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關系
1.什么是信用關系[1]
信用關系是指信用雙方當事人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進行資金和實物的融通而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它是構成信用的基本要素。
2.信用關系的形成[2]
當代的信用關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眾所周知,在理論上,任何經濟單位(包括政府、企業(yè)、家庭和個人)在任何時候都必須保持收支相等。但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我們可將現(xiàn)實經濟中的所有經濟單位劃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收支相等的經濟單位,既無資金盈余,也無資金短缺;第二類是收人大于支出的單位,又稱資金盈余單位,其多余的資金可用于投資;第三類是支出大于收入的單位,又稱資金短缺單位,必須以舉債的形式取得收支平衡。由于第一類單位不具有普遍意義,因此我們重點研究第二、第三類經濟單位在信用關系形成中的作用。
- (一)從家庭和個人的消費行為分析信用關系的形成
消費行為引起債權債務關系往往有以下幾種原因:
1.意外事件
有些家庭發(fā)生意外事件,如家庭成員患病或死亡,在事先沒有積蓄或積蓄不足的情況下,勢必以借債來彌補當前支出大于收入的部分。
2.對當前消費和未來消費的主觀評價
各個家庭和個人的不同心理狀態(tài),即對當前消費和未來消費的不同評價,也會形成收入與支出的不符。如有些家庭和個人對當前消費評價大于未來消費,他們認為在當前購買自己所需的消費品是最有價值的,這些家庭和個人往往把獲得的收人立即投入消費,甚至借債購買消費品;有些家庭和個人則正好相反,他們熱衷于把收入儲蓄起來,等到將來再購買各種消費品。結果是,前者支出大于收入,儲蓄減少,負債增加;后者則收入大于支出,儲蓄增加,負債減少。對當前消費和未來消費主觀諼價的差異主要取決于家庭和個人的習慣以及民族的傳統(tǒng),比如我國居民一貫以節(jié)儉著稱,絕大部分家庭都有穩(wěn)定的儲蓄,支出大于收入的家庭很少。
3.對未來收入和支出的預期
人們對未來收入和支出的預期,也會形成債權債務關系。假如人們預期未來收入將穩(wěn)定增長,就會熱衷于當前的消費,甚至于借債購買耐用消費品;反之,人們預期未來收入將會減少,必然是謹慎消費,并注意增加儲蓄。同樣,人們對未來支出的預期也會影響當前的消費愿望,假如人們預期未來的支出項目和金額將不斷增加,必然是增加儲蓄和減少當前}肖費。比如,在我國當前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過程中,推出了住房體制改革、醫(yī)療保險制度改革、退休制度改革和教育體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舉措,使居民對未來支出的預期不斷增加,這是制約當前消費的重要原因之一。
- (二)從企業(yè)投資行為分析信用關系的形成
企業(yè)投資行為引起債權債務關系的原因是:
1.企業(yè)的經營效益不同
從企業(yè)的角度來看,收入即為儲蓄,支出即為投資。如果要求各個企業(yè)的投資一定要與儲蓄相等的話,必然會降低整個社會的生產率水平。因為在現(xiàn)實經濟生活中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情況:一些企業(yè)資金充裕,卻由于管理經驗不足或市場情況惡化等原因,導致經濟效益低下;而另外一些企業(yè)雖然資金不足,但由于領導者管理經驗豐富或市場銷售情況良好等原因,產生極高的經濟效益。如果要求各企業(yè)的收入與支出相等,那么,經濟效益高的企業(yè)會由于缺乏資金而必須停工,而經濟效益差的企業(yè)則積余大量資金,不能有效地進行生產。這種情況只有通過信用關系加以彌補。通過資金短缺單位與資金充裕單位之間債權債務關系的建立,可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有效地提高社會生產率。
2.企業(yè)的生產周期不同
由于企業(yè)的生產周期不同也會形成債權債務關系。生產周期較長的企業(yè),必須依靠借入資金才能維持生產周期內的工資開支、原材料采購支出和各種管理費開支。因為企業(yè)必須在生產周期完成、產品銷售之后才能獲得收入。而生產周期短的企業(yè)則可以經常穩(wěn)定地獲得銷售收入,成為資金盈余單位。
3.企業(yè)固定資產的折舊與更新期不同
企業(yè)固定資產的折舊費必須按年度提存,而固定資產的更新則是若干年后一次進行。有些企業(yè)每年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費,在未進行固定資產更新以前就成為暫時多余的資金,而另外一些企業(yè)由于新技術的發(fā)展,要求提前進行設備更新,需借入資金,這樣,資金盈余企業(yè)和資金短缺企業(yè)之間可以通過債權債務關系來進行資金的調劑。
- (三)從政府行為分析信用關系的形成
政府行為也會影響信用關系的形成。在市場經濟體系中,政府收支不可能在當年求得平衡,因為在基礎設施和市政建設等方面都有許多超前消費,必然會產生預算赤字,因此,政府必須向社會公眾舉債,從而形成了國家與社會公眾之間的信用關系。西方國家政府長期以來用赤字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增長就是有力的證明。
由此可見,從消費和投資行為來看,信用制度的建立,不僅可以提高個人和家庭的消費效用,而且也促進了企業(yè)的投資和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從政府支出行為來看,能有力地促進一國經濟的增長。 以上我們從理論上分析了信用存在的基礎,即商品貨幣關系以及貨幣發(fā)揮支付手段職能在資金盈余單位和資金短缺單位之間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然而要真正了解信用產生的客觀經濟基礎,還必須實證考察信用經濟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