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世界觀

1.什么是世界觀

世界觀,也叫宇宙觀,是一個人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觀建立于一個人對自然、人生、社會和精神的科學的、系統(tǒng)的、豐富的認識基礎上,它包括自然觀、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世界觀不僅僅是認識問題,而且還包括堅定的信念和積極的行動。

2.世界觀的產生和形成

世界觀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和對社會存在的反映,同時任何世界觀的形成和確立都要利用先前遺留下來的現成的思想材料,這樣,新世界觀和舊世界觀之間存在著某種歷史的繼承關系。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態(tài)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終是由世界觀決定的。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可以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提供正確的方法,錯誤的世界觀則會給人們的實踐活動帶來方法上的失誤。

世界觀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產生和逐漸形成的。人們在實踐活動中,首先形成的是對于現實世界各種具體事物的看法和觀點。久而久之,人們逐漸形成了關于世界的本質、人和客觀世界的關系等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這就是世界觀。一般說來,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并以此來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在階級社會里,世界觀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不同階級的人們會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各種世界觀的對立和斗爭,歸根到底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不同的世界觀會指導人們采取不同的行動,從而對社會的發(fā)展起著促進或阻礙作用。

3.世界觀的類型

世界觀主要有兩種根本對立的類型:即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

唯物主義世界觀承認世界的物質性、客觀性,承認人的精神、意識是由物質衍生出來的,它有三種基本形態(tài):樸素唯物主義世界觀、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即馬克思主義世界觀。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是一種徹底的唯物主義世界觀,也是唯一科學的世界觀,它堅持在自然觀領域,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在社會歷史領域,堅持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并始終堅持用普遍聯系、變化發(fā)展的觀點解釋和把握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的種種事物和現象,從而實現了唯物倫與辯證法、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tǒng)一。因此,我們必須要堅持和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4.世界觀的階級性

世界觀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不同的階級會有不同的世界觀:資產階級的世界觀就是要維護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就是要推翻資產階級的剝削制度,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平等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制度。資產階級世界觀所信奉的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哲學;無產階級世界觀所信仰的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這兩種世界觀總是在不斷斗爭,總是相互對立的。

5.世界觀的影響

此一名詞指稱對于世界作為人類實作以及人類存有的中介性,即一個綜合意見的集合。世界觀作為框架影響人類的知覺和經驗,以及社會的許多層次:知識、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科學和道德。

舉例來說,對于因果關系的理解的世界觀有各式各樣的面貌,它可能是單向的,或循環(huán)的,或是螺旋性的。這樣一個認知結構便反映了對于世界的不同系統(tǒng)性理解,在中文中,我們指稱這樣的世界觀為世界史觀。一個單向的世界史觀會是一種一神教的觀點,認為世界歷史只有一種方向,世界有究極的初始狀態(tài),并且將會在某個時間點結束,如同基督教所說“我是開始亦是終結”,回教亦有相同觀點。而循環(huán)史觀則認為世界的狀態(tài)是系統(tǒng)性而不斷循環(huán)的,如同四季不斷更迭,例如祆教、波斯拜日教和印度教。

對于因果關系的世界觀理解不只影響宗教傳統(tǒng),還有人類思想的其他層面,例如歷史的目的、政治和經濟理論、還有許多其他系統(tǒng)性思想:民主、獨裁、無政府主義、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有了線型史觀和非線型史觀的不同理解,便會產生在科學思考上各具特征的抽象機構。舉例來說,對于世俗普遍行動和事件的不同理解,便會產生決定論和自由意志的種種對立。自由意志的世界觀認為,世界的原則是簡單的法則,他們總是維持穩(wěn)定不變,在科學上它們稱作經驗主義;相反地,決定論的世界觀認為世界的原則是由動態(tài)的系統(tǒng)組成,在科學方法上稱作理性主義。

某些形式的哲學自然主義和唯物論反對實體會因為本身的限度而無法從事自然科學的命題,他們認為科學方法是最可信賴、建立模型以理解世界的最佳方法。

6.世界觀和認知哲學

世界觀是認知哲學和generative science中的重要概念。這個詞表達的是人所擁有的廣泛世界的認知,而這源于他們對于這個世界的獨特經驗,或者更狹義地說,是民族經過長久時間以來對于世界的詮釋。人的語言即反映了他們的世界觀,這個意義由一些語言學的層次上展開,語句上的結構、無法翻譯的內涵和它的外延。

一個以世界觀繪成的世界地圖將會跨越政治領域的障礙,因為世界觀除了是人類政治活動的產物之外,同時也是共同人類經驗、地理區(qū)域、自然氣候條件、可用的經濟資源、社會文化系統(tǒng)和語言系族的產物。人口遺傳學者路易吉·路卡·卡瓦利-斯福扎便指出了人類基于血緣和語言而開展出來的共同文明進化的理論。

一個世界觀的地圖將會更加接近世界的語族地圖。

7.世界觀和其他學科

世界觀可以一個穩(wěn)定(或說大多相同)和整體性的知覺來描述一個存(existence),并且提供一個生產、維護和應用知識的框架。

班哲明·沃夫的薩丕爾-沃夫假說指出了語言的句法語義結構乃是人們世界觀最重要的基礎,這透過對于對世界的因果關系知覺的組織化、以及語言對于事物的分類來達成。由于語言的分類乃是世界觀與因果關系的表現,它便同樣影響能社會知覺,隨后造成在語言與知覺兩者之間,不斷互動的過程。

這個理論(或說假說)在1940年代廣泛受到歡迎,但是十年后便不再流行,直到1990年代有了新的研究,荷蘭的馬克士普朗克心理語言學研究所的史蒂芬·列文森和他的團隊找到新的資料支持所謂的“語言相對論”。另外史丹佛大學的Lera Boroditsky也使得這個理論受到某些重視。

整合世界觀的建構開始于各種不同世界觀提供給我們的知識碎片:不同的科學原則、任何系統(tǒng)性的知識。它由世界上各式各樣的文化給予的不同觀點進行整合。這便是Center Leo Apostel for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的研究主題。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