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國際傳播

百科 > 公關術語 > 國際傳播

1.什么是國際傳播[1]

國際傳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國際傳播是指國與國之間的外交往來,包括首腦互訪、雙邊會談以及其他相關事務。這種傳播活動是伴隨著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古已有之。狹義的國際傳播是指“以大眾傳播為支柱的國與國之間的傳播”。它是隨著大眾傳媒的出現,隨著信息全球化的逐步展開而興起的。

2.國際傳播的淵源[2]

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傳播開始于20世紀初美國電影的輸出和隨后國際廣播的出現。1914年,全球85%的電影觀眾就開始觀看美國電影了。而國際間的廣播,由于語言文化的差異以及種族和信仰的歧視,特別是社會制度和新聞傳播體制與觀念的不同,呈現出十分明顯的差異。由于傳播技術先進程度不一,國際間的信息流動不可能是均衡的,各國政府出于維護國家利益的考慮,在這一領域都有許多限制。

第一個向海外聽眾廣播的定期節(jié)目,于1927年在荷蘭開始,這個節(jié)目是為了讓在荷蘭殖民地生活的荷蘭公民了解母國的情況而開播的。于是,荷蘭成為了第一個建立國際廣播電臺的國家。其后,德國和英國都相繼效法了荷蘭的做法,到1939年的二戰(zhàn)時期,大約有25個國家都已經起用國際政治廣播。而在戰(zhàn)爭中置身局外的美國則是在1942年2月開播了在以后的國際傳播領域影響深遠的嚷美國之音汐。而另一類有商業(yè)支持、從事經營的短波電臺也在這個時期出現。早在1933年,盧森堡電臺便向歐洲國家播出音樂、新聞、廣告,直到戰(zhàn)爭開始。

世界性電視傳播環(huán)境的出現要比廣播晚得多。歐亞以及美洲的電視臺大多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立起來,另外從技術上說,電視傳播較國際廣播要復雜得多。國際傳播的短波廣播基本可以無遠弗屆,而普通電視傳播范圍十分的有限,電視國際傳播要通過國際通信衛(wèi)星的傳遞才能得以實現。

在這個國際傳播的新領域,美國和前蘇聯憑借其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實力等原因捷足先登。1965年,前蘇聯就發(fā)射了多用途的“蒙尼亞一號”衛(wèi)星,并于1967年建立了“軌道”衛(wèi)星系統,用于國內和東歐地區(qū)的國際傳播。美國更是在70年代最早開辦了通過衛(wèi)星傳送的有線電視付費收看頻道。1980年,特納公司開創(chuàng)了全新聞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這一創(chuàng)舉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新聞傳播的格局。從此以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依仗其雄厚的科技和經濟實力,開始了壟斷國際傳播主流渠道的歷史。

3.國際傳播的內容[1]

國際傳播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由外向內的傳播——將國際社會的重要事件和變化傳達給本國民眾:另一部分是由內向外的傳播——把有關本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傳達給國際社會。

4.國際傳播的特點[3]

5.國際傳播的功能[4]

一、政治功能

1、溝通政治信息,引導政治輿論。

2、拓展外交渠道,增強外交力度。

3、加快民主進程,加固政治基礎。

4、塑造國家形象,提高國際聲望。

二、經濟功能

1、國際傳播有助于外貿經濟的發(fā)展。

2、經濟實力是國際傳播、文化交流的基礎。

三、軍事功能

1、國際傳播具有符合戰(zhàn)爭需要的特點從未改變。

首先,傳播媒介特別是電子傳媒具有強大的滲透力。

其次,國際傳播具有卓越的攻擊力。

最后,國際傳播具有良好的組織力。

2、信息戰(zhàn)概念的出現。

四、文化功能

1、際傳播能夠促進世界文化交流。

2、國際傳播可以推動國際文化的發(fā)展。

6.國際傳播的主體[4]

國際傳播主體研究,包括控制研究和媒介研究。

從控制研究的角度來看,國際傳播主體包括國際政府、企業(yè)社會組織及個人。由于傳播主體的性質不同,利用媒體的程度隨之發(fā)生差異,并且產生的影響也巨細殊異。

從媒體研究的角度來看,當今時代,信息與傳播已經構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對社會和國影民族的發(fā)展亦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另一方面,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升級,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界限逐漸模糊,全媒體、自媒體對社會生活的干預及影響日益凸顯。某種程度上,媒體不僅僅扮演著渠道的角色,也或多或少承載著傳播者的角色。

7.國際傳播的策略[3]

一、積極有效地運用先進的信息傳播技術,拓展傳播渠道。

二、生產與國際接軌的多樣化信息產品,注重傳播技巧。

1、傳播者在信息內容的選擇與編排上要與國際接軌,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生產出更加豐富多彩的信息產品;

2、國際傳播在傳播的方式上,不要把自己的愛憎強加于受眾,避免民族主義情緒的蔓延,政治傳播手段盡量隱形化。

三、樹立以受眾為本位的服務意識,重視受眾接受凸理的調查研究。

1、轉變傳播觀念,強化受眾服務意識;

2、研究受眾心理,形成傳受雙方的“共同經驗”;

3、細分市場,實現傳播受眾分眾化、對象化;

4、建立與受眾互動及反饋機制,重視受眾調查。

8.國際傳播的作用

1、為了交換各方所需要的情報,如科學技術的引進和輸出,學術觀點的交流和探討;

2、為了宣傳自己的主張,如發(fā)表聲明,遞交照會,制造國際輿論等等;

3、為了建立和加強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如進行國事訪問,參加國際活動,開展文化和藝術交流等等。正因為國際傳播作用巨大,“兩國交戰(zhàn),不斬來使”幾乎成為自古至今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所以即使在兵戎相見之時,國家與國家之間信息的交流也是必須保障的。在國際傳播中,一定要充分考慮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倫理觀念、宗法道德、政治經濟等跨文化因素的影響。搞好國際傳播對一個國家塑造良好的國際形象,建立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十分重要,是開展國際公共關系的重要手段。

9.國際傳播的現實狀況[5]

1、國際傳播技術的跨越式發(fā)展。

2、國際傳播的新媒體環(huán)境。

3、跨國傳媒集團的國際傳播功能突顯。

4、國際傳播的不均衡格局。

10.國際傳播受眾的角色[4]

1、作為宣傳對象的國際受眾。

2、作為消費者的國際受眾。

3、作為世界公民的受眾。

4、作為“商品”的國際受眾。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