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地圖
1.什么是網絡地圖[1]
網絡地圖是指以網絡為介質進行傳輸、發(fā)布和使用的電子地圖。國內外有很多網站提供網絡地圖的瀏覽、查詢等功能。如美國的www.MapQuest.com和加拿大的國家地圖集網站www.atlas.ccrs.nrcan.gc.ca,以及國內“圖行天下”(www.go2map.com)和“城市通”(www.chi-naquest.com)等。
2.網絡地圖的類型[2]
網絡地圖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靜態(tài)只讀地圖、靜態(tài)交互地圖、動態(tài)只讀地圖和動態(tài)交互地圖(圖1-1)。
圖1-1 網絡地圖的分類
1.靜態(tài)只讀地圖
目前,英特網上最常見的是靜態(tài)只讀地圖。所謂靜態(tài)只讀地圖,指的是只能觀看不能對其進行修改的那些地圖,類似于紙質地圖,因此,也稱之為紙質地圖的電子拷貝。靜態(tài)只讀地圖常常是掃描的模擬地圖,即對紙質地圖進行掃描,并以萬維網兼容的圖像格式存貯。靜態(tài)只讀地圖制作方便、成本低,但其圖形數據量大且是只讀的,由于靜態(tài)只讀地圖圖形數據量大,下載時間比較長。
2.靜態(tài)交互地圖
靜態(tài)地圖的交互功能指的是用戶具有放大、縮小、漫游等選擇,此外,還具有與其他信息進行超級鏈接的能力。典型的靜態(tài)交互地圖具有簡單的查詢功能,可作為其他數據的界面,在地理目標上撳擊可得到網上其他的信息源。靜態(tài)交互地圖還可讓用戶通過選擇數據層交互地決定地圖的內容,甚至通過選擇符號和色彩來決定地圖的外觀。
3.動態(tài)只讀地圖
動態(tài)地圖是關于一個或多個空間數據要素上的變化的地圖。萬維網上有幾種播放動畫的選擇。所謂的“動態(tài)GIF”便可看作是一種動態(tài)地圖的只讀形式。那些在媒體播放器上以AVI,MPEG或Quicktime格式播放的動態(tài)只讀地圖的交互功能稍微強一些,萬維網上的插件定義了交互選擇,通常只限于暫停、回退和向前等簡單功能。常見的動態(tài)只讀地圖有氣候圖、環(huán)境污染監(jiān)控圖及飛行航線圖等。
4.動態(tài)交互地圖
用VRML或QuicktimeVR編寫的虛擬環(huán)境為用戶提供了交互性,因為這些格式存貯了物體的真三維模型,而不只是一系列三維視圖,所以,在這種環(huán)境中用戶可以定義行進的路徑,在方向上和高度上做出決策。動態(tài)交互地圖可以與數據庫連接,用戶可根據自己的要求交互地修改地圖的參數和變量,如地圖投影、色彩、要素分級等,但只顯示所選擇的區(qū)域或信息類型,動態(tài)圖像顯示用戶的查詢結果。
目前,最常見的網絡地圖是靜態(tài)只讀地圖和靜態(tài)交互地圖。其他兩種網絡地圖目前還比較少,設計、制作也還不太成熟,但卻是將來的發(fā)展方向。
3.網絡地圖的特點[2]
網絡地圖是一種電子地圖,是在計算機屏幕上顯示、閱讀和使用的,因此具有電子地圖的一般特點,即動態(tài)性、交互性和超媒體結構等特點。與一般的電子地圖相比,網絡地圖的動態(tài)性、交互性與超媒體結構具有更進一步的涵義,并且由于網絡地圖是在Internet上傳播的,因此,網絡地圖還具有廣泛的用戶群體及易于下載傳播的特點。
1、動態(tài)性
網絡地圖具有實時動態(tài)地表現地球信息的能力。網絡地圖的動態(tài)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網絡地圖的內容可以實時動態(tài)地更新,而不只是利用閃爍或動畫來實現表現形式的動態(tài)變化,這是一般電子地圖所不具備的。另一個是由于WWW本身的特點,網絡地圖不是永久固定存在的實體,今天還在網上的地圖,明天可能就不見了。當然,網絡地圖也具備一般電子地圖所具有的通過閃爍或動畫來體現地圖動態(tài)性的特點。
2、交互性
由于Internet具有交互性的特點,網絡地圖比一般的電子地圖具有更多的交互性。
網絡地圖的交互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網絡地圖可以實現個性化服務,根據不同用戶所提出的要求,可以定制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網絡地圖,為不同的用戶提供滿足他們各自需求的網絡地圖;二是網絡地圖具有交互制圖的功能,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與愛好,在網絡地圖上加點、畫線,打開或關閉某些圖層,并把這些結果保存下來,或打印輸出或用email發(fā)送給親朋好友;三是網絡地圖具有數據庫查詢功能,可以進行點查詢與線路查詢。
3、超媒體結構
網絡地圖采用超媒體結構,可以將分散在不同信息塊間的信息進行存儲、檢索和瀏覽。網絡地圖不是整屏顯示的,而是將屏幕分割為若干個功能區(qū),地圖顯示區(qū)只是其中的一個,同時,為了提高網絡地圖的下載速度,地圖顯示區(qū)往往是比較小的,在這么小的顯示范圍內難以顯示很多的地圖內容,因此,常常采用超鏈接的方法,將地圖或文字信息組織在一起,或將一幅地圖的內容分成幾個部分,通過超鏈接將需要的內容顯示出來。此外,網絡地圖可以在圖形上實現超鏈接其他相關信息的網頁,通過點擊鏈接,直接進入相關單位的介紹網頁。
4、簡便快捷的地圖分發(fā)形式
Internet為地圖用戶提供了更加快捷的地圖傳播方式及不同形式的人機交互。網絡地圖使公眾更易于低成本、高效率地獲取地圖,具有更高的實用價值。
4.網絡地圖的功能[2]
網絡地圖雖是電子地圖的一種,但其功能卻遠遠強于一般的電子地圖。網絡地圖一般包括圖形操作、地圖查詢、統(tǒng)計分析和超鏈接網頁等功能。
1、圖形操作功能
包括點放大和縮小、框選放大和縮小、漫游、全圖顯示、改變視野、圖層控制、鷹眼、前后視圖、刷新地圖等,能方便地實現對圖形的放大、縮小、全圖顯示、漫游、平移等基本的圖形操作。
2、地圖查詢功能
通過將地圖信息按類型、區(qū)域、不同的主題等進行分類,采用圖層控制的方法來快速地實現目標的查詢,進行定點顯示和提供詳細信息。查詢功能主要包括模糊查詢、最短路徑、公交換乘、行車路線、點圖查找、查找最近、周邊環(huán)境、地圖定位等。
3、交互制圖功能
具有交互制圖功能的網絡地圖,用戶可以在網絡地圖上任意地加點、畫線,可以保存地圖和清除地圖。
4、統(tǒng)計分析功能
測距功能用來測量地圖上點與點之間的距離,能方便地實現兩個或多個給定地點問距離的測量。最短路徑分析功能提供任意兩個地點的最短路徑。此外,還有確定點位經緯度坐標、量算面積等功能。
5、超鏈接網頁功能
網絡地圖可以作為其他信息的界面,在圖形上實現超鏈接其他相關信息的網頁,通過點擊鏈接,直接進入相關單位的介紹網頁。該功能使用戶操作更加直觀、方便、形象。
5.網絡地圖的設計[2]
網絡地圖的設計對地圖學者而言是一個全新并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網絡地圖的設計既要遵循紙質地圖和一般電子地圖的設計原則,又要充分考慮網絡自身的特點。網絡地圖設計的基本原則:一是內容的科學性;二是界面的直觀性;三是地圖的美觀性;四是使用的方便性。因此,網絡地圖的設計應重點從地圖的界面設計、圖層設計、符號設計和色彩設計這四方面來考慮。
1.界面設計
界面是網絡地圖的外表,一個專業(yè)、友好、美觀的界面對網絡地圖是非常重要的。但好的界面并不意味著花里胡哨,而是體現在其易用、美觀和人性化的設計上。
網絡地圖的界面設計一般說來應遵循以下原則:
1)專業(yè)網站上的網絡地圖和作為其他信息用戶界面的網絡地圖,在界面設計上應各有側重
對于專業(yè)網站的網絡地圖而言,其設計應盡可能多地表現地圖豐富的內容,因而,網絡地圖的地圖顯示區(qū)應設計得大一些,通常整網頁都是網絡地圖,沒有其他無關信息,其界面包括工具條、查詢區(qū)等部分。點擊圖上的任意一個位置,則通過與之對應的其他鏈接地圖,來顯示該位置的詳細信息,這種網絡地圖主要還是以地圖圖形的方式向用戶提供信息。
而作為其他信息用戶界面的網絡地圖,它的作用只是協(xié)助用戶了解該界面上其他信息的空間位置或空間關系,用戶需要了解哪一點位的信息,只需點擊圖上這一點即可,這些信息主要是以一些文字的形式展現在用戶的面前,針對以上特點,在設計時,網絡地圖只能占據整個網頁的一小塊空間,不能喧賓奪主。
2)同一網站上的網絡地圖在界面設計上應有統(tǒng)一的風格
對于一個有多個網絡地圖產品的地圖學網站來說,風格統(tǒng)一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響到用戶對該網站的總體印象。風格統(tǒng)一是一個范圍的概念,它包括網絡地圖的界面、工具條及符號的用色、布局風格等多方面的內容??刂坪眠@些方面,使其標準化是做到風格統(tǒng)一的根本方法。
3)網絡地圖界面的布局應以操作方便、視覺平衡、美觀大方為基本原則
網絡地圖界面的布局是指界面上各功能區(qū)的排列位置。通常情況下,為方便網絡地圖的操作,工具條宜設置在地圖顯示區(qū)的上方。圖層控制欄,可以設在地圖顯示區(qū)左邊,也可設在顯示區(qū)的右邊。而查詢區(qū)與圖層控制欄則最好分別置于顯示區(qū)的兩側,以使界面達到視覺平衡的效果。
為了讓地圖有較大的顯示空間,可以設計隱藏工具欄,將暫時不需要的工具欄隱藏起來,需要的工具欄顯示,這樣就可以方便用戶看清楚地圖。
2.圖層顯示設計
網絡地圖的諸多功能區(qū),使得地圖顯示區(qū)所占的屏幕范圍較小,此外,盡管矢量地圖可以無級縮放,但對具體的圖層,僅在一定視野范圍內的顯示才是有意義的。如果沒有進行視野顯示的控制或內容分層顯示,用戶將無法得到有用的信息,而且為完成每次顯示,計算機用于空間對象的坐標轉換和圖形生成的時間也較長。所以在網絡地圖的設計中,應針對不同用途的圖層選擇不同的視野顯示范圍,使有用信息得到突出顯示,而且能加快顯示和處理的速度。
圖層顯示設計時應根據地圖的用途來選擇不同的圖層顯示方法。圖層顯示有兩種不同的方法,一個是圖層選擇方法,將所有專題要素用圖層選擇的辦法讓用戶自己決定顯示哪個圖層,另一個是圖層顯示控制,按視野范圍控制圖層的顯示,也有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的。一般說來,第二種辦法是按信息的主次關系來決定的,重要的信息先顯示,次要的信息后顯示。至于選用哪種方法要根據地圖的用途來選擇。一般說來,城市交通旅游圖,表示的專題要素較多,包括諸多的城市公共設施,采用圖層選擇的方法,效果較好,而且可以使用象形符號,避免幾何符號太少,難以區(qū)分專題要素的問題;而有些地圖內容較為單一,或比例尺較小,如奧發(fā)鐵路通、奧發(fā)公路通,可以采用視野控制的方法來達到內容分層顯示的目的。
3.符號與注記設計
網絡地圖符號和注記的設計要遵循以下原則:
1)基礎地理底圖符號盡可能與紙質地圖或一般電子地圖的符號保持一定的聯(lián)系
這種聯(lián)系便于網絡地圖符號的設計,也有利于用戶閱讀的聯(lián)想性。但這種聯(lián)系并不否認符號設計的創(chuàng)造性,尤其是某些原來就不便于數字表達和屏幕圖形顯示的符號,在設計時就沒有必要勉強保持這種聯(lián)系。
2)符號設計要遵循精確、綜合、清晰和形象的原則
精確指的是符號要能準確而真實地反映地面物體或現象的位置,即符號要有確切的定位點或定位線;綜合指的是所設計的符號要能反映地面物體一定的共性;清晰指的是符號的尺寸大小及圖形的細節(jié)要能在距屏幕要求的距離范圍內能清晰地辨認出圖形。形象指的是所設計的符號要盡可能與實地物體的外形輪廓相似,或在色彩上有一定的聯(lián)系,如醫(yī)院用紅十字符號表示,電子電器用一個電視機符號表示,以利于閱讀和記憶。
3)符號與注記的設計要體現邏輯性與協(xié)調性原則
邏輯性體現在同類或相關要素的符號在形狀或色彩上有一定的聯(lián)系,如醫(yī)院與藥店,都用十字符號,用不同的顏色來區(qū)分,大專院校與中小學校用不同顏色的字母符號“文”來表示;協(xié)調性體現在注記與符號的設色盡可能一致或協(xié)調,以利于將注記與符號看成一個整體。
4)符號的尺寸要根據視距和屏幕分辨率來設計
由于網絡地圖的顯示區(qū)較小,符號尺寸不宜過大,否則會壓蓋其他要素,但如果尺寸過小,在一定的視距范圍內看不清符號的細節(jié)或形狀,符號的差別也就體現不出來。點狀符號的尺寸應保持固定,最好不要隨地圖比例尺的變化而變化。
5)合理利用敏感符號和敏感注記
敏感符號與敏感注記的使用,可以減少圖面載負量。但有些重要的點狀符號可以不使用敏感注記,而直接注記在圖面上,這樣既可以突出該要素,又可以活躍圖面效果。
6)重點要素用閃爍的符號來加以強調
閃爍的符號易于吸引注意力,特別需要強調的要素可以使用閃爍符號,但一幅地圖上不宜設計太多的閃爍符號,否則將適得其反。
4.色彩設計
網絡地圖的色彩設計最重要的是整體色彩的協(xié)調,要達到這一點應遵循下面的原則:
1)利用色彩三屬性來表示要素的數、質量差異
不同類要素可采用不同的色相表示,但一幅網絡地圖所用的色相數一般不應超過5~6種;用相同色相、不同的飽和度和亮度來表示同類不同級別的要素,一般來說,等級數不應超過6~7級。
2)符號的設色應盡量參照習慣用色,所選色應協(xié)調
這些習慣用色有:用藍色表示水系,棕色表示山地,黃色和棕褐色表示無植被的干燥區(qū),用綠色表示綠地,用紅色表示醫(yī)院等。
3)界面的色彩設計應能體現地圖的整體風格,并以突出地圖內容為原則
網絡地圖的界面占據屏幕的相當一部分面積,其色彩設計應能體現網站或網絡地圖的整體風格。地圖內容的設色以淺淡為主時,界面的設色則應以較暗的顏色,以突出地圖顯示區(qū);反之,則以較淺淡的顏色。
4)面狀符號或背景色宜采用飽和度較低的色彩
面狀符號或背景色的設色決定了一幅網絡地圖的色彩風格,可以使用濃艷或淺淡的色彩風格,但色彩的飽和度不宜太高。
5)點狀符號和線狀符號與面狀符號的色彩要有較大的反差
點狀符號和線狀符號必須以較強烈的色相表示,使它與面狀符號或背景色有清晰的對比。點狀符號之問、線狀符號之間的差別主要采用色相的變化來表示。
6)注記的色彩應與所注物體的符號有一定的聯(lián)系
注記應與符號的色彩用同一色相或用類似色,避免用對比色。敏感注記的設色則可以整幅地圖統(tǒng)一。在深色背景下注記的設色可淺亮些,而在淺色背景色下注記的設色則要深一些,以使注記與背景有夠的反差;若背景色較深,而注記的色彩選用較深時,也可利用Halo字體使注記加上一白邊,以突出注記。
總之,設計網絡地圖時,應當從地圖的科學性、直觀性、美觀性和使用的方便性等方面來考慮,將地圖學知識和美學知識融于一體,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