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收入政策

百科 > 經濟政策 > 收入政策

1.什么是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又稱“工資與價格控制”,是后凱恩斯主流學派提出的政策主張之一,指政府為了影響貨幣收入物價水平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通常是為了降低物價的上漲速度。它是國家為實現宏觀調控總目標和總任務在分配方面制定的原則和方針,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相比,收入政策具有更高一層次的調節(jié)功能,它制約著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力度,而且收入政策最終也要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實現。

收入政策目標包括收入總量目標和收入結構目標。收入總量目標著眼于近期的宏觀經濟總量平衡,根據供求不平衡的兩種狀況分別選擇分配政策和超分配政策。收入政策的結構目標則著眼于中長期的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經濟與社會協調發(fā)展,著重處理積累與消費、公共消費與個人消費、各種收入的比例、個人收入差距等關系。

收入總量調控政策主要通過財政、貨幣機制來實施,還可以通過行政干預和法律調整等機制來實施。財政機制通過預算控制、稅收控制、補貼調控和國債調控等手段貫徹收入政策。貨幣機制通過調控貨幣供應量、調控貨幣流通量、調控信貸方向和數量、調控利息率等貫徹收入政策。

2.收入政策的作用

收入政策是國家為實現宏觀調控總目標和總任務在分配方面所制定的原則與方針。收入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相比,具有更高層次的調節(jié)功能。因為收人政策規(guī)定了貨幣財政和財政政策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力度,而且最終通過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來實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收人分配格局的變化是逐漸向企業(yè)和城鄉(xiāng)居民傾斜的。這種變化導致民間資本大幅度增加,這就有了發(fā)展資本市場的條件。指通過把居民個人所得的增加率控制經濟總體生產率增加幅度之內.從而穩(wěn)定物價總水平的政策和措施。本文試圖通過對當前我國居民收入情況的分析,考察如何改善收入政策以發(fā)揮其穩(wěn)定物價的作用。

3.收人政策的形式

收入政策一般有三種形式:

1.工資與物價管制或凍結,

即在某個時期內,由政府頒布法令對工資和物價實行管制,甚至加以凍結;

2.勸說,即政府勸阻工會與資本家把工資與物價的提高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2.工資——物價指導線,或指路標;

即由政府根據長期勞動生產率增長趨勢來規(guī)定工資—物價增長率的最高限度,不得超過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平均增長幅度

此外,有的經濟學者還主張實行以稅收為基礎的收入政策,即政府以稅收作為懲罰或獎勵手段來限制工資增長。但在西方國家迄今并未真正實行這種收入政策。西方各國在60年代以后大多實施了以上三種不同形式的收入政策。一般認為,這種政策在短期內使菲利浦斯曲線向左下方移動,有助寸:制止通貨膨脹。但在長期內,這種政策不僅不能制止通貨膨脹,相反,還會由于限制了資源的流動,使資源配置不合理而有損于經濟的正常運行。為了更好地制止通貨膨脹,必須把收入政策與緊縮性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配合起來使用。參見“成本推進的通貨蟛脹”,“工資指導線”?!肮べY凍結”。

4.收入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著眼于短期供求總量均衡的收入總量調控通過財政、貨幣政策來進行,因而收入總量調控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傳導對證券市場產生影響。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國收入分配格局(即結構)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農民收入增加,城鎮(zhèn)居民收入增加,企業(yè)留利增加,國家財政在總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下降,從而導致了我國民間金融資產大幅度增加,并具有相當規(guī)模。隨著收入分配格局的進一步完善,這種增加的趨勢是十分明顯的。由于社會積累資金向民眾傾斜,向社會分散,這部分資金必然要尋找出路,或者儲蓄,或者投資。由于資金分散,直接的實業(yè)投資很難普遍進行,大部分投資須借助于金融市場來實現。民間金融資產的增大、社會總積累向社會分配的趨向,將導致儲蓄增加,同時增加證券市場需求,促進證券市場規(guī)模的發(fā)展和價格水平的逐步提高。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