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請問,目前有哪些主要的管理學派呢?

川寶麗麗 2015年04月16日

也就是相對比較主流的,有哪些?

跟帖  |   0條內容
添加圖片
馬洪川壹號 2015年04月16日

這個,我自己講總覺得不清晰,所以我復制了經理人分享的百科來回答。它應該算是比較全面的了。 

管理過程學派

管理過程學派又叫管理職能學派、經營管理學派。管理過程學派是在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代表人有美國的哈羅德·孔茨和西里爾·奧唐奈。

該學派的基本研究方法是:首先把管理人員的工作劃分成一些職能,然后對這些職能進行研究,并從豐富多彩的管理實踐中探求管理的基本規(guī)律,以便詳細分析這些管理職能。

行為科學學派

行為科學學派是在人群關系理論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其主要特點有:

(1)從單純強調感情的因素、搞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轉向探索人類行為的規(guī)律,提倡善于用人,進行人力資源的開發(fā)。

(2)強調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的一致性。認為調動積極性,必須同時兼顧個人因素和組織因素兩方面,使組織目標包含更多的個人目標,因此不僅需要改進工作的外部條件,更重要的要改進工作設計,讓工作本身更加的符合個人的需要。

(3)認為傳統(tǒng)的組織結構和關系容易造成緊張氣氛,對組織各層職工均有不利的影響。主張在企業(yè)中恢復人的尊嚴,實行民主參與管理,改變上下級之間的關系,由命令服從變?yōu)橹С謳椭?,由監(jiān)督變?yōu)橐龑В瑢嵭新毠さ淖灾髯灾巍?/p>

經驗主義學派

經驗主義學派代表人物有彼得·德魯克,他的代表作有《有效的管理者》等;歐內斯特·戴爾(Ernest Dale),他的代表作有《偉大的組織者》、《管理:理論和實踐》;

這一學派主要從管理者的實際管理經驗方面來研究管理,他們認為成功管理者的經驗最值得借鑒。

因此,他們重點分析許多管理人員的經驗,然后加以概括,找出他們成功經驗中具有共性的東西,然后使其系統(tǒng)化、理論化,并據此向管理人員提供實際的建議。

社會系統(tǒng)學派

代表人物是美國的巴納德,代表作《經理的職能》。他被譽為“現(xiàn)代管理理論之父”。主要貢獻是從系統(tǒng)理論出發(fā),運用社會學的觀點,對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團體及個人做出了全面分析。

其主要觀點有:

⑴組織就是一個協(xié)作系統(tǒng),組織系統(tǒng)是協(xié)作系統(tǒng)的核心。

⑵只有把組織的要求與組織內成員的要求結合起來,組織的發(fā)展才具有生命力。

系統(tǒng)管理學派

側重以系統(tǒng)觀點考察組織結構及管理基本職能,代表人物是美國的卡斯特和詹姆斯·E·羅森茨韋克(James E.Rosenzweig)。

系統(tǒng)管理學派的基本觀點如下:

    ①組織是一個系統(tǒng)(而企業(yè)是由若干個相互聯(lián)系的要素構成的系統(tǒng)),局部最優(yōu)不等于整體最優(yōu),管理人員的工作,就是確保組織中各部分能得到相互的協(xié)調和有機的整合,從局部最優(yōu)轉化為全局最優(yōu),以實現(xiàn)組織的整體目標。

    ②從系統(tǒng)的角度看,局部最優(yōu),不等于整體的最優(yōu)。管理人員需要兼顧系統(tǒng)內外變化,并作出應對。

    ③系統(tǒng)有兩種類型——封閉型和開放型。組織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與外部環(huán)境相互影響,在管理方面,應該時刻關注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并且及時作出反應。

因此,現(xiàn)代管理者必須把組織視為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也即與周圍環(huán)境產生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系統(tǒng)。一個組織的成敗,取決于其管理者能否及時察覺環(huán)境的變化,并及時做出正確的反應。

系統(tǒng)管理學派的主要貢獻,是率先把管理組織視作一個開放系統(tǒng)。對組織地運行進行了系統(tǒng)化的分析。

決策理論學派

代表人物有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西蒙和馬奇。

決策理論的主要論點有:

⑴決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決策不是一瞬間即能完成的一種活動,它至少應該分成四個階段:①提出制定決策的理由;②盡可能找出所有可能的行動方案;③在諸行動方案中進行抉擇,選出最滿意的方案;④對方案進行評價。

(2)程序化決策非程序化決策。

西蒙根據決策的性質,把決策分為程序化決策和非程序化決策。程序化決策,是指反復出現(xiàn)和例行的決策,非程序化決策,是指那種從未出現(xiàn)過,或者其確切的性質和結構還不很清楚或相當復雜的決策。

(3)滿意的行為準則。

西蒙認為,由于組織處于不斷變動的外界環(huán)境影響之下,搜集到決策所需要的全部資料是困難的,而要列舉出所有可能的行動方案就更加困難,況且人的知識和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在制定決策時,很難求得最佳方案。在實踐中,即使能求出最佳方案,出于經濟方面的考慮,人們也往往不去追求它,而是根據令人滿意的準則進行決策。

管理科學學派。

管理科學學派,又稱數(shù)理學派,它是泰勒科學管理理論的繼續(xù)和發(fā)展。其代表人物為美國的伯法等人。

其核心是把運籌學、統(tǒng)計學和計算機用于管理決策和提高組織效率

管理科學學派有如下特點:

(1)力求減少決策的個人藝術成分,重視定量分析在管理過程中的應用,依靠建立一套決策程序和數(shù)學模型以增加決策的科學性。

他們將眾多方案中的各種變數(shù)或因素加以數(shù)量化,利用數(shù)學工具建立數(shù)量模型,研究各變數(shù)和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尋求一個用數(shù)量表示的最優(yōu)化答案。決策的過程就是建立和運用數(shù)學模型的過程。

(2)各種可行的方案,均是以經濟效果作為評價的依據,例如成本、總收入和投資利潤率等。

(3)組織、決策的人均是理性人,即不僅有明確的目標,還用理性的方法,追求最優(yōu)的目標實現(xiàn)過程。

(4)廣泛地使用計算機。

其局限性:適用范圍有限,不是所有管理問題都能定量。實際解決問題中存在許多困難。管理人員與管理科學專家之間容易產生隔閡。此外,采用此種方法大都需要相當數(shù)量的費用和時間,往往只用于大規(guī)模復雜項目。

權變理論學派。

代表人物有英國的伍德沃德和美國的菲德勒。把管理看成一個根據企業(yè)內外部環(huán)境選擇和實施不同管理策略的過程,強調權宜應變。

⑴權變理論學派論點機特點:

①認為組織成員的行為和環(huán)境的復雜性與不斷變化決定了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和方法適用于所有情況。因此,管理的方式方法要隨著情況的不同而改變。

②依據大量的調查研究,把組織的情況進行分類,建立模式,據此選擇適當?shù)墓芾矸椒ā?/p>

建立模式時考慮以下因素:

a、組織規(guī)模

    b、工藝技術的模糊性和復雜性;

    c、管理者位置的高低;

    d、管理者的位置權力;

    e、下級個人之間的差別;

    f、環(huán)境的不確定程度;

這些因素被稱為情境因素或者權變因素。

⑵權變管理思想:

“權變”是相機而變、隨機制宜、隨機而變的意思。

要求管理者在采取管理行動時,需要根據具體環(huán)境條件的不同而采取相應不同的管理方式。

權變理論的建立和普及主要基于兩方面原因

企業(yè)外部環(huán)境制約,

②傳統(tǒng)管理理論無能為力。

⑶權變理論格言:

權變是指相機而變、因地制宜、隨機應變。

    權變管理思想強調管理者在采取行動時應根據具體的環(huán)境條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沒有一成不變的、普遍適用的“最佳”管理理論與方法。

經理角色學派。

代表人物是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y)。以對經理所擔任角色的分析為中心,來考慮經理的職務和工作,以求提高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