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審計統計指標

百科 > 審計術語 > 審計統計指標

1.審計統計指標的含義

統計指標是綜合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總體數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和具體數值。審計統計指標是反映審計工作成果和審計工作情況的基本概念和這些概念在一定時間、空間內的具體數值,前者是審計統計指標的設計形態(tài),后者是審計統計指標的完成形態(tài)。確定審計統計指標的設計形態(tài),建立一套與審計工作相適應的審計統計指標體系,是審計統計工作的前提條件。審計統計指標要科學合理、繁簡得當、具有可操作性,既符合客觀實際,又有適當的超前性,做到全面準確、不重復、不遺漏。

2.審計統計指標的分類

1.總指標和分指標

根據審計統計指標之間的層級關系,可將其劃分為總指標和分指標??傊笜耸莿澐謱徲嫿y計情況的一級指標,分指標是一級指標下面劃分出的二級、三級指標。審計統計的總指標主要包括:審計單位個數、審計查出主要問題情況、審計處理情況、審計處理結果落實情況、審計結果利用開發(fā)情況、補充資料、審計項目工作量、審計業(yè)務經費等。一級總指標可以包含二級分指標,例如:審計查出主要問題情況按照問題的性質劃分為三個分指標:違規(guī)問題金額、管理不規(guī)范金額、損失浪費金額:審計處理情況按照不同處理方式劃分為四個分指標:審計決定處理處罰、應自行糾正金額、移送處理、建議有關部門處理。二級分指標又可以包含三級分指標,例如:二級分指標違規(guī)問題金額按照不同內容包含以下三級分指標:違規(guī)變更預算、虛增財政收支、虛列財政支出、截留擠占挪用、少計少繳稅金等。

2.直接指標和間接指標

根據審計統計指標的來源,可將其劃分為直接指標和間接指標。直接指標是在檢查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的過程中直接產生的審計成果和審計情況的反映,而間接指標是對直接產生的審計成果分析、加工、處理情況的反映。例如:審計查出主要問題情況是對審計過程中發(fā)現的主要問題進行統計,是審計統計的直接指標:審計處理情況是根據審計查出主要問題做出的處理處罰、審計移送和審計建議,是源于直接指標的間接指標;審計處理結果落實情況是與審計處理情況相對應,反映審計處理結果的最終落實情況,是源于間接指標的間接指標。審計統計的直接指標主要包括審計單位個數、審計查出主要問題情況、審計項目工作量和審計業(yè)務經費等。審計統計的間接指標主要包括審計處理情況、審計處理結果落實情況、審計結果利用開發(fā)情況和補充資料等。

3.貨幣指標和非貨幣指標

根據審計統計指標的性質,可將其劃分為貨幣指標和非貨幣指標。貨幣指標是指可以直接以貨幣為單位進行計量的審計統計指標,而非貨幣指標是指無法用貨幣單位進行計量的審計統計指標。例如:審計查出損失浪費金額是指被審計單位由于決策失誤或者經營管理不善等行為造成的虧損、效益下降以及國有資產流失等損失浪費金額,是可以用貨幣單位進行計量的貨幣指標,在審計統計報表中貨幣指標單位一般為人民幣萬元;審計移送處理是指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活動違反國家規(guī)定或有關法律,審計機關依法向紀檢監(jiān)察部門或司法機關移送處理的案件,是無法用貨幣單位進行計量的非貨幣指標。非貨幣指標不具備數額大小的可比性,但能反映審計統計信息的不同性質和影響力,例如:移送司法機關的案件一般比移送紀檢監(jiān)察部門的案件性質嚴重;未被采用的工作報告比領導批示的工作報告影響力小。

3.審計統計指標的構成

1.審計成果指標

是指反映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的指標,主要包括審計查出主要問題情況、審計單位資產情況、項目投資總額、虛增財政收支、虛列財政支出、截留擠占挪用、少計少繳稅金、國有資產流失、損失浪費、資產負債損益不實、不良資產率等指標。審計成果指標真實地反映了國民經濟運行的客觀狀態(tài)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審計機關經濟監(jiān)督作用的直接體現,是審計人員辛勤勞動成果的重要載體。審計統計的實質就是通過分析審計成果指標的數據來反映經濟運行和社會發(fā)展的狀況。審計成果指標具有行業(yè)性和地域性,不同行業(yè)和不同地域的經濟社會狀況不同,審計查出的主要問題和審計成果指標也會不同。審計統計人員可以對不同行業(yè)或地域的審計統計數據進行比較,分析不同行業(yè)或地域的經濟運行規(guī)律和特點,深入剖析具有普遍性、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提高審計統計分析的針對性,更好地為領導決策服務。

2.審計效果指標

是指根據審計成果指標的具體數據對經濟社會生活產生的實際結果和影響,主要包括審計處理處罰、應自行糾正金額、移送處理、建議有關部門處理、審計處理結果落實情況、審計結果利用開發(fā)情況等指標。審計效果指標反映了審計監(jiān)督工作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社會效應,例如:已上交財政包括已上交稅金和已上交罰款,該指標的數額直接反映了審計監(jiān)督工作給國家增加了多少財政收入:移送司法機關已立案這一指標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并已涉嫌構成犯罪的單位或個人移送司法機關后已立案處理的案件進行統計,它直接反映了審計工作在國家民主法治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向社會公告審計結果這一指標能夠反映審計機關向社會公開審計結果的情況以及對公眾和社會輿論產生了多大影響。

3.審計效率指標

是指反映審計工作效率的指標,主要包括審計單位個數、審計項目工作量、審計業(yè)務經費、審計執(zhí)法情況、補充資料等指標。審計效率指標是審計工作成本和工作效率的反映,體現了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其中,審計執(zhí)法情況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全過程執(zhí)行審計法律法規(guī)的情況,補充資料是指有關單位或個人認為審計機關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而依法提出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的情況。審計執(zhí)法情況與補充資料成反比,審計機關只有不斷提高依法審計和科學審計的能力才能降低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訟率。此外,審計效率指標的審計單位個數與審計項目工作量、審計業(yè)務經費成正比。審計項目工作量包括現場工作量和機關工作量,其中現場工作量與審計業(yè)務經費成正比。適應國家財政預算細化的需要,審計統計工作應關注審計效率指標,揭露消耗現場審計時間、出工不出力和浪費審計業(yè)務經費的不良現象,努力減少現場工作量,提高現場審計效率,節(jié)約國家財政資金,從粗放式審計向集約式審計轉變。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