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經濟流量

百科 > 經濟術語 > 經濟流量

1.什么是經濟流量

  經濟流量是反映經濟價值的產生或消失、反映經濟價值的產生或消失、獲得或處置、轉移或交換等,它涉及有關經濟主體單位、部門或總體)的物量或價值的總量或構成的變化。

2.經濟流量的分類[1]

  經濟流量反映經濟價值的產生、轉換、交換、轉移或消失,它涉及機構單位資產負債的物量、構成或價值的變化。經濟流量的具體形式,如工資、稅收利息等以其特定的性質記錄了單位資產和負債的變化方式。經濟流量包括兩種基本類型:交易和其他經濟流量。而這兩種流量又可以進一步劃分。歸結起來,其所含的基本分類如下:

  Image:經濟流量分類.png

  一、交易的概念和分類。

  交易一般是指按兩個機構單位間的相互協(xié)議而進行的經濟活動。掌握交易這個概念,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交易是經濟流量的主體,或者說經濟流量大多數是交易。在國民經濟核算中,交易將出現在除“資產物量其他變化帳戶”和“重估價帳戶”之外的所有經濟流量帳戶中。第二,當機構單位以兩種不同的身份進行活動時,這種機構單位內部的行為也被視為一種交易。所以在國民經濟核算中交易不一定是雙邊的,它也可能包括內部交易。第三,交易不一定是自愿的,因為某些交易是由法律強制進行的。交易須經雙方共同的協(xié)議,但協(xié)議僅僅意味著有關機構單位事先知道和同意。當然,多數交易還是交易雙方自愿進行的。交易可以分為不同類型。按是否涉及貨幣可分為貨幣交易和非貨幣交易兩大類;按是否具有對應物又可分為有償交易和無償交易(轉移)兩大類;每一類又可作進一步劃分。其主要分類的邏輯關系可歸結如下:

  Image:交易的分類.png

  1.貨幣交易是交易雙方以貨幣形式來表示其協(xié)議的交易。在這種交易中,機構單位所做出的支付(或得到的支付)或發(fā)生的負債(或得到的資產)都是以貨幣形式表示的。比如,貨物的購買(出售)以單位貨物一定數量的貨幣單位進行。一般情況下,貨幣交易包括:1)貨物和服務消費支出;2)證的獲得;3)工資和薪金;4)利息、紅利租金;5)稅金;6)現金社會福利;等等。從貨幣交易的定義可以看出,貨幣交易都是雙邊的。

  2.有償交易與無償交易。在交易中,如果提供貨物、服務勞動力或資產的一方得到某種對應物作為回報,那么這種交易是有償交易。有償交易也叫做“物對物”交易,是純粹意義上的交易。這里“物”,是指對應物,而不是指貨物。

  在交易中,如果提供貨物、服務、勞動力或資產的一方不獲得某種對應物作為回報,那么這種交易是無償交易。無償交易在國民經濟核算中被稱為“轉移”,也叫做“物對無”交易。

  3.轉移的分類。正如交易可分貨幣交易和非貨幣交易一樣,作為交易子概念的轉移,也可分為貨幣轉移和非貨幣轉移。二者的區(qū)分標志,就在于是否采用貨幣形式。非貨幣轉移也叫做實物轉移,但有的把貨幣轉移稱作現金轉移,則是不大準確的。因為貨幣轉移既可以提供通貨,也可以提供或轉讓存款,現金轉移這個提法不大全面。轉移還可劃分為資本轉移經常轉移。如果轉移中發(fā)生了資產所有權的轉移,或者一方乃至雙方有義務獲得(處置)資產,那么這種轉移就是資本轉移。資本轉移是對儲蓄財富進行再分配,它所轉移的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實物。資本稅和投資補助金是資本轉移的例子。轉移中除了資本轉移外的其他轉移都是經常轉移。經常轉移是對收入進行再分配,它所轉移的也可以是現金或實物,比方說所得稅和社會福利就屬于經常轉移。

  4.非貨幣交易

  (1)非貨幣交易。非貨幣交易是最初不以貨幣單位表示的交易。非貨幣交易既可以是雙邊交易,也可以是一個機構單位內部的行動。其中的雙邊交易包括易貨貿易、實物報酬、實物報酬以外的實物支付實物轉移。國民經濟核算中對非貨幣交易的登錄表示對其間接核算或估計的價值。在經濟意義上,與非貨幣交易有關的貨幣數額的登錄不同于對現金支付的登錄,因為它不代表現實經濟中可自由支配的貨幣數額。

  (2)易貨交易。易貨交易是雙邊交易的一種,一方向另一方提供貨物、服務和現金以外的資產,作為對另一方所提供貨物、服務和現金以外的資產的回報。易貨交易在經濟發(fā)展中一直有著比較重要的地位,即使在發(fā)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也是如此。

  (3)實物報酬。實物報酬是雇主以貨物和服務的形式而非貨幣的形式對雇員支付的報酬。常見的實物報酬有以下類別:1)膳食和飲料;2)能為雇員所屬住戶的所有成員使用的住房服務和住宿設施;3)提供給雇員個人使用的車輛服務;4)自產的貨物和服務;5)金融資產其他資產。這些貨物和服務有時以免費的方式提供,有時則以減價的形式提供。在現實經濟中,發(fā)放實物報酬的做法比較普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為了避稅、逃稅,也可能是為了給自己的產品尋找市場。

  (4)其他實物支付。實物支付是以貨物和服務形式而不是以貨幣形式所做的支付。實物支付中除去實物報酬,就是其他實物支付。這里,其他實物支付是一個特定的核算概念,是實物支付這個概念中的一個子項。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其他實物支付的例子較多。例如,醫(yī)生可能接受酒以代替貨幣支付;土地固定資產的使用者可能向其所有者支付貨物和服務以代替租金;遺產稅可能用繪畫或其他珍貴物品來支付。實物報酬和其他實物支付的區(qū)別在于:前者交易雙方是雇傭或被雇傭的關系,是實物與勞動力的交換,就交易發(fā)生的范圍而言有一定的內部性質;后者交易雙方不存在雇傭和被雇傭的關系,是實物與勞動力以外的其他對象的交換,或者是實物對勞動者以外其他對應物的支付,就交易發(fā)生的范圍而言有一定的外部性質。

  (5)實物轉移。實物轉移是雙邊交易的一種,一方向另一方提供貨物、服務和現金以外的資產而不獲得對應物作為回報的交易即是實物轉移。實物轉移是轉移即無償交易的一部分,它又包括:1)政府間的國際合作;2)贈予;3)慈善捐贈;4)實物社會轉移。實物社會轉移進一步分為實物社會保障福利、社會援助福利和其他實物社會轉移三類,其他社會實物轉移主要由政府單位或非營利機構擁有的非市場生產者向各個住戶提供的教育、保健、住房和其他服務組成。有時,接受者先購買服務,再由保險或援助機構予以報銷。這樣的交易仍被視為實物轉移,因為接受者在這里只起到了保險或援助機構代理人的作用。采用實物轉移的交易方式,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采用非貨幣形式可能使得交付更為方便、有效,也更為迅速;第二,可以避免采用現金形式所需交付的稅金;第三,可以確保對這種服務的需要得到滿足。

  (6)內部交易。當機構單位存在著雙重身份——既是生產者也是使用者時,它會既從事生產也使用某些產出,這就存在如下的可能:以雙重身份出現的機構單位選擇使用它自己生產出來的部分或全部產出。國民經濟核算把這種行為視為交易的一部分。所謂內部交易即是只涉及一個單位的交易,也叫單位內交易。記錄和核算內部交易,使生產和使用的描述和分析更為精確和實用。內部交易主要有以下幾種:住戶自產自用的所有貨物;政府或為住戶服務的非營利機構擁有的基層單位免費或以經濟意義不顯著的價格向各個住戶提供的教育、保險或其他類型服務;企業(yè)自產自用固定資產;企業(yè)內某基層單位提供給本企業(yè)其他基層單位作為中間消耗的貨物和服務。

  二、其他經濟流量

  其他經濟流量的概念。其他經濟流量是指那些由非交易原因而發(fā)生的資產和負債的價值變化。這也是國民經濟核算中的一個特定的概念,定義中給出了其他經濟流量的兩個特征要點:首先,資產和負債要有變化;其次,這種變化并不是交易的結果。其他經濟流量又分為資產物量的其他變化和持有損益兩個方面。

  1.資產物量的其他變化。資產物量的其他變化是由非交易原因引起的資產在物量上的變化。由于這種物量變化不符合交易的一個或多個特征,所以需要加以區(qū)分,專門進行核算。資產物量的其他變化包括三個主要類別:

  第一種類別涉及除交易以外的正常經濟過程中資產和負債在核算記錄中的出現和消失。由于這種資產和負債的出現或消失融在正常經濟過程中,所以才特別強調它與正常交易的區(qū)別。同時,資產負債的出現和消失與資產負債在核算記錄中的出現和消失是兩上不同層次的概念,因而要加以區(qū)分。比如,某些已經存在,但尚未記錄在資產負債表中的珍貴物品,當其特殊價值被承認時,就被視為一種經濟出現,用“資產物量的其他變化”這個項目來記錄。

  第二種類別涉及特殊的、未預料到的事件所引起的資產物量的變化。資產的無償沒收、自然災害或戰(zhàn)爭引起的毀壞資產現象就屬于這種類別。

  第三種類別則是由分類或結構變化所引起的資產物量在結構上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影響資產物量的總量,只是由于部門間分類或資產負債本身分類發(fā)生變化后,資產和負債在結構上發(fā)生了變化。例如,一個非法人企業(yè)在財務上與它的所有者更明顯在分離開來,具有了一個準公司的特征,那么,該企業(yè)的資產和負債就由住戶部門轉到了非金融公司部門,資產物量在結構上發(fā)生了變化。

  2.持有損益。持有損益是指由于價格水平價格結構的變化而可能引起的核算期內資產、負債及其凈值的價值變化。在定義中,有以下四點特別要引起注意:“持有”意味著未對該資產作任何方式的改變;“核算期內”意味著損益可以是發(fā)生在任何一段時間里,而不僅僅是期初或期末;“可能”意味著這里所說的價格是資產可能在市場上出售的價格,持有損益是如果資產在市場上出售會給持有者帶來的損益。“資產”意味著它不僅包括資本持有損益,而且包括存貨持有損益。有的人將持有收益稱為“資本收益”,一方面沒有強調收益的來源,另一方面限制了收益的范圍,是不準確的。上面所講的持有損益實際是名義持有損益,它又可以進一步分解為反映一般價格水平變化的中性持有損益和反映資產相對價格變化的實際持有損益。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