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直接質量成本

百科 > 質量成本管理 > 直接質量成本

1.什么是直接質量成本

直接質量成本。是指在產品的制造和銷售過程中所發(fā)生的質量成本。

2.直接質量成本的構成

一般由預防成本、評監(jiān)成本、內部失敗成本、和外部失敗成本構成。

1.預防成本

保證達成質量標準并預防不良品所發(fā)生所需之費用,含產品設計與制程設計等有關成本。

(1)質量管制工程:.質量計劃的擬定、執(zhí)行、稽核;與質量制度的建立與維持。

(2)制程管制工程:.制程研究分析、制程品管制度之監(jiān)督。

(3)質量量測與管制設備的設計與發(fā)展:量測儀器之采購與校驗管理等。

(4)質量訓練計劃之擬定、實施:員工參于公司內外之品管訓練課程、供應商之評估輔導等。

(5)其它預防費用:文書、紙張與雜支等相關其它文具支出。

2.評監(jiān)成本:

量測、評估、稽核產品、組件、購入物料等,保證符合質量標準之有關各種檢查的成本。

(1)進料測試與檢驗:內外購物料之驗收、場地存放、水電、搬運等設備人員與其它必須支出。

(2)實驗室驗收測試。

(3)檢驗與測試費用。

(4)產品質量稽核費用。

(5)試驗和測試的人工費用。

(6)測試和檢驗儀器的維護和校正:內部校驗與委外校驗。

(7)測試和檢驗資料的檢討:諸如質量改善計畫的提出、執(zhí)行、效果確認追蹤。

3.內部失敗成本:

產品、組件、物料在出廠前未達成質量要求所造成的成本。

(1)報廢。

(2)重加工(再制或修理)。

(3)追查故障(失敗分析):因質量不良所產生的問題分析檢討成本。

(4)再檢驗、再測試:不良品經整修完后入廠經進料檢驗再次檢驗測試所產生之成本。

(5)降等損失:因質量不良遭客戶降等處置,如廠內之廠商管理分級制由A級降B、C級等。

(6)材料檢討活動:質量不良產生之原因也有可能是材質之選用不適當、或是制程中因加工過程致使材質特性降低所造成而所需的檢討,諸如剛性不足等。

4.外部失敗成本:

產品出廠后顧客發(fā)現(xiàn)不良所造成的成本。

(1)服務材料支出成本:保固期內所更換而無法向客戶收取之物料成本。

(2)抱怨處理損失:如工時、差旅費、郵電費等。

(3)折讓損失。

(4)延長保固損失:如公司規(guī)定的保固期是一年但因質量問題致客戶要求延長保固。

(5)產品拒收退貨。

(6)交換新品。

(7)逾期交貨賠償:簽約內容若有明定逾期交貨須賠償時。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