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固定制造費用

百科 > 成本會計術語 > 固定制造費用

1.什么是固定制造費用

固定制造費用是指不隨業(yè)務量增減而增減的費用,其中,人工固定制造費用如勞保費用等是由于人派生的固定制造費用,由機器設備派生的固定制造費用如折舊費、維修保養(yǎng)費、保險費和租賃費等是設備固定制造費用,在接收、發(fā)出和轉移物料時發(fā)生的相關固定費用為物料固定制造費用。

2.固定制造費用差異

固定制造費用差異指實際固定制造費用與標準固定制造費用的差額。影響固定制造費用的因素有生產工時和費用分配率兩個方面。固定制造費用差異分析方法有“兩因素分析法”和“三因素分析法”兩種。

(1)兩因素分析法。

該法將固定制造費用差異分為固定制造費用開支差異和能量差異。

開支差異是固定制造費用的實際金額與預算金額之間的差額。即:

固定制造費用開支差異=固定制造費用實際數-固定制造費用預算數

=固定制造費用實際數-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預算工時

固定制造費用開支差異的形成主要是內部原因,如研發(fā)費用、培訓費用的變動,超額雇用生產管理人員,臨時購建固定資產等。在考核時要按照固定制造費用各項目事先制定的預算數作為標準,實際數超過預算數則表明耗費過多,反之,表明節(jié)約。

能量差異是固定制造費用預算與固定制造費用標準成本之間的差額。即:

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固定制造費用預算數-固定制造費用標準成本

=固定制造費用預算數-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實際產量標準工時

=(預算工時-實際產量標準工時)×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式中: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固定制造費用預算數÷預算工時

固定制造費用實際分配率=實際固定制造費用÷實際工時

能量差異反映企業(yè)未能充分使用現有生產能力而造成的損失。它主要是由于產銷數量變化引起的,如原材料供應不足造成生產能力利用不足,導致產品生產數量少;過高的產品定價造成銷路不好從而縮減生產量等。

【例1】長江公司本月實際生產甲產品800件,發(fā)生固定制造費用1800元,實際工時為900小時;該公司生產預算工時為1700小時;每件產品固定制造費用標準成本為3.5元/件,即每件產品標準工時為2小時,標準工資率為1.75元/小時。根據上述公式計算如下:

固定制造費用開支差異=1800-1.75×1700=-1175(元)

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1700-800×2)×1.75=175(元)

驗算如下:

固定制造費用成本差異=實際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固定制造費用=1800-800×2×1.75=-1000

=開支差異+能量差異=-1175+175=-1000

(2)三因素分析法。

該法是將固定制造費用成本差異分為開支差異、閑置能量差異和效率差異三部分。開支差異的計算與二因素分析法相同。不同的是將“能量差異”進一步分解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實際工時未達到預算工時而形成的閑置能量差異,說明企業(yè)生產能力的利用程度未達到計劃水平;另一部分是實際工時脫離標準工時而形成的效率差異。其計算公式如下:

固定制造費用閑置能量差異=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預算工時-標準分配率×實際工時

=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預算工時-實際工時)

=固定制造費用預算-實際工時×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準分配率-標準工時×標準分配率

=(實際工時-標準工時)×標準分配率

根據【例1】資料計算如下:

固定制造費用閑置能量差異=1.75×(1700-900)=1400(元)

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900-800×2)×1.75=-1225

閑置能量差異(1400元)與效率差異(-1225)元之和175元,與二因素分析法中的“能量差異”數額相同。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