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奧利弗·威廉姆森

百科 > 美國經(jīng)濟學家 > 奧利弗·威廉姆森

1.奧利弗·威廉姆森簡介

1932年,威廉姆森出身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蘇必利爾鎮(zhèn),蘇必利爾難以稱之為人才的搖籃,它那時是、現(xiàn)在仍然只是一個三萬人的小城鎮(zhèn),是蘇必利爾湖西岸的一個港口區(qū),在漫長而寒冷的冬季里航運停業(yè),因此,小城的就業(yè)就有很強的季節(jié)性。即使在戰(zhàn)爭年代造船業(yè)繁榮的時代,許多家庭仍然需要依賴副業(yè)為主。他也只是出身于普通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斯科特·威廉姆森和母親露茜爾·威廉姆森之間相識時只是一個小農(nóng)莊里的中學教師,他父親教物理、化學、手動課,并且是該校棒球隊的教練,他母親則教拉丁文、法語、德語。她是這所中學的校長。斯科特和他的“頭兒”結婚后,參與了岳父的不動產(chǎn)生意的經(jīng)營,直到退休。蘇必利爾的學校師資力量也并不算雄厚。除了一個小小的教區(qū)教育體系之外,城里僅有公立學校。

從事經(jīng)濟理論研究,也并不是威廉姆森早期而為之的。起先,他曾想成為一名律師。但在讀高中時候卻喜歡上了數(shù)學和自然科學,并談論起成為一名工程師。那么,是什么使他在經(jīng)濟學理論研究中作出了公認的成就呢?從威廉姆森的實際經(jīng)歷來看,至少有以下因素。師承和交往。他父母是普通知識分子,但也具有各自的優(yōu)良品格。母親聰慧,有語言天才,且及其神往于至善至美的境界;父親熱心公益,為人慷慨,秉性廉政。這都對他的成長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高中畢業(yè)后,他學業(yè)起步不高,去黎龐學院完成該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共同提供的聯(lián)合教學大綱,剛進黎龐學院,威廉姆森的能力和學業(yè)都并不很出色。但不久,經(jīng)過自己的刻苦努力而終于趕上去。原來的教學大綱是需要在黎龐學完3年才去麻省繼續(xù)讀2年,以完成全部課程,但入學2年后,他就進入這所世界一流的理工科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濃厚的研究空氣給他以很深刻的影響。

1958年,威廉姆森到斯坦福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的哲學博士學位,這個專業(yè)領域在當時是不很明確的,他專攻市場學。當它學了以保羅·薩繆爾森著作為教材的經(jīng)濟學課程后,他對經(jīng)濟學理論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廣泛地選修了諸如肯尼思·阿羅等人的經(jīng)濟學理論課程。1960年他獲得了斯坦福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的學位。新的興趣最終使他下定決心去卡內基工程學院完成自己的哲學博士學位,并走上了在經(jīng)濟學理論研究工作中從事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生涯。

卡內基學院的研究活動十分活躍。學生們尊重老師,但低年級學生并不排斥參加研究。事實上,完全可以期望大部分學生在獲得學位之前都能發(fā)表論文。威廉姆森就讀期間,赫伯特·西蒙對卡內基學院的影響是巨大而深刻的,他的活動領域包括經(jīng)濟學、統(tǒng)計、會計學、心里學、計算機科學、哲學、組織理論和政治學。他在這些領域里都發(fā)表過重要的論文。而理查德·西厄特(主要貢獻是發(fā)展了廠商行為理論)、阿倫·梅爾澤(主要貢獻是貨幣同經(jīng)濟活動和價格關系的理論),對他在卡爾基學院時學術思想逐步成熟也具有十分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影響力。1963年,威廉姆森獲得了卡內基一德梅隆大學經(jīng)濟學哲學博士學位。

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
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
歷屆獲得者
1969拉格納·弗里希
(Ragnar Frisch)
簡·丁伯根
(Jan Tinbergen)
1970保羅·薩繆爾森
(Paul A. Samuelson)
1971西蒙·庫茲涅茨
(Simon Kuznets)
1972約翰·??怂?/a>
(John R. Hicks)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
(Kenneth J. Arrow)
1973華西里·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
1974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綱納·繆達爾
(Gunnar Myrdal)
1975列奧尼德·康托羅維奇
(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
佳林·庫普曼斯
(Tjalling C. Koopmans)
1976米爾頓·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1977戈特哈德·貝蒂·俄林
(Bertil Ohlin)
詹姆斯·愛德華·米德
(James E. Meade)
1978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1979威廉·阿瑟·劉易斯
(Sir Arthur Lewis)
西奧多·舒爾茨
(Theodore W. Schultz)
1980勞倫斯·羅·克萊因
(Lawrence R. Klein)
1981詹姆斯·托賓
(James Tobin)
1982喬治·斯蒂格勒
(George J. Stigler)
1983羅拉爾·德布魯
(Gerard Debreu)
1984理查德·約翰·斯通
(Richard Stone)
1985弗蘭科·莫迪利安尼
(Franco Modigliani)
1986詹姆斯·麥基爾·布坎南
(James M. Buchanan Jr.)
1987羅伯特·索洛
(Robert M. Solow)
1988莫里斯·阿萊斯
(Maurice Allais)
1989特里夫·哈維默
(Trygve Haavelmo)
1990默頓·米勒
(Merton H. Miller)
哈里·馬科維茨
(Harry M. Markowitz)
威廉·夏普
(William F. Sharpe)
1991羅納德·科斯
(Ronald H. Coase)
1992加里·貝克爾
(Gary S. Becker)
1993道格拉斯·諾斯
(Douglass C. North)
羅伯特·福格爾
(Robert W. Fogel)
1994約翰·福布斯·納什
(John F. Nash Jr.)
約翰·海薩尼
(John C. Harsanyi)
萊因哈德·澤爾騰
(Reinhard Selten)
1995小羅伯特·盧卡斯
(Robert E. Lucas Jr.)
1996詹姆斯·莫里斯
(James A. Mirrlees)
威廉·維克瑞
(William Vickrey)
1997羅伯特·默頓
(Robert C. Merton)
邁倫·斯科爾斯
(Myron S. Scholes)
1998阿馬蒂亞·森
(Amartya Sen )
1999羅伯特·蒙代爾
(Robert A. Mundell)
2000詹姆斯·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
丹尼爾·麥克法登
(Daniel L. McFadden)
2001喬治·阿克爾洛夫
(George A. Akerlof )
邁克爾·斯賓塞
(A. Michael Spence )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E. Stiglitz)
2002丹尼爾·卡納曼
(Daniel Kahneman)
弗農(nóng)·史密斯
(Vernon L. Smith)
2003克萊夫·格蘭杰
(Clive W.J. Granger)
羅伯特·恩格爾
(Robert F. Engle III)
2004芬恩·基德蘭德
(Finn E. Kydland)
愛德華·普雷斯科特
(Edward C. Prescott)
2005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
(Thomas Crombie Schelling)
羅伯特·約翰·奧曼
(Robert John Aumann)
2006埃德蒙德·菲爾普斯
(Edmund Phelps)
2007埃里克·馬斯金
(Eric S. Maskin)
羅杰·邁爾森
(Roger B. Myerson)
里奧尼德·赫維茨
(Leonid Hurwicz)
2008保羅·克魯格曼
(Paul R. Krugman)
2009埃莉諾·奧斯特羅姆
(Elinor Ostrom)
奧利弗·威廉姆森
(Oliver E. Williamson)
2010彼得·戴蒙德
(Peter A. Diamond)
戴爾·莫特森
(Dale T. Mortensen)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
(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編輯]


此后他先后與彼得·戴蒙德(主要貢獻是最優(yōu)稅收、不確定性和一般均衡理論)、戴維·萊德勒(主要貢獻是貨幣理論)、丹尼爾·麥克法登(主要貢獻為計量經(jīng)濟學)、西德尼·溫特(主要貢獻為廠商和工業(yè)理論)、阿門·阿爾欽(產(chǎn)權理論主要代表之一)、戴爾·喬根森(主要貢獻是經(jīng)濟增長的計量分析)、安東尼·唐斯(主要貢獻在于將經(jīng)濟分析應用于研究民族政黨和官僚主義組織的政治理論)、加里·貝克爾人力資本理論家庭經(jīng)濟學的先驅者,1992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哈羅德·德姆基茨(主要貢獻在產(chǎn)權理論和交易費用理論)、克勞斯·羅斯(主要貢獻是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理論)、托馬斯·薩金特(是合理預期理論的主要貢獻者)等等這一長串杰出學者共過事,并在與他們的交往中拓展了視野。

重視實踐。正如他自己所說,“當我回顧我所研究過的課題時,我感到時間十分重要”。

威廉姆森在讀書時就為今后的時間活動打下了基礎。在蘇必利爾的夏季,每個學生都會從事某種體力勞動。在求學期間,威廉姆森曾粉刷過房屋,曾為一個挖掘工安放下水管,還做過汽車裝配工的助手,曾在當?shù)責捰蛷S的試驗室里找過一份工作。這一切,形成了他今后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1955年,由于取得了麻省理工學院學士學位后的第一份工作,威廉姆森成為美國政府的一名項目工程師。這使他能經(jīng)常參觀項目所涉及到的那些政府部門和企業(yè),那些大企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的素質,深深地打動了他,并充分了解了科層組織是如何運作的。這份工作還使他有機會去日本、韓國和臺灣,以及遍訪世界各處。這為他此后的研究提供了相當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

他在獲得博士學位后先后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賓夕法尼亞大學從事工業(yè)組織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之后,1966年9月他再次從事了實際工作:他在華盛頓擔任了反托拉斯部長的特別助理。這11個月的工作使他有充分的機會經(jīng)手了一系列重要的反托拉斯案子,也深入地了解企業(yè)兼并中會發(fā)生的種種問題。這些經(jīng)驗對他今后形成自己的學術思想是必不可少的。

注重跨科學的研究。作為以為麻省理工學院的理學士,威廉姆森有著扎實的數(shù)理基礎。取得博士學位后,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工業(yè)組織。1965年夏天,當他正以最大的工作量來研究如何評價廠商規(guī)模界限問題時,他在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與阿門·阿爾欽、加里·貝克爾哈羅德·德姆塞茨等組織的一群對產(chǎn)權經(jīng)濟學有興趣的學者相聚了,并開始對產(chǎn)權理論有更大的興趣。在反托拉斯部工作期間,他與該部評價處從斯坦福和哈佛聘來的一批十分出色的年輕律師有了密切的配合關系,使他對法學有了更多的了解。當他重返賓州大學實施新公共政策分析的哲學博士計劃,需要開設的組織理論課程時,終于有了嶄新的眼界,這就使他轉向了交易費用經(jīng)濟學。

他的研究是從勞工組織這一分支開始的。和他同一工作的是他的研究生杰弗萊·哈里。哈里的妻子是一位律師,她提醒說這項研究必須注意組織與勞工法律條文之間的關系。就這樣《市場與組織》一書逐漸形成。

1977—1978年,威廉姆森在行為科學高等研究中心工作時,密切注意了法學界關于合同法的最新研究成果。麥克耐爾對古典主義和新古典主義關于契約類型所作的區(qū)別,啟發(fā)了他的研究思路,并由此而發(fā)表了重要論文《交易費用經(jīng)濟學:契約關系的管理》。

正由于他在跨科學研究中的杰出成就,1983年威氏被聘任為特意把法學院和組織管理學院合并起來,并且后來還包括了經(jīng)濟學的“耶魯組織與管理學院”的院長。

重視辦刊物。威廉姆森在學術生涯中十分重視辦刊物。他從1973年,開始為《貝爾雜志》的副編輯,以后仍擔任該刊物的編輯和合作編輯。他使交易費用經(jīng)濟學成了《貝爾雜志》的新方向,并由此使該雜志迅速發(fā)展。在1975—1979年的論文獲獎方面,《貝爾雜志》在各經(jīng)濟學刊物中居第8位。

他在耶魯任職后,又創(chuàng)辦了一個新刊物《法律、經(jīng)濟學和組織雜志》,以鼓勵跨學科的研究,威氏深信,法律,經(jīng)濟學和組織理論的交叉,肯定是富有等國的。

當然 威氏在政治中也有不足之處。他的出版物雖然立論小心、邏輯嚴密。但文字晦澀,十分難懂。這是經(jīng)濟學界公認的。連他自己也都不諱言這一點。

2.威廉姆森的學說

威氏早期的研究領域是工業(yè)組織和價格應用理論。比如,他的第一篇論文《管理權限和企業(yè)行為》(1963),他的第一本專著《自由支配行為的經(jīng)濟學:廠商理論中的管理目標》(1964),都是關于工業(yè)組織的。1970年,當他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任教時,需要他開設一門組織理論的課程,這件事成了他轉向交易費用經(jīng)濟學研究的直接原因。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