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原則
1.稅收原則定義
稅收原則,就是政府征稅(包括稅制的建立和稅收政策的運用)所應遵循的基本準則。
稅收原則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如在中國先秦時期,就已提出平均稅負的樸素思想,對土地劃分等級分別征稅;春秋時代的政治家管仲則更明確提出“相地而衰征”的稅收原則,按照土地的肥沃程度來確定稅負的輕重。西方則在16、17世紀的重商主義時期就已提出了比較明確的稅收原則,如重商主義后期的英國經濟學家威廉.配第就初步提出了“公平、便利、節(jié)省”等稅收原則。但一般認為,最先系統、明確提出的稅收原則是亞當.斯密的“稅收四原則”,即“稅收公平原則,稅收確實原則、稅收便利原則、稅收節(jié)省原則”。此后,稅收原則的內容不斷得到補充和發(fā)展,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集大成者阿道夫·瓦格納提出的“稅收四方面九原則”,即財政原則,包括充分原則和彈性原則;國民經濟原則,包括稅源的選擇原則和稅種的選擇原則;社會公正原則,包括普遍原則和公平原則;稅務行政原則,包括確實原則、便利原則、最少征收費原則即節(jié)省原則。而在現代西方財政學中,通常又把稅收原則歸結為“公平、效率、穩(wěn)定經濟”三原則。
實際上還有多種稅收原則的提法,但要數上述三種影響最大。這三種稅收原則理論,不僅代表和反映了三個不同時期對稅收的認識,而且基本展示了稅收原則理論發(fā)展和完善的脈絡。根據上述各項稅收原則的內容,結合稅收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我們從社會、經濟、財政、管理四個方面將新時期稅收原則歸納為“公平、效率、適度和法治”四原則。
2.稅收四項原則
稅收原則包括:稅收公平原則、稅收效率原則、稅收適度原則、稅收法治原則。
3.歷史發(fā)展中的稅收原則
- 一、亞當?斯密的稅收原則
亞當·斯密的稅收原則可歸納如下:
第一,稅收平等原則。收稅要公平合理。稅收要根據個人收入不同而不同,他把不同收入的人能否負擔自己的稅額,作為衡量稅收是否合理的標準。
第二,稅收確實原則。稅收要有可估性,即納稅人可以準確地預計何時需要繳納多少稅。
第三,稅收簡便原則。稅收制度要簡易可行,即有效的稅收要容易計量和收納。
第四,稅收經濟原則。稅收管理的經濟效果要好,即政府應該只用所收到的稅中很少一部分支出用于管理稅收。
- 二、中國歷史上的治稅原則
我國歷史上的征稅原則論是比較豐富的。歸納起來,大致是從四個方面的需要出發(fā)而提出來的。一是從爭取民心、穩(wěn)定統治秩序出發(fā),強調征稅要合乎道義、公平、為公為民等原則,二是從發(fā)展經濟的需要出發(fā),強調征稅要堅持適時、有度、培養(yǎng)稅源等原則。三是從組織財政收入出發(fā),強調征稅要采用普遍、彈性、稅為民所急等原則。四是從稅務管理的要求出發(fā),強調征稅要貫徹明確、便利、統一、有常規(guī)、有效益等原則。這些原則之間既有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相互制約的一面。而每一原則又有其特定的意義。
(一)有義原則。即強調國家征稅要合乎道義??鬃诱f:“義然后取,人不厭取”?!坝芯又?,其使民也義“(《論語》)。這里強調的“義”,就是要行仁政、輕徭薄賦。因為“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輕征賦稅有利于爭取民心,使統治者長治久安。所以,歷代思想家都重視這一原則。
(二)有度原則。即強調國家征稅要適度?!豆茏印芬粫赋觯暗刂斢袝r,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無窮,以有時與有倦養(yǎng)無窮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間,則上下相疾也?!薄皣m大必?!薄K?,應堅持“取于民有度”的原則(《權修》)。歷代思想家都強調取民有度,但對有度的標準認識不一致,大都強調征稅量不能超過人民負稅能力允許的限度。
(三)有常原則。即強調國家定稅要有常規(guī),稅制要相對穩(wěn)定。傅玄針對魏晉時期稅制興廢無常,影響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的安定,指出,應堅持賦稅有常的原則。 “國有定稅,下供常事,賦役有常,而業(yè)不廢”。而要做到“制有常”,關鍵在于中央決策者和地方官吏的行為規(guī)范化。傅玄強調稅制穩(wěn)定,但并不反對隨著形勢的發(fā)展對稅制作必要的改革。
(四)統一原則。即全國的稅政要統一。商鞅主張全國稅政統一。“上一而民平,上一則信,信則臣不敢為邪”。就是說,國家稅政統一,對所有的人一視同仁,沒有歧視,人民就感到賦稅公平,就能取信于民,官吏也不便營私舞弊了(《商君書、墾令》)。
(五)彈性原則。強調賦稅的征收量有伸縮性,依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孟子反對征定額稅、主張豐年多征、災年少征?!豆茏印穼⒛瓿煞譃樯?、中、下三等,提出不同的年成依不同的稅率征收,最壞的年成“不稅”成“馳而稅”(《大匡》)。 至近代,將彈性的原則作為評稅的重要標準。
(六)普遍原則。強調征稅的面要寬,納稅人要普遍。《周禮》提出,國中從事各種職業(yè)的人都要交納賦稅。耕田的貢九谷;經商的貢貨物;從事牧業(yè)的貢鳥獸;從事手工業(yè)的貢器物;連無職業(yè)的也要“出夫布”。
(七)均平原則。強調征稅中應做到的均平合理。但各思想家強調的角度不同。 一種認為,按負擔能力征稅才算均平合理。第二種認為,征稅不分貴賤強弱,一律平等對待方算均平合理。第三種認為,征稅既要堅持“橫向均平”,又要堅持“縱向均平”。即能力相同的人同等納稅,能力不同的人納不同的稅。
(八)明確原則。即強調讓納稅人對征稅的有關規(guī)定有明確的了解?!豆茏印分赋觯屓嗣裰蕾x稅征收的比重是合適的,“審其分,則民盡力也。”蘇綽認為,貫徹明確的原則,對征納雙方都有利。劉晏在理財治稅中,堅持了明確的原則,做到了“知所以取人不怨”(《新唐書、劉晏傳》)。
(九)適時原則。強調征稅所規(guī)定的時間和時限要適當。很多思想家強調征稅要適時??鬃犹岢觥笆姑褚詴r”。荀況提出“無奪農時”?!豆茏印愤€認識到,納稅的時限規(guī)定應適當,時限越短,納稅人所受的損失越大。納稅人為了在規(guī)定的時限內完納賦稅,在出售產品中不得不接受商人壓價的盤剝,時限越短,所受的降價損失越大。
(十)便利原則。強調定稅應盡量給征納雙方以便利。《史記》載,夏禹時就注意定稅中方便納稅人。“禹乃行相地所有以貢及山川之便利。而當商品經濟發(fā)展到一定程度、貨幣稅取代了實物稅,又進一步給納稅人帶來便利。楊炎推行的兩稅法,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除均平稅負、增加財政收入等目標外,還考慮了征納雙方便利的需要,簡化了稅制。
(十一)為公為民的原則。強調國家只能為公為民而征稅。荀悅指出,國君應有“公賦而無私求”,“有公役而無私使”。丘浚強調,國家征稅應“為民聚財”。凡所用度,“必以萬民之安”不能“私用”(《大學衍義補》)。嚴復提出,賦稅收入不應只供少數統治者享受,應“取之于民,還為其民”,為民興公利、除公害 (《原富》)。
(十二)增源養(yǎng)本原則。強調國家治稅中要重視培養(yǎng)稅源。荀況認為,生產是財富的本源,稅收是財富的末流,國家應“節(jié)其流,開其源”。司馬光也強調要“養(yǎng)其本而徐取之”。
(十三)稅為民所急原則。強調選擇人民必需的生活、生產用品征稅,以保證稅收充沛、可靠。在戰(zhàn)爭年代或財政困難時,從組織財政收入的需要出發(fā),統治者常采用這一原則。桑弘羊在漢武帝對外用兵時,為籌軍費實行過鹽鐵酒專賣,寓征稅于價格之中,取得了大量的財政收入。劉晏也認識到:“因民所急而稅之則國用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