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喬治·阿克爾洛夫

百科 > 美國經濟學家 > 喬治·阿克爾洛夫

1.喬治·阿克爾洛夫簡介

喬治·阿克爾洛夫(George A. Akerlof )1940年生于美國的紐黑文,1966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頭銜,自1980年到現在,一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伯克利(UCBerkeley)分校任經濟學首席教授。

喬治·阿克爾洛夫和邁克爾·斯賓塞、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對充滿不對稱信息市場進行分析”領域所作出的重要貢獻,而分享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這三名獲獎者在20世紀70年代奠定了對充滿不對稱信息市場進行分析的理論基礎。其中,阿克爾洛夫所作出的貢獻在于闡述了這樣一個市場現實,即賣方能向買方推銷低質量商品等現象的存在是因為市場雙方各自所掌握的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斯彭斯的貢獻在于揭示了人們應如何利用其所掌握的更多信息來謀取更大收益方面的有關理論。斯蒂格利茨則闡述了有關掌握信息較少的市場一方如何進行市場調整的有關理論。阿克爾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的分析理論用途廣泛,既適用于對傳統的農業(yè)市場的分析研究,也適用于對現代金融市場的分析研究。同時,他們的理論還構成了現代信息經濟的核心。

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
歷屆獲得者
1969拉格納·弗里希
(Ragnar Frisch)
簡·丁伯根
(Jan Tinbergen)
1970保羅·薩繆爾森
(Paul A. Samuelson)
1971西蒙·庫茲涅茨
(Simon Kuznets)
1972(John R. Hicks)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
(Kenneth J. Arrow)
1973華西里·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
1974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綱納·繆達爾
(Gunnar Myrdal)
1975列奧尼德·康托羅維奇
(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
佳林·庫普曼斯
(Tjalling C. Koopmans)
1976米爾頓·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1977戈特哈德·貝蒂·俄林
(Bertil Ohlin)
詹姆斯·愛德華·米德
(James E. Meade)
1978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1979威廉·阿瑟·劉易斯
(Sir Arthur Lewis)
西奧多·舒爾茨
(Theodore W. Schultz)
1980勞倫斯·羅·克萊因
(Lawrence R. Klein)
1981詹姆斯·托賓
(James Tobin)
1982喬治·斯蒂格勒
(George J. Stigler)
1983羅拉爾·德布魯
(Gerard Debreu)
1984理查德·約翰·斯通
(Richard Stone)
1985弗蘭科·莫迪利安尼
(Franco Modigliani)
1986詹姆斯·麥基爾·布坎南
(James M. Buchanan Jr.)
1987羅伯特·索洛
(Robert M. Solow)
1988莫里斯·阿萊斯
(Maurice Allais)
1989特里夫·哈維默
(Trygve Haavelmo)
1990默頓·米勒
(Merton H. Miller)
哈里·馬科維茨
(Harry M. Markowitz)
威廉·夏普
(William F. Sharpe)
1991羅納德·科斯
(Ronald H. Coase)
1992加里·貝克爾
(Gary S. Becker)
1993道格拉斯·諾斯
(Douglass C. North)
羅伯特·福格爾
(Robert W. Fogel)
1994約翰·福布斯·納什
(John F. Nash Jr.)
約翰·海薩尼
(John C. Harsanyi)
萊因哈德·澤爾騰
(Reinhard Selten)
1995小羅伯特·盧卡斯
(Robert E. Lucas Jr.)
1996詹姆斯·莫里斯
(James A. Mirrlees)
威廉·維克瑞
(William Vickrey)
1997羅伯特·默頓
(Robert C. Merton)
邁倫·斯科爾斯
(Myron S. Scholes)
1998阿馬蒂亞·森
(Amartya Sen )
1999羅伯特·蒙代爾
(Robert A. Mundell)
2000詹姆斯·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
丹尼爾·麥克法登
(Daniel L. McFadden)
2001喬治·阿克爾洛夫
(George A. Akerlof )
邁克爾·斯賓塞
(A. Michael Spence )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E. Stiglitz)
2002丹尼爾·卡納曼
(Daniel Kahneman)
弗農·史密斯
(Vernon L. Smith)
2003克萊夫·格蘭杰
(Clive W.J. Granger)
羅伯特·恩格爾
(Robert F. Engle III)
2004芬恩·基德蘭德
(Finn E. Kydland)
愛德華·普雷斯科特
(Edward C. Prescott)
2005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
(Thomas Crombie Schelling)
羅伯特·約翰·奧曼
(Robert John Aumann)
2006埃德蒙德·菲爾普斯
(Edmund Phelps)
2007埃里克·馬斯金
(Eric S. Maskin)
羅杰·邁爾森
(Roger B. Myerson)
里奧尼德·赫維茨
(Leonid Hurwicz)
2008保羅·克魯格曼
(Paul R. Krugman)
2009埃莉諾·奧斯特羅姆
(Elinor Ostrom)
奧利弗·威廉姆森
(Oliver E. Williamson)
2010彼得·戴蒙德
(Peter A. Diamond)
戴爾·莫特森
(Dale T. Mortensen)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
(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編輯]

2.阿克爾洛夫教授的為人處事

阿克爾洛夫被他的同事描述為“一個職業(yè)化的人”,他對市場的不對稱信息研究具有里程碑意義。他引入信息經濟學研究中的一個著名模型是“檸檬市場”(the“l(fā)emons”market)。(注:“檸檬”一詞在美國俚語中表示“次品”或“不中用的東西”。)主要用來描述當產品的賣方對產品質量比買方有更多的信息時,低質量產品將會驅逐高質量商品,從而使市場上的產品質量持續(xù)下降的情形。阿克爾洛夫的理論被廣泛運用于一些完全不同的領域,如健康保險、金融市場和雇傭合同等。

阿克爾洛夫從1966年開始加盟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系,任助教。阿克爾洛夫得到承認是因為他的研究借鑒了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以及其他學科以確定經濟學的影響和結果。他的專業(yè)領域包括宏觀經濟學、貧困問題、家庭問題、犯罪、歧視、貨幣政策和德國統一問題。

阿克爾洛夫的妻子是他在伯克利的同事,經濟學家Janet L.Yellen。他們在很多研究領域進行了合作,Yellen評價說,“他對人類問題具有的敏銳洞察力,可以直指社會現象的原因。與他合作是精彩的,他如此具有原創(chuàng)性?!?

3.阿克爾洛夫教授在學術研究上的態(tài)度

阿克爾洛夫曾說過,“經濟學對待理論就像法國廚師對待食物,要發(fā)展那些被不成文的規(guī)則所限制的因素成為有獨特風格的模型。傳統的法國烹飪不使用生魚和海藻,新古典經濟學模型也不從心理學、人類學或社會學出發(fā)提出假說。我不同意任何限制經濟學模型自然成分的規(guī)則?!?

阿克爾洛夫的同事,2000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邁克法登評價阿克爾洛夫對現代經濟學具有足以驕傲的洞察力,他認識到市場結構的理論建立在參與者可以嚴格地充分利用信息的基礎上,這是一個對交易和合同具有統治權的機械理論。這種情況會阻止資源的有效配置,相反信息的流動可以使市場得到發(fā)展,改善資源配置?!?

4.阿克爾洛夫教授的研究成就

他研究發(fā)現,在一個市場中如果賣方掌握了比買方更有利的信息,他就可以掩蓋產品的真相,以次充好。比如二手車市場,賣方市場對車況肯定比買方清楚得多,買方則只能從車況的表面情況來判斷車況。這樣賣方與買方處于信息非對稱的狀況,賣方具有信息優(yōu)勢,而買方則處于“劣勢選擇”地位。他的“劣勢選擇”概念已經被寫進大學本科的教科書中。他的理論還揭示出,在不規(guī)則的市場,買者如果無法觀察到商品的內在質量,那么賣者就會以次充好。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將最終導致高質量的產品從市場中退出,而只有低質品仍留在市場中,結果造成市場萎縮。阿克爾洛夫還揭示了借貸人和放款人之間的信息非對稱如何導致第三世界國家如此高的借貸率等問題,其影響相當深遠。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