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利得

百科 > 會計術語 > 利得

1.什么是利得[1]

會計利得

新《企業(yè)會計準則》中的“利得”分為兩種:

一種是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該利得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fā)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債務重組利得、政府補助、盤盈利得、捐贈利得等。計入“營業(yè)外收入”科目。

另一種是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該利得是指由企業(yè)非日?;顒铀纬傻?、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包括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的,在持股比例不變的情況下,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增加變動,企業(yè)按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的份額;處置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結轉原記入資本公積貸方的相關金額;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換取職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務的,應按照確定的金額;自用房地產或存貨轉換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將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或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重分類為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按照相關規(guī)定進行處理時貸記入資本公積的金額;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重分類為采用成本或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的,對于原記入資本公積的相關金額,按規(guī)定貸記資本公積的金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后續(xù)計量中,按相關規(guī)定應計入資本公積的金額;資產負債表日,滿足運用套期會計方法條件的現(xiàn)金流量套期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產生的利得等。涉及到的會計科目為“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

資本利得

一度被大家熱議的“資本利得稅”中的“利得”通常是指對主體出售或轉讓資本性資本而實現(xiàn)的收益。從性質上來看,該“利得”是指在證券投資、期貨交易、基金等資本經營形式中產生的一種特定的收益。對于企業(yè)來說,可能涉及“應收股利”、“投資收益”等科目。

2.利得所包括的內容[2]

企業(yè)會計準則中有利得概念的有:《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第十四條 債務人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債務重組有關的下列信息:(二)確認的債務重組利得總額?!镀髽I(yè)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十條 由于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計量基礎不同所導致的相關利得或損失和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第二十一條套期工具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和被套期項目因被套期風險形成的利得或損失。

《企業(yè)會計準則—應用指南》1606 固定資產清理,固定資產清理完成后,本科目的貸方余額,屬于籌建期間的,借記本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科目;屬于生產經營期間的,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yè)外收入——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 科目。(六)出售無形資產時,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 等科目,按已計提的累計攤銷,借記“累計攤銷”科目,原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借記“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科目,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貸記“應交稅費”等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本科目,按其差額,貸記“營業(yè)外收入——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科目或借記“營業(yè)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科目。6301 營業(yè)外收入,一、本科目核算企業(yè)發(fā)生的各項營業(yè)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債務重組利得、政府補助、盤盈利得捐贈利得等。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將利得分為以下幾類:

1.偶發(fā)的業(yè)務:資產的盤盈,接受捐贈補貼收入,洪澇災害等形成的利得。

2.持有資產或負債的價值變動:資產評估增值,投資收益、匯兌收益,金融資產或負債的價值變化等形成的利得。

3.資產或負債的處置利得: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換、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投資等形成的利得。

3.對利得的會計處理[2]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第三十條,所有者權益變動表至少應當單獨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項目:(二)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項目及其總額;第三十九條利潤金額取決于收入和費用、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金額的計量。

從以上可以看出,利得可以直接形成利潤,也可以繞過利潤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歸納起來就是未實現(xiàn)的利潤直接記入所有者權益項目中,已實現(xiàn)的利得包括在利潤中。

對偶然發(fā)生的業(yè)務:補貼收入直接計入營業(yè)外收入,或者分期攤銷計入營業(yè)外收入。接受捐贈利得不進利潤表直接計入資本公積。對流動資產盤盈沖減管理費用,非流動資產的盤盈計入營業(yè)外收入??傊?,對偶然發(fā)生的業(yè)務,除了接受捐贈,其他的業(yè)務或者通過管理費用,或者通過營業(yè)外收入,進入利潤表。

資產評估增值一般計入資本公積,但在后續(xù)折舊時,也會通過折舊項目進入利潤表。持有的投資的價值增值確認為投資收益直接進入利潤表。由于外幣匯率的變化導致的持有外幣資產或負債的價值變化也可以確認為投資收益,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則直接出現(xiàn)在資產負債表作為一格單獨的特殊項目列示。持有金融資產的價值變動比較復雜,部分計入資本公積,部分計入投資收益。對于資產跌價損失,以后又升值的部分進入利潤表。

處置各種資產的利得直接進入利潤表。債務重組利得直接進入利潤表,非貨幣性交換利得直接進入利潤表。

4.收入和利得的主要區(qū)別[2]

1.收入產生于日常經營業(yè)務,利得產生于資產或負債的價值的變化或者一些偶然發(fā)生的業(yè)務。

2.收入會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入,利得更強調會導致經濟利益的增加,收入是由經營活動產生,而利得主要只是價值的變化。

3.收入與費用對應,收入扣除費用形成利潤。

4.利得與損失對應,利得扣除損失可能形成利潤,但也可能繞過利潤直接形成所有者權益。

5.利得與損失的國際比較[3]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的第6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中,將財務報表要素劃分為十項,分別是:資產、負債、權益或凈資產、業(yè)主投資、向業(yè)主分派、全面收益、收入、費用、利得、損失。利得和損失是基本的財務報表要素。收入是一個狹義的概念,不包含利得。對收入界定采用的是“流轉過程觀(Flow Process Approach)”,將收入視為一種流轉過程,著眼于經營活動中資產的轉化或流動。利得(Gains)是指“某一實體除來自于營業(yè)收入或業(yè)主投資以外,來自于邊緣性或偶發(fā)性交易,以及來自于一切影響企業(yè)的其他交易、其他事項和情況的權益(或凈資產)的增加 ”。同樣,費用也不包含損失。損失(Losses)是指“某一實體除因為費用和向業(yè)主分配以外,來自于邊緣性或偶發(fā)性交易,以及來自于一切影響企業(yè)的其他交易、其他事項和情況的權益(或凈資產)的減少” 。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在其概念框架中,將財務報表的要素劃分為五類,分別是:資產、負債、權益、收益、費用。其對收入的界定采用的是“流入量觀(Inflow Approach)”,強調流入的結果。這里的收益要素可以理解為廣義的收入,指會計期間內正常與非正?;顒又薪洕娴脑黾樱耸杖牒屠?。收入是在企業(yè)正?;顒舆^程中產生的收益,利得是指滿足收益的定義并且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在企業(yè)正?;顒舆^程中產生的其他項目。利得不是一個單獨的基本要素,而是收益要素下的一個子要素。同樣,費用包括了損失以及在企業(yè)正?;顒舆^程中發(fā)生的費用。損失是指滿足費用的定義并且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在企業(yè)正常活動中產生的其他項目。損失作為費用要素下的一個子要素。

英國《財務報告原則公告》中,將財務報表要素分為七項,分別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得、損失、業(yè)主投資和向業(yè)主分派。其中,利得(Gains)被定義為除了所有者投資增加以外所有的所有者權益的增加。通過對比可知,這里的“利得”概念是廣義的,相當于國際會計準則中的“收益”要素概念,同樣采用的是“流入量觀”。它包括了美國的“收入”和“利得”,相當于美國有關“全面收益”的概念。與利得概念相似,其損失(Losses)的概念也是廣義的,即向業(yè)主分派以外的所有者權益的減少,包括了 “費用”和“損失”。也就是說,報告主體所有者權益的減少除了向所有者分派外,就是由損失產生的。

通過以上比較可知:狹義的“利得” 是指企業(yè)除來自營業(yè)收入和對外投資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增加,而廣義的“利得”包含了營業(yè)收入;狹義的“損失”是指企業(yè)除費用、分配的股利或支付的利息以外所有者權益的減少,而廣義的“損失”包含了費用。但無論是狹義還是廣義,它們都包括了企業(yè)邊緣性或偶發(fā)性交易事項,以及其他一切沒有經過經營過程就導致的權益的增加或減少。利得與損失作為財務報表要素呈報,有利于全面地反映企業(yè)收益的變動,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英國還是美國準則,都將利得與損失定位于已確認標準上,即包含了已實現(xiàn)或未實現(xiàn)的權益變動。

6.利得與損失的新基本準則的改進與不足[3]

2006 年2月15日,財政部發(fā)布了新的基本準則以取代1993年頒布的《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對原基本準則中規(guī)定的會計目標、一般原則、會計要素和財務報告等方面進行了修改,其中很重要的一項變動是對會計要素的修改與規(guī)范。在原基本準則中,會計要素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大要素。其中,對于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基本上形成了定論,較有爭議的是關于構成利潤表的三個要素。在新基本準則中,不僅按照2000年《企業(yè)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對六大會計要素進行了重新定義,更值得關注的是,正式將“利得”和“損失”概念引入我國基本會計準則。新基本準則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利得是指由企業(yè)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損失是指由企業(yè)非日?;顒铀l(fā)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從規(guī)定中可以看出,這里的利得與損失是狹義的,不包括企業(yè)日常經營活動中產生的收入和費用,著眼于企業(yè)邊緣性、偶發(fā)性交易事項導致的權益變動,與美國和國際會計準則中利得與損失的概念相近。以下對新基本準則的改進與不足進行探討。

新基本準則的改進之處主要在于以下幾點:首先,原基本準則將收入定義為在經營業(yè)務中實現(xiàn)的營業(yè)收入,很明顯采用的是收入的“流轉過程觀”。 新基本準則引入了利得的概念,對其進行了補充,體現(xiàn)了更科學的理論基礎。其次,利得與損失作為財務報表子要素的增加,將非經常性損益由表外披露改為表內確認,使得權益的變動情況得到了更全面的反映。再者,通過各國準則對比可以看出,利得與損失要素是國際公認的概念,只是內涵各有不同而已,將其引入我國準則體系,體現(xiàn)出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協(xié)調的決心。

新基本準則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 與具體準則銜接不明,難以指導實踐。

新基本準則給出了利得與損失的定義,同時在所有者權益和利潤的章節(jié)都涉及利得與損失,將利得與損失分為直接記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與損失和直接記入當期利潤的利得與損失。關于直接記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與損失,《企業(yè)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中明確規(guī)定應當將其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中予以反映。然而,關于直接記入當期利潤的利得與損失,基本準則中雖然給出了概念,但在具體準則中并未進行詳細規(guī)定。《企業(yè)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中利潤表的單列項目不包括利得與損失,同時沒有更為明細的講解,使得基本準則與具體準則銜接不明。筆者認為,準則制定部門應當注重基本準則與具體準則之間的銜接,或給出相應的解釋與指南,以便基本準則真正運用于實踐,而不是僅僅追求符合理論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特征。

2. 利得與損失的子要素地位尷尬。

新基本準則考慮到與《企業(yè)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的一致,沒有改變財務報表六大要素的框架,將利得與損失作為財務報表的子要素。但從利得與損失的本質上看,它們代表了經濟利益的增加與減少,與收入與費用的性質沒有差別,四者應當處于并列的地位。通過國際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利得與損失要素要么作為基本財務報表要素與收入和費用要素并列設置,要么作為廣義的損益要素下的子要素。而我國當前的做法將從利得與損失要素置于子要素地位,與收入和費用要素處于不同層次,使得利得與損失在財務報表中地位尷尬。筆者認為,可以考慮擴大收入要素的內涵,將利得歸入廣義的收入中,作為收入要素的子要素,即采用與國際會計準則相類似的做法。這樣既不增加基本要素的數(shù)量,又體現(xiàn)出收入的“流入量觀”,是較為合理的思路。同理,可以將損失作為廣義的費用要素下的子要素。

3. 未實現(xiàn)的利得及損失的確認問題。

之前已經提及,英國和美國準則都將利得與損失定位于已確認的(包含已實現(xiàn)或未實現(xiàn))權益變動,認為一些未實現(xiàn)的權益變動只要是很可能導致未來經濟利益的流入或流出,并能可靠計量的,就應當在財務報表中得到確認,這體現(xiàn)了以資產負債觀為基礎的全面收益觀的精神。全面收益的呈報,業(yè)績報告的改革,是國際會計發(fā)展的趨勢。但新基本準則中并未涉及未實現(xiàn)利得與損失的確認問題。只是在第九條規(guī)定:“企業(yè)應當以權責發(fā)生制為基礎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并在第十八條規(guī)定:“企業(yè)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這說明新基本準則傾向于不允許確定未實現(xiàn)的利得及損失,也就是排斥了全面收益觀。這種保守的做法可能是基于當前我國計量屬性的局限性考慮的,但它與國際會計發(fā)展的趨勢卻是背道而馳的。

7.香港公司海外利得申請準備及程序[4]

很多運作香港公司的朋友/企業(yè)已經開始要處理香港公司的報稅,特別關心公司申請海外利得免稅的事情,下面介紹下申請海外利得公司的董事需要做好哪些相應的準備:

海外利得申請的資料準備:

1)首先要準備的是一份注冊香港公司后的貿易流程說明,即把整個貿易操作的流程寫下來,告之稅務局你的整個業(yè)務操作不涉及香港發(fā)生,包含的要素包括以下幾點:

a.公司的營業(yè)地點在哪里即將要處理報稅的朋友

b.客戶(買家、賣家)是否是香港企業(yè)

c.合同是否在香港簽訂

d. 貨運是否有經過香港報關

e.收付款的結算方式

2)針對海外利得申請稅務局可能發(fā)出的反對,很重要一點需要公司把日常業(yè)務操作中的所有相關單據(jù)保留好,包括:參加展會的門票,收入支出發(fā)票,報關單據(jù)等貿易操作中產生的單據(jù)。這樣可以保證之后的稅務反對回復更順利的申請下來。

申請海外利得的程序:

首先要申請海外利得的前提是做核數(shù)師報告,當一間新公司成立18個月后會收到稅務局的稅表,需要你3個月內做好一份核數(shù)師報告遞入稅務局。

在遞交會計師報稅材料的同時如果公司董事認為公司業(yè)務屬于海外業(yè)務,所賺得利潤屬于非香港本地所得,則需要由公司的董事出具一份貿易流程說明,即把整個貿易操作的流程寫下來:在哪里認識的客戶,怎么聯(lián)系客人,合同哪里簽的,從哪里購貨,從哪里發(fā)貨去到哪里,最后錢怎么收的。會計師在核對了你的貿易流程后會幫你在核數(shù)師報告里反映出來,告之政府你的香港公司利潤不在香港獲得,申請免稅。

這樣一份帶海外利得申請的核數(shù)師報告完成后,遞入稅務局。由于HK是英美法系國家,在沒有證據(jù)證明你的免稅申請不符合條件前都當你說的是真實的來處理,所以馬上會接受你的申請。你也不用先交香港公司注冊經營的16.5%的利得稅。但是等到半年甚至9個月后,稅務局會對申請免稅的公司作個抽查,如果你的業(yè)務做的越大,被審核到的幾率也越大。如果你被抽查到了,稅務局會給你發(fā)19---26個問題,需要你給出答復和提供相關材料證明你的業(yè)務是沒有用到香港當?shù)刭Y源的。 這時就算進入了與稅務局的反抗辯程序,一旦進入反抗辯程序你可以自己答復稅務局也可以委托我們會計師協(xié)助你答復,這個程序并不可怕,香港是一個講究實事求是的地方,所以給到香港公司只要你的利潤不在香港獲得,都是可以通過稅務反對的回復,最終達到稅務豁免的目的,一般處理方式如下:

1、首先會計師會和香港公司董事作個溝通,看下該公司的運作狀況到底是怎么樣的,然后找一個和該公司相同或相似的案例作依據(jù),讓貴司董事去準備相關材料。之后根據(jù)你提供的材料答復稅務局的問題。稅務局在審核了你的問題后覺得材料完成沒問題的就直接通過了審核。

2、如果看了答復后還是存在疑問的,政府會以信件約見公司董事。這個時候我的建議是不要去,因為董事并非專業(yè)人事對于稅務局的問題回答不專業(yè)的話可能對整個免稅申請造成不可彌補的錯誤。一般會以董事在最近很忙等理由來回絕,這樣稅務局會改以信件來與董事溝通。

3、等到稅務局用信件來與香港公司溝通時,會計師會幫你答復稅務局。進入這個階段可以說只要你準備的證據(jù)足夠,我們都是可以幫到你成功申請下來的。

因為香港運用的是判例法,所以給到香港公司第一年免稅申請通過之后,以后幾年只要生意運作情況沒有變化,申請免稅是很容易的,在公司沒有改變運作模式的情況下稅務局一般不會再來審核你。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