地區(qū)內的貨物運輸需求
地區(qū)內的貨物運輸需求的起訖點都在同一地區(qū)內。它由該地區(qū)內部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和人們的社會活動狀況來決定,是一種最基本的運輸需求。
2.地區(qū)間的貨物運輸需求
地區(qū)間的貨物運輸需求的起訖點有一方在某一定的地區(qū)內,而另一方則不在該地區(qū)內。它反映著地區(qū)之問在經濟、社會和文化發(fā)展等各方面的關系,地區(qū)間的貨物運輸需求量越大,則反映出相關地區(qū)之間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fā)展關系越為密切。
3.過境貨物運輸
需求過境貨物運輸需求的起訖點都不在該地區(qū)內,貨物只是利用該地區(qū)內的交通線和運輸樞紐來實現其空問位移。它與該地區(qū)內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fā)展并不發(fā)生直接的聯系,主要取決于這一地區(qū)交通地理位置和運輸設施的通行能力。在一些重要的交通樞紐及其相鄰地區(qū),有大量的這種貨物運輸需求。
4.貨物運輸需求的特點[1]
貨物運輸需求與市場經濟下的一般商品需求相比有其特殊性,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廣泛性
貨物運輸需求產生于人類生活和社會生產的各個角落,現代人類社會活動的各個方面、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物的空間位移,大部分的這種位移需要由公共運輸業(yè)完成。因此與其他商品和服務的需求相比,貨物運輸需求具有廣泛性,是一種帶有普遍性的需求。
2.多樣性
社會經濟活動的目的、形式多種多樣,所產生的作用、關系豐富多彩,由此產生的貨物運輸需求在方向、范圍、強度和質量上也各不相同。運輸業(yè)承運幾乎涉及所有種類的貨物,在質量、體積、形狀、性質、包裝上千差萬別,對運輸條件的要求各不相同。這就要求運輸服務提供各種性質的運輸工具和采取不同的技術措施。
3.派生性
在經濟生活中,如果一種商品或服務的需求是由另一種商品或服務派生出來的,則稱該商品或服務為派生需求,引起派生需求的商品或服務需求為本源需求。貨物運輸需求是社會經濟活動的需求派生出來的,因為貨主提出位移要求的目的并不是位移本身,而是為實現生產或生活的目的,完成空間位移只是其為實現真正目的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所以,相對貨物運輸需求而言,社會經濟活動是本源需求,貨運需求是派生需求。因此,研究貨運需求要以社會經濟活動為基礎。通常經濟繁榮帶來貨運需求的增長,經濟蕭條帶來貨運需求的下降。正是因為運輸的這一特點,可利用經濟發(fā)展指標來預測貨物運輸需求。
4.規(guī)律性
運輸需求起源于社會經濟活動,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及增長速度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因此,運輸需求也具有規(guī)律性。通常經濟繁榮帶來運輸需求的增長,經濟蕭條帶來運輸需求的下降。在國際運輸中,由于運輸需求是由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派生出來的,其發(fā)展變化同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密切相關,但由于國際貿易和國際運輸的特點,往往世界經濟活動的興衰反映到國際運輸需求上有一定的時間滯后。如“十年一山”是航運市場比較普遍的循環(huán)規(guī)律。此外還有“冬高夏低”規(guī)律,這是指一些商品短期的季節(jié)性流動規(guī)律,如糧食運輸和石油運輸都呈現明顯的冬季是旺季的規(guī)律。
5.不平衡性
貨物運輸的不平衡性體現在時問、空間和方向上。
時間上的不平衡主要起因于農業(yè)生產的季節(jié)性、貿易活動的淡季、旺季、節(jié)假日及旅游季節(jié)等。 空間和方向上不平衡主要起因于資源分布、生產力布局、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運輸網絡布局等。如盛產煤炭的地方多為煤炭運輸需求的起始地;具有大型鋼鐵冶煉企業(yè)的地區(qū)通常是鐵礦石運輸需求的目的地等。
6.個別需求的異質性
貨物運輸的異質性指的是個別運輸需求對運輸質量管理和工藝要求不同;對運輸方向和運輸距離要求不同;對運輸時間和運輸速度要求不同;對運價水平要求不同等。如煤炭、石油、小汽車這些不同種類的貨物對運輸質量和運輸工藝要求不同;鮮活易腐貨物同一般貨物在運輸速度上要求不同;高價值貨物與低價值貨物能夠承擔的運價水平的能力不同等等。
7.部分替代性
貨物運輸需求的部分替代性可分為外部替代和內部替代。外部替代是指貨物運輸需求可以被非運輸方式來替代。如:在工業(yè)生產方面,當原料產地和產品市場分離時,人們可以通過生產位置的合理確定使運輸量降低到最低限度。人們還可以通過生產位置的確定,在運送原料還是運送半成品或產品之問作出選擇,如某些地區(qū)間的煤炭運輸可以被長距離高壓輸電線路替代等。內部替代是指5種運輸方式(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和管道)之間的相互替代。
5.影響貨物運輸需求的因素[2]
(一)影響貨物運輸需求的宏觀因素
影響貨物運輸需求的宏觀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發(fā)展速度和水平
貨物運輸是完全意義上的派生需求,這種需求的大小決定于國民經濟發(fā)展速度和水平。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物質產品的產出數量及交換·頻率決定這一時期的貨物運輸需求。在工業(yè)化水平比較低的時期,社會在原材料、粗加工產品、大宗散裝貨運方面的需求較大。隨著工業(yè)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高、精、尖產品比例不斷增多,原材料和粗加工產品比例不斷減少,因此,貨運需求在數量方面增速減慢。從經濟發(fā)展速度與貨運需求之間的關系來看,當經濟發(fā)展較快時,社會上會產生更多的運輸需求,而當經濟發(fā)展放慢或停滯時,運輸需求也會隨之減少。
2.政治、體制、政策因素
政治、體制、政策因素包括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國家內部的政治情況,國家的經濟體制與經濟立法等。通常兩國關系向友好方向發(fā)展時,進出口貿易將會增長;反之,進出口貿易會急劇減少,甚至中斷。尤其在當今國際政治生活中,某些發(fā)達國家常常運用貿易限制等經濟手段來達到其政治目的,如戰(zhàn)略性物資、國防技術產品的進出口限制或最惠國待遇的附加條件等,從而直接影響與國際貿易相聯系的國際運輸需求。國家內部政治情況常常體現在政局的穩(wěn)定性、不同執(zhí)政黨采取的不同經濟政策、貿易政策等方面。不同國家對外開放程度不同,對國際貿易的態(tài)度所采取的措施不同,如貿易保護主義、貿易壁壘與關稅壁壘等會限制國際貿易的發(fā)展,影響國際貨物運輸需求。國家的經濟體制有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兩種形式。不同經濟體制對運輸需求影響很大,如我國改革開放以前,社會經濟中的產品交流主要通過計劃分配來實現。經濟體制改革以來,市場調節(jié)社會產品的比例日益增大,在競爭機制的作用下,產品在市場上相對自由地流動,商品交換范圍迅速擴大,帶來運輸需求迅速增長。在市場經濟下,一些過去諸如“不合理運輸”或“違反流向”的觀念也在發(fā)生變化,尤其明顯的是隨著商品市場半徑的擴大,貨物平均運距增長很快。
3.技術因素技術
因素是影響運輸需求的重要且長遠性的因素。在人類歷史的發(fā)展中,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的構成要素,自始至終起著加速各國經濟增長和促進世界經濟國際化的作用。尤其是科學技術革命,迅速地改變世界經濟結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導致原子能等新能源的發(fā)現和利用、電子計算機等的發(fā)明和應用、新材料的人工合成與利用、空間技術的發(fā)展等,這些科技成果大大加快了交通運輸工具的改造和革新速度,運輸方式的集裝箱化、大型化以及專業(yè)化等為運輸需求的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運輸能力。
4.運輸網的布局與運輸能力
運輸網的布局和運輸能力直接影響對貨源的吸引范圍和運輸需求的適應程度。如國際航空線路的開辟,為鮮貨易腐貨物的國際運輸需求提供了質量保證;地處優(yōu)越的交通地理位置、高質量、高效率的運輸網絡不僅能滿足本地區(qū)的運輸需求,而且還可吸引過境貨物、中轉貨物。香港、新加坡是名列世界前茅的集裝箱大港,其特點是半數以上的集裝箱吞吐量來自其他港口的中轉箱。所以,完善合理的運網布局,方便快捷高質量的運輸能力無疑會大大刺激運輸需求;而滯后的運輸網絡與運輸能力則會抑制運輸需求。
(二)影響貨物運輸需求的微觀因素
影響貨物運輸需求的微觀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貨物運價
運輸需求是一種派生需求,貨物運輸需求派生于購貨人對貨物的需求。購貨人對貨物的需求是有彈性的,即當價格增加時購買數量就減少,而價格(即供貨成本,是生產成本與運費之和,因此貨運價格對運輸需求有重大影響。
2.貨運距離
我們假定貨物運價均按重量和距離計算,貨物的重量反映了貨物數量,但距離的影響是運輸需求特有的:隨著運輸距離的增加,運輸價格將逐步提高,直到價格漲到一點也賣不出去。w·J·瑞利提出了一個零售引力定律,該模型為:
Y向X的銷售量= |
|
模型中一個區(qū)域或城市X的規(guī)模產生一個需求拉力,而距離則帶來一個供給阻力,銷售額與城市人口成正比,而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個模型認定距離或與距離有關的運輸費用,對較長距離的貨流能產生很大的阻力,而當距離增加時,這個阻力影響比拉力岡素相對地變得更大。
3.存儲和裝載
任何運輸工具都有一定的裝載容積,因此生產者必須保有產品的某種存儲數量,以滿足運輸工具一次的裝載量。裝載量越大,產品的存儲數量和時間也越大或越長,而產品存儲所造成的成本顯然也會越高。對于一些單位價值很高的產品來說,過長時間或過大數量的存儲顯然是不經濟的,因此那些裝載容積較小、相對靈活方便的運輸工具,特別是卡車的優(yōu)勢就體現出來了,因為它們幾乎可以隨時啟運,大大減少產品的存儲成本。
4.公司企業(yè)的生產組織方式
公司企業(yè)的生產組織方式也會對貨物運輸需求產生影響,最典型的就是日本汽車公司的準時制生產組織方式。它要求每一個前方生產者的加工品正好在下一個生產者需要的時候直接供應到位,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同工序、車間或分廠之間原材料、零配件及半成品的儲存量,甚至做到“零庫存”。為了適應這種適時制的生產組織方式,運輸組織也必須做到非常準確及時,因為假如某項供應一旦不能及日寸到位,就可能引起整個生產鏈停頓的嚴重后果,而某項供應提前到位也會引起不必要的存儲,達不到適時制的目標。這種生產組織方面的變化對運輸服務的可靠性提出了空前嚴格的要求,因此比較可靠的運輸方式被用戶青睞,而對那些運輸組織環(huán)節(jié)復雜、時常出現運輸延誤的運輸方式,其運輸需求就可能下降。
5.運輸服務質量
運輸服務質量包括的概念很廣,比如說運輸時間,在市場經濟中“時間就是金錢”的概念已經被普遍接受。在運輸過程中貨物對貨主來說有相應在途資金被占用的問題,貨物本身價值越高,運輸所耗費的時間越長,被占用資金所需付出的代價就越大,而這筆代價也是由運輸引起的。還有在市場經濟不完全的情況下,很多貨主在運輸中受到承運方工作態(tài)度或服務水平的影響,例如不能按合同提供運輸車輛、運輸被延誤、貨物出現不應有的損害或滅失、出現責任事故后不能及時得到應有的賠償等。這些情況會給貨主帶來損失,如果貨主考慮到運輸服務質量的因素,也會對其運輸需求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