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總成本
1.什么是長期總成本
長期總成本是指廠商在長期中在各種產量水平上通過改變生產規(guī)模所能達到的最低總成本,是由產量水平和生產規(guī)模共同決定的。長期總成本函數可以表示為:LTC=LTC(Q)。
從長期看,生產者的生產決策不會受如短期中固定要素等條件的限制,這樣,在市場容量允許的情況下,廠商將選擇一個在長期中成本最低的生產規(guī)模,在這一生產規(guī)模下組織生產。當然,廠商一旦確定了一個生產規(guī)模,即轉入短期,在該生產規(guī)模的限制下選擇最優(yōu)的產出水平,因此每一個生產規(guī)模實際上代表了一條短期成本曲線,長期中選擇生產規(guī)模即是選擇了一條短期成本曲線。[1]
2.長期總成本曲線的推導[2]
(1)由短期總成本曲線的包絡線推出。長期總成本是無數條短期總成本曲線的包絡線。在短期內,對于既定的產量(如不同數量的訂單),由于生產規(guī)模不能調整,廠商只能按較高的總成本來生產既定的產量。但在長期內,廠商可以變動全部的生產要素投入量來調整生產,從而將總成本降至最低。從而長期總成本是無數條短期總成本曲線的包絡線。
如圖所示,假設長期中只有三種可供選擇的生產規(guī)模,分別由圖中的三條STC曲線表示。這三條STC曲線都不是從原點出發(fā),每條STC曲線在縱坐標上的截距也不同。從圖中看,生產規(guī)模由小到大依次為STC1,STC2,STC3。現(xiàn)在假定生產Q2的產量。廠商面臨三種選擇:第一種是在STC1曲線所代表的較小生產規(guī)模下進行生產,相應的總成本在d點;第二種是在STC2曲線代表的中等生產規(guī)模下生產,相應的總成本在b點;第三種是在STC3所代表的較大生產規(guī)模下,相應的總成本在e點。長期中所有的要素都可以調整,因此廠商可以通過對要素的調整選擇最優(yōu)生產規(guī)模,以最低的總成本生產每一產量水平。在d,b和e三點中b點代表的成本水平最低,所以長期中廠商在STC2曲線所代表的生產規(guī)模生產Q2產量,故b點在LTC曲線上。這里b點是LTC曲線與STC曲線的切點,代表著生產Q2產量的最優(yōu)規(guī)模和最低成本。通過對每一產量水平進行相同的分析,可以找出長期中廠商在每一產量水平上的最優(yōu)生產規(guī)模和最低長期總成本,也就是可以找出無數個類似的b(如a和c)點,連接這些點即可得到長期總成本曲線。
(2)由企業(yè)的擴展線推出。因為擴展線本身就表示:對于既定的產量,使成本最小的兩種生產要素最佳組合投入點的軌跡。而“兩種生產要素最佳組合投入”就是一個長期的概念。于是,將產量點以及對應于產量點所得到的成本點(可以通過w·OB或r·OA算出)在坐標圖上描出,即可得到長期總成本LTC曲線。說明長期總成本曲線如何從生產擴展線中推導出來的,對理解長期成本概念很有幫助,如圖所示。
從前面的分析中可知,生產擴展線上的每一點都是最優(yōu)生產要素組合,代表長期生產中某一產量的最低總成本投入組合,而且長期總成本又是指長期中各種產量水平上的最低總成本,因此可以從生產擴展線推導長期總成本曲線。
以圖中E1點為例進行分析。E1點生產的產量水平為50單位,所應用的要素組合為E1點所代表的勞動與資本的組合,這一組合在總成本線A1B1上,所以其成本即為A1B1所表示的成本水平,假設勞動價格為w,則E1點的成本為w·OB1。將E1點的產量和成本表示在圖(b)中,即可得到長期總成本曲線上的一點。同樣的道理,找出生產擴展線上每一個產量水平的最低總成本,并將其標在圖(b)中,連接這些點即可得到LTC曲線。
由此可見,LTC曲線表示廠商在長期內進行生產的最優(yōu)生產規(guī)模和最低總成本。
要注意的是:
①LTC相切于與某一產量對應的最小的STC曲線,在切點之外,STC都高于STC。
②LTC從原點開始,因不含固定成本。
③LTC曲線先遞減上升,到一定點后以遞增增長率上升。
3.長期總成本與短期總成本的基本區(qū)別[3]
在短期中,至少有一部分投入要素是不變的,因此可以將企業(yè)成本分成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部分。而在長期中,所有的投入要素都是可變的,所以長期中沒有固定成本,如圖所示。把生產過程分成長期與短期的主要原因在于:①企業(yè)在短期內不能輕易處置像廠房、機器那樣的投入要素,這種投入要素的變動需要時間和代價;②企業(yè)在短期內不能輕易處置屬于專門化的設備;③投入要素具有不可分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