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網絡互動

百科 > 互聯網 > 網絡互動

1.什么是網絡互動

  網絡互動是指在互聯網上所進行的互動展示,可以讓網站和受眾、受眾和受眾之間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信息交互,具有不受地域限制、信息量大、信息傳輸及時等優(yōu)勢。

2.網絡互動的類型

  1、內容互動

  這種互動在形式上體現為網絡內容中的超文本,它可以分為超文本中的音頻、視頻、文字等多種類型。這些互動在國內的各種站點上有所反映,但是不成為互動的主流,因為國內的網站超文本寫作在數量上和內容上都還不占有壓倒性的優(yōu)勢。記者通過超鏈接的文本,授權給受眾進一步了解在記者本身的寫作符號之外的東西。比如在這次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失事的報道中,美國的MSNBC新聞站點就將“庫爾斯克”鏈接到了JANES等一些主要介紹軍事內容的站點上,并且為這次報道的文字提供了多種鏈接,讀者通過這些鏈接,可以看到CNN對“庫爾斯克”號失事的圖像報道。西方一些學者認為,記者提供的首先不是互動,而是被稱之為“內容的復雜性”(Complexity of Content)的東西。這些東西包括新聞、娛樂、音頻視頻、電子商務等等方面,我們可以理解為帶有超級鏈接的立體的網絡內容。記者提供了這種內容,讓受眾在能夠了解到立體的報道,這就造成了內容互動。

  這種“內容的復雜性”是可以度量的,度量的標準在于新聞所再現的事實水平,這種事實水平也可以被稱作真實度。一般來說,真實度與新聞所再現的事實真是與否、真實的深度和廣度有關,新聞再現的事實越真實越全面,真實度越高,而網絡內容再現的真實度高,內容互動的數量值就高。劉建明教授認為:“從空間的度量來說,構成新聞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等)的廣度越大,新聞的真實值也就越大。新聞的真實值是指事實的精確幅度,再現場合的廣延性和經受時間檢驗的可靠性,多種具體環(huán)境符合實際是構成新聞真實值得第一種含量?!弊鳛?a href="/wiki/%E7%BD%91%E7%BB%9C%E5%AA%92%E4%BD%93" title="網絡媒體">網絡媒體來說,它具有比任何一種傳統(tǒng)媒體都要全面的報道手段,因此它再現的新聞真實值是比較大的。一般來說,運用的內容互動手段越多,內容的真實度就越高,內容互動的有效度就越大。但是前提是必須保證每一種內容互動手段的真實?!皟热莼印笔軙r間、空間以及技術上的影響比較大,在亞洲的網上媒體中,“內容互動”被認為是對傳統(tǒng)媒介內容的一種改革和沖擊,它打破了傳統(tǒng)媒介報道形式單一性的傳統(tǒng),是網絡傳播互動中的最有影響力的一種。

  2、形式互動

  指的是網站這個實體或者是實體的某些部分與受眾之間的直接交流。這是我們比較常見的一種互動形式。每一個網站都有一個界面友好的、親和力強的“編者信箱”,通過這個信箱可以達到受眾和網站之間的交流。這種互動形式比較傳統(tǒng),在以往的報紙的"讀者來信"中間也可以看見。只不過網絡空間加強了這種“形式互動”。在這種互動中間,有兩個量是很值得注意的,一個是“潛在的反饋量”,這個量主要體現為電子郵件與網站提供的內容空間之間的連接,在這個空間中間,受眾可以自由的給網站的主管寫信。另一個是“實際上的反饋”,主要體現為網站的編輯是否對那些電子郵件所帶來的受眾信息做出回復。在這個“形式互動”中間,電子郵件被認為是容易添加內容和簡化人際傳播的一種技術手段,盡管我們稍后會發(fā)現,簡化人際傳播對網絡傳播的即時性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承認電子郵件在“形式互動”中的技術作用對于"形式互動"的分析是很有一定輔助作用的。一般認為:

  “實際上的反饋量”/“潛在的反饋量”=單個網站的形式互動值

  這個公式是一個概念性的公式,其中的兩個反饋量是由很多變量組成的,“實際上的反饋量”主要由網站的編輯的數量、互動觀念等變量構成,而“潛在的反饋量”則更為復雜一些,我們要考察這個網站的受眾數量、受眾讀寫能力、網站工作語言和交流符號、以及是否在每個頁面上都出現了編者信箱等等。假設我們有一個門戶站點,擁有超過一個省的受眾,其立足點是在本土,每個頁面上都有編者電子信箱,還設有畫著表情符號的投票(如果對今天的新聞滿意,就點擊一個帶有笑臉的符號,這就是一種網絡的交流符號類型),那么我們可以基本認定,這個網站的"形式互動"值比較高。

  “內容互動”和“形式互動”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就是是否基于帶有超鏈接的文本,前者是在這個基礎上的網絡引導受眾進行的信息相互作用,后者僅僅是對于網站來說的受眾提意見。由于這兩者在內容和形式上有相通之處,所以有些網絡行為很難準確的進行區(qū)分,比如我們現在常見的名人網上與受眾見面的問題,回答熱心觀眾的提問的這種活動,從形式上來看,它屬于“形式互動”,但是我們常常可以看見在這個論壇或者聊天室中間有一些介紹名人的背景材料,這些背景材料的出現帶有明顯的內容互動的成分,這種情況就為準確區(qū)別"內容互動"和"形式互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是由于在這種互動中,網站實體與受眾的互動占有主要地位,其背景材料的鏈接是為前者服務的,因此基本將它歸入"形式互動"中。

  3、人際互動

  這種互動的雙方是上網的受眾,網站在這個層面上只為這些互動的對象提供技術平臺?!叭穗H互動”的情況在網絡中體現的很多,其最大的群體就是各個網站的聊天室、論壇、留言板和全球數以萬計的新聞組、電子公告牌(BBS)。無論是使用www方式還是使用Telnet方式登陸,在這些傳播活動中,“人際互動”體現的比較明顯。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