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海薩尼
1.海薩尼的生平經(jīng)歷
海薩尼1920年5月29日出生于匈牙利的布達佩斯。海薩尼是家里的獨生子。海薩尼的父母曾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個藥商,但海薩尼自己愛好研究哲學和數(shù)學。在中學畢業(yè)決定自己今后發(fā)展方向時,海薩尼還是尊重父母的意愿,選擇了布達佩斯大學的藥學專業(yè)。1944年初,他獲得了藥學碩士學位。但是,1944年3月,德國軍隊占領(lǐng)了匈牙利。海薩尼從5月到11月被強迫到一個苦力營中勞動。同年11月,納粹當局決定將海薩尼所在的苦力營從布達佩斯放逐到奧地利的一個集中營去。但是,海薩尼很幸運地就在列車開往奧地利之前,從布達佩斯火車站逃脫。一位他認識的耶錢教神父讓他躲在修道院的地窖里避難。海薩尼確實是夠幸運的,因為后來他那些苦力營的同伴絕大多數(shù)都死于集中營里。
戰(zhàn)后的1946年,海薩尼重新到布達佩斯大學注冊入學,攻讀博士學位,專業(yè)是哲學,兼修社會學和心理學。由于他在先前學習藥學時已有學分,因此在學習了一年多的課程以及寫了一篇哲學的博士論文之后,海薩尼于1947年6月獲得布達佩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從1947年9月至1948年6月,海薩尼在布達佩斯大學的社會學研究所作助教。在這里他遇到了后來成為他夫人的安妮?克勞伯。1948年6月,由于海薩尼與當局政見不同,他被迫從研究所辭職。1950年4月,海薩尼和安妮決定離開匈牙利。他們非法從一片邊防警衛(wèi)較薄弱的沼澤地帶越過匈牙利國境線,他們慶幸沒有被邊防哨兵發(fā)現(xiàn),逃到了奧地利。在奧地利,海薩尼和安妮請求去澳大利亞,幾個月后他們的請求獲得了批準。1950年12月30日,他們到達澳大利亞的悉尼,兩天后的1951年1月2日,海薩尼和安妮結(jié)婚。
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 | ||||||||||||||||||||||||||||||||||||||||||||||||||||||||||||||||||||||||||||||||||||||||
---|---|---|---|---|---|---|---|---|---|---|---|---|---|---|---|---|---|---|---|---|---|---|---|---|---|---|---|---|---|---|---|---|---|---|---|---|---|---|---|---|---|---|---|---|---|---|---|---|---|---|---|---|---|---|---|---|---|---|---|---|---|---|---|---|---|---|---|---|---|---|---|---|---|---|---|---|---|---|---|---|---|---|---|---|---|---|---|---|
| ||||||||||||||||||||||||||||||||||||||||||||||||||||||||||||||||||||||||||||||||||||||||
[編輯] |
2.海薩尼的學術(shù)生涯及學術(shù)成就
由于海薩尼的英語水平不高,同時他在匈牙利獲得的學位澳大利亞不承認,因此在到達悉尼的頭三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里,海薩尼不得不到工廠做工以養(yǎng)家度日。晚上,海薩尼就到悉尼大學學習經(jīng)濟學課程。他這時覺得經(jīng)濟學理論的概念和數(shù)學方法的雅致對他很有吸引力,因此他決定從社會學改行學經(jīng)濟學。在匈牙利的學位雖然不被承認,但他在匈牙利上大學時的課程使他獲得了一部分學分,他只須學習兩年的進一步課程并寫一篇經(jīng)濟學的碩士論文,就可以獲得經(jīng)濟學碩士學位。這樣,海薩尼于1953年底獲得了悉尼大學經(jīng)濟學碩士學位。這時,海薩尼已開始了他的經(jīng)濟學學術(shù)生涯。1954年初,他到布里斯班(Brisbane)的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of Queensland)做經(jīng)濟學講師,一直工作到1956年。這期間,海薩尼發(fā)表了五篇論文。其中三篇是關(guān)于將馮·諾依曼——摩根勞動保護坦效用函數(shù)應(yīng)用于福利經(jīng)濟學和倫理不的研究。
1956年,海薩尼獲得了洛克菲勒研究基金的支持,攜夫人到美國斯坦大學學習了兩年。在斯坦福大學,海薩尼的指導(dǎo)老師是阿羅(Ken Arrow)。1958年學習結(jié)束時,海薩尼獲得了斯坦福大學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這時他已年屆38歲了。1958年,海薩尼與安妮回到澳大利亞,在堪培拉的澳大利亞國家大學(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tity)謀到了一個很好的職位。但是海薩尼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非常孤立,因為那時博弈理論在澳還不為人們知曉。因此海薩尼向阿羅尋求幫助。在阿羅和托賓(J.Tobin)的幫助下,海薩尼于1961年到美國底特律的韋恩州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作經(jīng)濟學教授,一直工作到1963年。這五年中,海薩尼發(fā)表了十多篇論文。論文中大部分是關(guān)于博弈理論的研究,其中最為重要的是1963年發(fā)表的“一個關(guān)于n人合作博弈簡化的討價還價模型”。1964年,海薩尼到加州大學工作,一開始是作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商學院的訪問教授,后來成為正式教授。過了一段時間,海薩尼還成為經(jīng)濟系的教授。從進入加州大學后,海薩尼一直在此工作,直到1990年退休。
六十年代下半期是海薩尼學術(shù)生涯中最重要的時期,在1967年和1968年,海薩尼發(fā)表了一篇分成三個部分的論文:“貝葉斯參與人完成的不完全信息博弈”(Games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Playedby Bayesian Players)。該論文對當時博弈理論還無法有效討論的不完全信息博弈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種如何將一個具有不完全信息的博弈轉(zhuǎn)換成一個具有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博弈的方法。通過這種轉(zhuǎn)換方法,不完全信息博弈被轉(zhuǎn)換成一個等價的完全信息博弈,從而可以對原來的不完全信息博弈進行研究。目前這一轉(zhuǎn)換方法已稱為“海薩尼轉(zhuǎn)換”,是處理不完全信息博弈的標準方法。這樣,由于海薩尼的這一篇論文,博弈理論在分析不完全信息博弈時的困難得到了解決,將不完全信息博弈納入到博弈理論的分析框架之中,極大地拓展了博弈理論的分析范圍和應(yīng)用范圍,從而完成了博弈理論發(fā)展中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成就。正是因為這一貢獻,使海薩尼獲得了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的殊榮。 海薩尼除了在博弈理論的研究中取得卓越的成就外,他還在福利經(jīng)濟學和經(jīng)濟哲學方面獲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從五十年代初一直到九十年代,海薩尼在這兩方面發(fā)表了一系列的文章,作出了一定的貢獻,進一步確立了他在經(jīng)濟學界的地位。
3.海薩尼的主要學術(shù)著作
海薩尼在到目前為止的學術(shù)生涯中,著述頗豐,發(fā)表了各類論文過百篇,著作五部:
- “博弈和社會中的理性行為與討價還價均衡”(1977年)
- “關(guān)于倫理學與社會行為及其科學解釋的論文”(1976年)
- “博弈論論文集”(1982年)
- “博弈均衡選擇的一般理論”(1988年,與塞爾騰合著)
- “道德、平等和個人美德:一個不正統(tǒng)的功利主義理論”(待出版)
此外,海薩尼還是一位勤奮的學者,1993年和1994年,七十多歲的海薩尼還在進行研究和寫作,他把與塞爾騰在1988年合作形成而發(fā)表的均衡選擇理論進行了創(chuàng)新和簡化,得到一個更加簡潔和更有吸力的形式。
4.海薩尼所擁有的榮譽
由于海薩尼的學術(shù)貢獻,他在經(jīng)濟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著名經(jīng)濟史學家布勞格Mark Blaug)在其1986年版(第二版)的“經(jīng)濟學家名人錄:1700——1986”中收錄有海薩尼的詞條,肯定了海薩尼在經(jīng)濟哲學與博弈理論方面的貢獻(這一版的名人錄中沒有納什和塞爾騰,同時海薩尼獲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的成果也未列入)。
海薩尼擁有一系列的榮譽職銜,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成員(從1992年);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研究院院士(從1984年);計量經(jīng)濟學會會員(從1968年);美國經(jīng)濟學會榮譽會員(1994年);美國西北大學名譽博士(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