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人際關系學

百科 > 管理學科 > 人際關系學

1.什么是人際關系學

人際關系學是指人際關系與其他事物一樣,有其獨特的性質、方式和規(guī)律。把人際關系的形成和發(fā)展規(guī)律、人際關系的性質、表現(xiàn)形式、作用等作為研究對象所建立起來的一門學科。換句話說,人際關系學是一門研究人際關系的形成和發(fā)展規(guī)律,并以此規(guī)律指導人們實踐,優(yōu)化人際關系的科學。

人際關系學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性的社會科學。人際關系學屬于社會科學,它與許多相關學科如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社會關系學、倫理學、公共關系學、行為科學、管理科學、大眾傳播學等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

2.人際關系學的學科性質

了解人際關系學的學科性質,有利于我們對人際關系學這門學科的正確定位,有利于我們準確有效地開展人際關系學的學科研究。

(一)人際關系學是一門社會科學

從目前被人們公認的三大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的分類來看,人際關系學應屬于社會科學。人際關系學是一門研究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互動關系及其影響因素的社會科學。社會由人組成,人是社會的人。人們在社會中為了生存和發(fā)展而從事生產勞動、學習、工作和生活,在參與這些活動中必然與他人發(fā)生各種各樣的聯(lián)系。通過對人與人之間聯(lián)系的性質、特點、規(guī)律等的研究、探討和分析,進一步了解社會。

(二)人際關系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的學科

人際關系作為人類關注的主題,雖然在人類社會早期就已有不少學者寫下了許多精辟的論著,但當時并沒有把它看做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展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直到20世紀20年代后期,美國心理學家梅奧等學者通過“霍桑實驗”的研究,提出了人際關系學說,并把它正式作為一門科學開始了專門研究。從那時起至今不過80多年的歷史,與哲學、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相對成熟的學科相比,人際關系學尚屬新興學科。無論是從人際關系的理論體系,還是從研究范圍的廣度和深度上,都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拓展。人際關系學作為一門獨立的新學科,雖具有獨自的特點,但由于其涉及面的寬泛,它與眾多的學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例如人際關系與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行為學、管理學、公共關系學、傳播學等等,都有某種關聯(lián)。人際關系學在研究過程中綜合了許多學科的有關知識,突現(xiàn)了它的綜合性。因此,我們說人際關系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的學科。

(三)人際關系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

人際關系學是通過研究人際關系的客觀規(guī)律,探討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問題,分析原因,歸納和提出協(xié)調人際關系的原則、方法。人際關系的原理、原則、發(fā)展規(guī)律、人際交往的心理、人際關系協(xié)調技法等等都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然后又用來指導人們的社會實踐。人際關系學是從社會實踐中產生出來的,反過來,又對社會實踐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相對于基礎理論學科而言,人際關系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

3.人際關系學的研究對象

作為一門學科必然有其特定的研究對象、所屬范疇以及探索的領域。人際關系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具有其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獨特的范圍和特征。人際關系學不同于社會關系學、公共關系學。社會關系學主要研究人類社會交往中的一切關系的總和,涉及世間的一切社會關系。公共關系學主要研究組織與相關公眾之間的關系。人際關系學則側重研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此,人際關系學的研究對象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人際關系學側重研究人際關系的主要理論;人際關系的形成與發(fā)展;人際關系的結構與功能;人際關系的類型;影響人際關系的主要因素;協(xié)調人際關系的原則;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及其調適技法;完善主體、影響客體的技法;基本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技法;特殊人際關系的交往技法等。

人際關系學的研究對象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際關系的主要理論

主要包括:馬克思的社會交往理論;人群關系和人際需要理論;角色、戲劇和交換理論;相互作用和認識平衡理論等。

(二)人際關系的形成與發(fā)展

人際關系是伴隨著人類的產生和發(fā)展而產生發(fā)展的。自從有了人類便有了人際關系。這就是說,人際關系的產生和人類歷史一樣古老。人際交往是人類的本能,人際關系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xiàn)象。人類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能創(chuàng)建并享有物質文明,也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能創(chuàng)建并享受精神文明,人類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能生存。作為人際的交往關系,人際關系早就存在,而作為一門學科的人際關系學卻是一門現(xiàn)代新興學科。這正如植物學產生之前,植物早就存在,天文學產生之前宇宙早就存在一樣。人類對自身的認識,對人際關系的認識有一個過程,雖然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中外學者對人際關系都有一些論述,但真正作為一門學科進行專門研究的卻是20世紀20年代后期由西方學者開始的。美國哈佛大學學者梅奧等人通過8年的“霍桑實驗”,于1933年出版了《工業(yè)文明中的人性問題》一書,在書中首次提出了人際關系學說。梅奧根據(jù)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并總結了人際關系學的主要論點:提高生產率的重要因素,是在工作中發(fā)展起來的人際關系,而不只是待遇和工作環(huán)境。生產率不僅受物理的和生理的因素的影響,而且受社會的心理的因素的影響。對人際關系產生、發(fā)展的歷史研究以及對形成人際關系的條件的研究,將有助于我們深刻認識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際關系對人類的影響,有助于我們探尋人際關系的客觀規(guī)律,了解和預測人際關系的發(fā)展趨勢。

(三)人際關系的結構與功能

人際關系不僅有自身獨特的結構,也有其在運動過程中顯示出來的作用和影響。人際關系功能的發(fā)揮受人際關系結構的影響。要發(fā)揮人際關系的積極功能就要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結構。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人際關系的構成要素:構成人際關系的顯性要素、隱性要素;人際關系的功能,如促進個體社會化、交流情感、有利于自我完善、有益于身心健康、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強化整體效應等。

(四)人際關系的類型

當我們從不同的視角或依據(jù)不同的標準來分析人際關系時,可將人際關系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如按內容劃分,有經濟關系、政治關系、道德關系、法律關系、宗教關系等。按紐帶劃分,有血緣關系、地緣關系、業(yè)緣關系、趣緣關系等。按其他形式劃分,有不同性質的關系、不同特征的關系、不同傾向的關系、不同程度的關系等。我們對不同類型的人際關系應有深入的了解。

(五)影響人際關系的主要因素

人際關系的建立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受各種條件的制約。我們要研究和探討人際關系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其影響方式和影響程度如何,通過深入分析,依據(jù)不同情況創(chuàng)造和改善條件,使其有利于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形成和發(fā)展。具體的研究內容有:影響人際關系的內在因素分析,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作為交往主體自身的社會因素等。影響人際關系的外在因素,如自然環(huán)境因素、空間距離因素、習俗禮儀因素、道德規(guī)范因素、價值觀念因素、法律法規(guī)因素、社會群體因素等。

(六)協(xié)調人際關系的原則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人善結良緣、善交良友,能與領導、同事、同學、親友和睦相處。而有的人卻拒人于千里之外,與人關系淡漠、孤獨疏遠,不能與人和睦相處。究其原因,除了個體性格、氣質差異外,沒有把握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原則,沒有掌握人際關系的交往技法也是重要原因。協(xié)調人際關系最重要的原則主要有:平等原則、誠信原則、禮貌原則、互利原則、人道原則、擇善原則、適度原則、相容原則、積極原則、理解原則、自律原則等。除了把握人際交往的原則外,還應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

(七)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及其調適技法

在人際交往中,有些人由于種種原因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如羞怯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自傲心理、自私心理、猜疑心理、孤僻心理、報復心理等。這些心理障礙會阻礙我們與他人正常的交往。對這些心理障礙如何消除與調適,也是我們研究的重要內容。

(八)完善主體、影響客體的技法。協(xié)調人際關系的技法

從實踐的角度,我們要研究協(xié)調人際關系的各種技法,主要包括:完善主體、影響客體的技法;基本人際關系的調適技法;特殊人際關系的交往技法等。

(九)人際關系的研究方法和評估方法

人際關系學屬于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適用于人際關系學的研究,如文獻法、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社會測量法、統(tǒng)計法等。人際關系評估方法主要有:社會測量法、參照測量法、人物測定法、自然觀察評估法、心理測評法等。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