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風險應對

百科 > 風險術語 > 風險應對

1.什么是風險應對

風險應對是指在確定了決策的主體經營活動中存在的風險,并分析出風險概率及其風險影響程度的基礎上,根據(jù)風險性質和決策主體對風險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擔風險等相應防范計劃。制定風險應對策略主要考慮四個方面的因素:可規(guī)避性、可轉移性、可緩解性、可接受性。

2.風險應對的內容

風險應對過程的活動是執(zhí)行風險行動計劃,以求將風險降至可接受程度。包括以下內容:

1.對觸發(fā)事件的通知作出反應。得到授權的個人必須對觸發(fā)事件作出反應。適當?shù)姆磻ɑ仡櫘斍艾F(xiàn)實以及更新行動時間框架,并分派風險行動計劃。

2.執(zhí)行風險行動計劃。應對風險應該按照書面的風險行動計劃進行。

3.對照計劃,報告進展。確定和交流對照原計劃所取得的進展。定期報告風險狀態(tài),加強小組內部交流。小組必須定期回顧風險狀態(tài)。

4.校正偏離計劃的情況。有時結果不能令人滿意,就必須換用其他途徑。將校正的相關內容記錄下來。

3.風險應對的措施

在評估了相關的風險之后,管理當局就要確定如何應對。應對包括風險回避、降低、分擔和承受。在考慮應對的過程中,管理當局評估對風險的可能性和影響的效果,以及成本效益,選擇能夠使剩余風險處于期望的風險容限以內的應對。管理當局識別所有可能存在的機會,從主體范圍或組合的角度去認識風險,以確定總體剩余風險是否在主體的風險容量之內。


應對風險的措施有四種—規(guī)避風險、接受風險、降低風險和分擔風險,下面將結合例子進行詳細分析。

1、規(guī)避風險。通過避免受未來可能發(fā)生事件的影響而消除風險。規(guī)避風險的辦法有:

通過公司政策、限制性制度和標準,阻止高風險的經營活動、交易行為、財務損失和資產風險的發(fā)生。

通過重新定義目標,調整戰(zhàn)略及政策,或重新分配資源,停止某些特殊的經營活動。

在確定業(yè)務發(fā)展和市場擴張目標時,避免追逐“偏離戰(zhàn)略”的機會。

審查投資方案,避免采取導致低回報、偏離戰(zhàn)略,以及承擔不可接受的高風險的行動。

通過撤出現(xiàn)有市場或區(qū)域,或者通過出售、清算、剝離某個產品組合或業(yè)務,規(guī)避風險。

2、接受風險。維持現(xiàn)有的風險水平。做法是:

不采取任何行動,將風險保持在現(xiàn)有水平。

根據(jù)市場情況許可等因素,對產品和服務進行重新定價,從而補償風險成本。

通過合理設計的組合工具,抵消風險。

3、降低風險。利用政策或措施將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方法有:

金融資產、實物資產或信息資產分散放置在不同地方,以降低遭受災難性損失的風險。

借助內部流程或行動,將不良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以控制風險。

通過給計劃提供支持性的證明文件并授權合適的人做決策,應對偶發(fā)事件。必要時,可定期對計劃進行檢查,邊檢查邊執(zhí)行。

4、分擔風險。將風險轉移資金雄厚的獨立機構。例如:

  • 保險。在明確的風險戰(zhàn)略的指導下,與資金雄厚的獨立機構簽訂保險合同。
  • 轉移風險。通過結盟或合資,投資于新市場或新產品,獲取回報。
  • 補償風險。通過與資金雄厚的獨立機構簽訂風險分擔合同,補償風險。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