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財務會計概念結構

百科 > 會計術語 > 財務會計概念結構

1.什么是財務會計概念結構

財務會計概念結構,是指由相互關聯的目標和基本概念所組成的邏輯一致的體系,這些目標和基本概念可用來引導首尾一貫的準則。也就是說,概念結構是一個由相互關聯的目標和基本概念組成的協調一致的系統,是用來指導并評價會計準則的基本理論框架。

2.財務會計概念結構的產生與發(fā)展

財務會計概念結構一詞,最早出現于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簡稱FASB)1976年12月2日公布的《關于企業(yè)財務報表目標的暫行結論》、《財務會計和報告概念結構:財務報表的要素及其計量》和《概念框架研究項目的范圍與含義》等文件中。所謂財務會計概念結構,按照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定義,它是一套目標與基本原理相互關聯的有內在邏輯關系的財務會計理論體系。也就是說,概念結構是一個由相互關聯的目標和基本概念組成的協調一致的系統,是用來指導并評價會計準則的基本理論框架。

20 世紀30年代,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為了規(guī)范公眾公司的會計行為、維護資本市場的正常秩序,出臺了一系列會計準則,但事后人們發(fā)現各項準則在概念運用、處理程序與方法上缺乏協調性,甚至相互存在矛盾。為此,人們越來越覺得有必要制定一個概念框架以統一概念、協調矛盾和指引方向。特別是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后,傳統的會計理論概念受到嚴重沖擊,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能適應新經濟形勢的、完整的和規(guī)范性的會計理論框架,以指導會計準則的制訂和約束會計實務。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傳統的會計理論概念明顯落后于環(huán)境形勢和會計實務的發(fā)展。20世紀70年代以后,美國等西方國家經濟呈現“滯脹”狀態(tài),給會計實務帶來許多新問題,如企業(yè)兼并、融資租賃、養(yǎng)老金計劃、物價變動影響、國際結算國際稅收、外幣折算等重大會計問題。因此,迫切需要許多新的會計技術方法和新的會計準則。

二是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側重于描述性,缺乏一套首尾一貫的理論框架。與會計準則相關的一些重要的會計文獻往往觀點不一,甚至相互抵觸,從而導致會計實務上的混亂,以及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準則和財務報告的強烈批評。正是為了解決經濟環(huán)境的發(fā)展變化給會計實務帶來的新問題,糾正會計實務中處理程序和處理方法的不一致或出現的分歧,為會計準則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具有充分說服力的理論依據。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于1976年率先提出了“概念框架研究項目的范圍與含義”的研究計劃,并將其研究成果陸續(xù)以“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等文件形式予以發(fā)布。到2000年已經發(fā)布了《企業(yè)編制財務報告的目標》、《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企業(yè)財務報表的要素》、《非營利機構編制財務報告的目的》、《企業(yè)財務報表項目的確認和計量》、《財務報表的各種要素》、《在會計計量中使用現金流量信息和現值》等七個文件。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出現在會計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發(fā)布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后,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的會計職業(yè)團體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簡稱IASC)也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進行研究,并發(fā)布自己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特別是1989年7月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公布的《編制和呈報財務報表的框架》的報告,對國際會計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先后有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qū)制定發(fā)布了自己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這些國家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名稱、具體形式和內容不盡相同。

3.財務會計概念結構的作用

關于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作用,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觀點最具代表性。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認為,概念框架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1)它能夠為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在制定和評估會計準則時提供指南,以保證會計準則的一貫性和系統性;

(2)在缺乏權威性文件的情況下,它能夠為人們分析新的或正在出現的財務會計和報告問題提供參考依據;

(3)在編制財務信息時,為會計人員進行職業(yè)判斷提供理論依據;

(4)由于概念框架能夠促進會計準則的一貫性與會計實務的合理性,它可以提高財務報表的可比性,促進使用者對財務報表的了解并增強使用者的信心。

根據美國財務會計委員會的觀點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觀點,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作用:

第一,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出現是制定高質量的會計準則的需要。

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側重于描述性,缺乏一套首尾一貫的理論框架。由于一些重要的會計文獻先后觀點不一,以其為依據制定的會計準則難免出現混亂的情況。當時會計準則乃至于近期各國會計準則存在的問題,則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這樣,為了制定高質量的前后一致的會計準則,需要有一套相對比較完整的會計理論體系提供指導;為對現存的會計準則進行評估,同樣需要一套完整的會計理論體系提供指導。再加上會計準則作為會計核算規(guī)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制定過程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政治的過程,是不同利益集團在會計準則制定過程中相互協調的產物。某一強勢利益集團的利益要求不可避免更多地反映于會計準則之中,也就是說,在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中受某些強勢利益集團利益要求的影響,使得在會計準則在制定過程中,對不同的會計理論觀點采取各取所需的做法,從而加大會計準則偏離會計理論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一套相對較為完整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前后一致地為會計準則的制定提供理論指導,則可能大大提高制定高質量會計準則的可能性。對于既存的會計準則,也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對其進行評估和檢驗,確認其前后內容是否一致,是否科學合理。

第二,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是會計實務發(fā)展的需要。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作為財務會計所應用的基本概念所組成的理論體系,是指導和評價會計實務的理論依據。在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產生之前,無論是美國還是西方其他發(fā)達國家制定會計準則的理論依據,主要來源于會計職業(yè)團體及一些著名會計學家的有關專題研究報告。這些專題研究報告不可避免帶有個別組織或個人的色彩,特別在不同組織和個人對某一問題有著不同觀點和理論的情況下,以其作為指導會計實務的依據,不可避免導致會計實務的混亂。

此外,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后,傳統的會計理論概念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如企業(yè)兼并、融資租賃、物價變動影響、各種金融工具的出現等,會計準則的發(fā)展滯后于客觀經濟形勢的發(fā)展變化,不能滿足會計業(yè)務發(fā)展的需要。特別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加劇,各種經濟業(yè)務創(chuàng)新需要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的相應創(chuàng)新。而要求對某一項創(chuàng)新的經濟業(yè)務制定出一項相應的會計準則,及時地滿足其會計核算的需要,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任何一項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都需要有一個發(fā)展完善和成熟的過程,而只有當某一會計方法和程序廣為接受和認可時,才有可能成為公認會計原則的一個組成部分,才可能制定一項專門準則對該創(chuàng)新經濟業(yè)務的會計核算作出規(guī)范。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有一套前后一致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一套相對完善的財務會計理論體系,為創(chuàng)新經濟業(yè)務的會計核算提供理論指導,以及時滿足新出現的經濟業(yè)務會計核算的需要。在現行會計準則未對新經濟業(yè)務的會計處理作出規(guī)范的情況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對會計實務的指導作用表現得尤為明顯,即表現為對會計實務發(fā)展的指導作用。

第三,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是會計信息使用者閱讀和理解會計信息的需要。

會計信息的有效使用至少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會計信息的提供者必須按照會計準則編制提供會計信息;另一方面則是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充分理解財務報表所提供的信息,以掌握會計信息后面所反映的企業(yè)生產經營的真實情況。從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角度來說,總是基于一定的財務會計知識和會計理論背景來理解某一企業(yè)對外提供財務報表中的各項數據的。在會計信息提供者按照會計準則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的前提下,對該企業(yè)提供的會計信息的理解則取決于使用者本人所掌握的財務會計知識和會計理論知識。而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正可以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其理解財務報表所必要的會計理論知識。人們通過閱讀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可以理解和掌握會計理論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知識,為理解財務報表提供基礎。

第四,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產生與發(fā)展,還是會計理論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是會計理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任何理論都有一個不斷發(fā)展、不斷完善的過程,在理論發(fā)展的某一階段,需要對此前的會計理論研究成果進行歸納整理,將傳統的會計理論中合理的部分予以歸納。通過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既可充分肯定傳統會計理論中仍然適用的合理部分,又能及時展示社會經濟環(huán)境變動情況下會計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從而不斷地推動會計理論研究向縱深發(fā)展。

4.財務會計概念結構的目的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制定該概念框架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幫助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理事會制定新的國際會計準則和審議現有的國際會計準則;

(2)為減少國際會計準則所允許選用的會計處理方法的數目提供基礎,藉以協助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理事會倡導協調與編報財務報表有關的規(guī)定、準則和程序;

(3)幫助國家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制定本國的準則;

(4)幫助財務報表編制者應用國際會計準則和處理尚待列作國際會計準則項目的問題;

(5)幫助審計師形成關于財務報表是否符合國際會計準則的意見;

(6)幫助使用者理解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編制的財務報表內包括的信息;

(7)向關心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工作的人士提供關于制定國際會計準則的方法的信息。

5.我國財務會計概念結構研究的現狀[1]

(一)財務會計概念結構的產生、發(fā)展及其評價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會計發(fā)展經歷了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歷程。主要分為兩個階段:一是自1951年下半年起,我國就實行了分部門、分行業(yè)、分所有制一統到底的會計制度。這與當時的計劃經濟是相適應的,但是對財務會計概念結構的研究幾乎停滯。二是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開始向市場經濟轉軌。會計也由實務(會計制度)到準則(基本準則)逐步與國際慣例接軌,其研究方向逐漸轉向財務會計概念結構的研究。對此,分別提出了以下不同的觀點:

1.同一論。該觀點認為,我國1992年會計改革推行的基本會計準則即為財務會計概念結構?;緯嫓蕜t只是對企業(yè)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普遍適用的一般原則,財務報表的要素、要素定義、內容、分類、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等方面做出原則性的規(guī)定,相當于西方所提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該種觀點在我國會計改革的初期是符合當時的社會經濟環(huán)境的。

但是,如果現在還將此種基本會計準則認同為財務會計概念結構,未必恰當,因為它會削弱會計準則中基本概念體系的指導作用。財務會計概念結構偏重于理論性,而會計準則的發(fā)布具有行政法規(guī)的性質。把一個具有相對科學性、權威性的概念結構置于帶有行政命令性質的準則之中,著實不妥。

2.并存論。該觀點認為,應在準則基礎上,再制定一套財務會計概念結構以指導準則和會計實務。這對已有的準則變動較少,似乎更容易讓人接受,但長此以往在準則外另立一套財務會計概念結構,有可能在會計概念的闡述上會重復,既不經濟,也不能提高效率。

3.替代論。即用財務會計概念結構替代準則(基本準則),用以指導具體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其優(yōu)點顯而易見,與國際慣例接軌。但是其理論性太強,實務性不夠,會使一般的會計工作者望而卻步。

(二)用財務會計概念結構替代準則(基本準則)的必要性

首先,用財務會計概念結構代替基本會計準則,不僅僅是名稱上的轉換,更多的是對重要理論問題充分論述,以便在理論發(fā)展的基礎上,對實踐起指導作用。同時,具體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并存,可以考慮到中國大多數的會計工作者文化層次較低的現狀,能兼顧他們的利益。

其次,現行的基本會計準則理論性、層次性不強,過于抽象。有些理論問題,如會計本質會計對象等并沒有做專章描述。有些概念,在原有的準則中理論說明還不夠,例如,第三章到第八章,其對要素的確認與計量標準,不是把握各類要素的共同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做出一種原則性的規(guī)定,而是直接闡述各具體項目的確認與計量標準。因此,應另立財務會計概念結構以替代基本會計準則。

最后,借鑒國外的做法,英、美都將概念結構獨立于準則予以公布。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發(fā)布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也認為:“概念公告不像準則公告,概念框架不要求成為公認會計原則,財務會計概念公告沒有建立描述特定項目或事項的會計程序或披露實務,而這些是由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發(fā)布的?!辈⑶?,準則由行政機構發(fā)布,具有強制性。作為概念結構而言偏重于理論性,指導具體準則和實務。

6.我國財務會計概念結構[2]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