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大經濟

百科 > 經濟術語 > 大經濟

1.什么是大經濟[1]

大經濟是指國民經濟各要素間的有機組合,它包括各經濟杠桿之間的合理分工,經濟結構、產業(yè)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布局,財政、資金、物資的綜合平衡等。

2.大經濟的內涵[2]

大經濟相對于自給自足為特征的大生產的自然經濟而言,它包納了與經濟發(fā)展有關的社會上的各部門、各行業(yè)以及各因素,即是把它看作是一個與社會環(huán)境緊密相關的一個宏觀的經濟系統(tǒng),包括如下順序的幾個方面:

(1)市場調查研究。現代經濟是市場經濟,經濟要提高發(fā)展,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經濟要適應市場的需要。以前,我們所實行的計劃經濟就是不適應市場的需要而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做好市場調查研究是取得成功的最基本的環(huán)節(jié)。

(2)預測規(guī)劃。我們在市場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總結,得出初步的方案,事先進行預測規(guī)劃,猶如生產商品前得先預計成本一樣,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3)科學研究。雖然有了預測規(guī)劃,并非萬無一失,必須通過嚴謹的探索,反復的考察實驗,科學地實際地研究預測規(guī)劃的可行性,保證做到更好,能更大效益的發(fā)揮作用,得到最可觀的價值。

(4)技術開發(fā)。通過科學研究,得出科學的有依據的結果,就要組織技術骨干人員進行技術開發(fā),在不放棄原有的獨特的技術外,開發(fā)新項目新科技,更新更好更高層次地改進技術,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位。

(5)產品研制。將新開發(fā)的技術運用于產品的研究制作,新產品的研制成功最能帶來更大的經濟利益。

(6)工廠生產。產品研制成功就投入大量的生產。

(7)儲存運輸。

(8)流通銷售。將產品全面推向市場,進行流通性銷售,讓廣大消費者最大限度地了解它的優(yōu)點。

(9)市場服務。實行售后服務或是其他類型的技術服務。

3.大經濟的特點[2]

(1)系統(tǒng)性

大經濟是一個開放的、對外的系統(tǒng),它只有不斷地與外部世界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才能維持自身的平衡和有序性,那樣是必須遵守能量守恒的。它同我們生活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環(huán)境系統(tǒng)、人口系統(tǒng)都有著相互依存的關系。大經濟必須同它們相互協調、相互依靠著保持有序。大經濟系統(tǒng)內的任何要素、環(huán)節(jié)和其他相關的系統(tǒng)出現“瓶頸”現象,則會引起整個大經濟出現混亂。領導者必須樹立起現代化建設是工作中心,而經濟建設又是核心的觀念,一切工作都應圍繞推動、促進經濟現代化建設服務,要特別注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整體效應。只有經濟建設有了進步,甚至是突破,才有機會把現代化建設推向新的臺階。國民經濟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也就意味著國家的富強興盛,國力的壯大。相應的,我們不難看出,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帶動了整個社會的發(fā)展。

(2)信息化

信息是戰(zhàn)略性的資源。掌握信息量的多少,信息傳遞速度的快慢和信息準確度的高低,都直接關系到領導工作績效的優(yōu)劣和經濟效益地大小。現代社會以電話、電腦以及國際電子郵件,大大提高了信息傳遞的快捷。并且,現在各種計算機、電腦出現多種功能,能準確地分析信息來源的正確性。于是,信息直接關系到領導工作成績、效果的優(yōu)勢或缺陷,同時,關系到經濟效益的大小。因此,領導者應當重視經濟信息的作用和信息資源的開發(fā),積極利用信息為領導工作實施有效的管理和為決策提供準確的、可靠的依據。

(3)科學化

科學化要求領導者必須高度意識到: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全世界在進入21世紀時,已經是科學技術高度發(fā)展,激烈競爭的年代,各個國家都進行著新科技的開發(fā)研制,各種競爭和斗爭的重點是以科學技術為中心,圍繞它而展開。

因此,搞好現代化建設,振興經濟,就必須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重視教育和科研工作,尊重知識,重視科技人才的使用,盡快地把科學技術成果應用于生產中,以期產生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