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動機
1.什么是利潤動機
利潤動機是指利潤提供了能激勵廠商組織生產活動的刺激因素。
2.利潤動機的不同釋義[1]
但利潤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社會有著本質的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資本主義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反映的是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的關系:社會主義利潤是勞動者提供社會的剩余產品的價值形式,反映的是勞動者在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
第二,資本主義的利潤歸資本家所有,由他隨意支配:社會主義利潤歸勞動者公共所有,由代表他們的國家或企業(yè)支配。
第三,利潤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資本主義經濟的運行機制以利潤為中心而啟動;社會主義生產就其總體而言,最開始的目的不是利潤,而是滿足勞動者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社會主義的利潤動機是促進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使之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的需要,目標是使人民共同富裕而資本主義社會的利潤動機是為了自己更多的獲得剩余價值。雖然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利潤動機不同,但正因為這種利潤動機的驅使,使得科技革命不斷的得到創(chuàng)新,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從而社會生產力得到很大的發(fā)展。
3.利潤動機對采購的影響
利潤動機是經濟學家用來解釋經濟行為的詞語,而在現代社會中,管理則是一種社會行為,管理者把企業(yè)的管理活動看作是自己實現社會生活的途徑,當然也有部分因素是為了維持生存。管理活動直接和間接創(chuàng)造的成果包括:利潤、企業(yè)的無形資產、員工的榮譽感和成就等,也包括管理者自己的榮譽感和成就感。利潤動機對采購的主要影響就是減少成本、節(jié)約資金。只要能通過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購買到產品和服務,采購只能部門就可以用這種(成本的)節(jié)約直接支持公司的利潤率。但價格只是采購產品和服務的總成本的因素之一,這項成本需要與質量、服務、技術規(guī)格保持有效的平衡,這個平衡點由公司目前的戰(zhàn)略方針和目標決定,而且會隨時變化,只考慮價格的采購僅僅注意了采購決策中的一個因素,因而是不恰當的,特別是這樣做可能會對公司的客戶或者公司自身的運營造成危害,如:
1)購買廉價產品會降低質量。這種產品會造成額外的浪費和/或重復工作,從而產生額外成本。這些成本遠遠高出了價格上的節(jié)省。
2)采購更低成本的服務,造成不滿意或者內部的額外工作。這種服務沒有效率,因此要求額外的成本進行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