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演講稿

百科 > 公文 > 演講稿

1.什么是演講稿

要了解演講稿,首先要正確認識演講。演講顧名思義,就是“講”和“演”,一般的講話,不算演講,因為它只有聲音,沒有姿態(tài),動作,演講是演和講的配合,因此,演講是語言和動作配合起來表達的一種宣傳藝術。公共關系演講則是在公關活動中,公關人員為了樹立組織形象,爭取公眾的了解,支持,面向公眾,在特定場合發(fā)表的公開演講。演講稿正是據此而寫的書面文稿,一般在集合,會議等公開場合發(fā)表。[1]

演講稿也叫演說辭演講詞,它是在較為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眾場所發(fā)表的講話文稿。演講稿是進行演講的依據,是對演講內容和形式的規(guī)范和提示,它體現著演講的目的和手段,演講的內容和形式。演講稿是人們在工作和社會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文體。它可以用來交流思想、感情,表達主張、見解;也可以用來介紹自己的學習、工作情況和經驗……等等;演講稿具有宣傳、鼓動、教育和欣賞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以及讀者,使他們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

2.演講稿的種類

演講按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分成很多種類型,譬如領導人演講、競賽性演講、論辨性演講、競選演講、就職演說等。我們從內容性質的不同,把演講稿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政治鼓動類

政治鼓動類是指政治家或代表某一權力機構的要員闡述政治主張和見解的演講稿。各級領導的施政演說,新當選的領導人的就職演說,政治家的競選演說等等,都屬于這一類型。著名的范例有《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講》、《丘吉爾在美國圣誕節(jié)的即興演講》以及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等。

政治類演講稿有三大特點:

1)話題的政治性。這類演講涉及的往往是重大的政治問題,關系到國家、政黨、民族以及改革、和平與進步等。演講者要表明自己的政治傾向,宣傳自己的政治觀點,力求正確把握歷史的發(fā)展方向。

2)內容的鼓動性。這類演講是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務的,通過演講,讓聽眾了解自己的施政綱領或政治觀點,從而獲得理解和支持,這是最基本的演講目的。因此這類演講,都要具備強烈的鼓動性、感召力和說服力。

3)嚴謹的邏輯性。政治鼓動類的演講稿,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顯示出無懈可擊的邏輯力量,只有這樣才能使聽眾口服心服,才能贏得聽眾的理解和支持。

2、學術交流類

學術演講稿是傳播、交流科學知識、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的演講文稿。隨著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四化建設的需要,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的日益增多,學術演講或學術報告的活動也越來越多。不僅專業(yè)科學技術工作者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學術活動,進行學術演講,一些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的領導也要經常參加學術類的活動,也要是科學技術方面的內行。因此,學術演講稿具有廣闊的應用范圍。

學術演講稿具有下列特點:

1)學術性。所謂學術性,首先是指討論的問題是科學性的,而不是社會性的。其次,是對某一學科領域中的現象或問題的系統(tǒng)剖析和闡述,能夠揭示事物的本質及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2)創(chuàng)造性。所謂創(chuàng)造性,就是對科學問題有獨特的發(fā)現和獨到的見解。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有所前進,而不是原地踏步。因此,學術類演講不能泛泛地講一般的知識,而要有自己的新材料、新方法、新見解。

3)通俗性。學術演講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它要涉及到許多有關復雜抽象的科學道理和不易被一般人所理解的專業(yè)術語,這樣就給聽眾對演講的內容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另外,演講這種口頭傳播方式稍縱即逝,不能像閱讀文章那樣反復咀嚼,這樣也影響傳播的效果。為此,撰稿時要對某些專業(yè)知識進行必要的注解,要把抽象深奧的科學道理表達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3、思想教育類

思想教育類的演講稿是針對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思想動態(tài)、思想傾向和思想問題,以真切的事實、有力的論證、充盈的感情來謳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引導聽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激勵聽眾為崇高的理想、事業(yè)而奮斗。這類演講稿適用于演講比賽、主題演講會、巡回報告等。

思想教育類的演講稿有以下特點:

1)時代性。思想教育類的演講稿所涉及的內容大都是現實生活中比較突出的問題,都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撰寫這類演講稿時,要把握時代精神,如實宣傳現實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風尚。

2)勸導性。思想教育類演講的目的是勸說、引導、警示,讓人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好每一步。為此,演講者要站在特定的立場上,通過大量翔實的材料,具體生動地闡明自己的觀點,使聽眾在不自覺中受到感染,并引起思想上的共鳴。

3)生動性。思想教育類的演講,并不是用抽象的說教方式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而是運用具體生動的事例和形象直觀的表達,去打動聽眾,使之自覺自愿地接受演講者的觀點。

3.演講稿的作用

演講未必都使用演講稿,不少著名的演講都是即興之作,由別人經過記錄流傳開來的。但重要的演講最好還是事先準備好演講稿,因為演講稿至少有兩個方面的作用:

1、通過對思路的精心梳理,對材料的精心組織,使演講內容更加深刻和富有條理。

2、可幫助演講者消除臨場緊張、恐懼的心理,增強演講者的自信心。

4.演講稿的特點[1]

演講稿作為聲形俱備的藝術,有它自己的特點。

1、針對性

演講稿是根據社會的客觀需要和聽眾的要求來安排內容的。如著名愛國人士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講》的內容就是針對性非常強的。他針對的社會現實就是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因積極參加愛國民主斗爭,被國民黨特務殺害,引起公憤;他針對的聽眾是昆明1000多名青年學生,他們要求民主,和平,反對內戰(zhàn)。對李公仆的被殺害,義憤填膺,怒火中燒。正因為此,聞一多的演講才引起了聽眾的共鳴,博得最熱烈的掌聲。

2、傳聲性

演講是將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因此傳聲性是它的重要特點,演講是用豐富多變的聲音來表達復雜多變的感情,用不同的聲調表達前后意思的連接,承轉,借助聲音的輕重和重復來強調重點,這就要求演講稿的語言必須簡短明了,句式必須富有變化,行文要自然流暢,這樣在口頭表達時才能作到聲調的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如聞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講》中,多為簡短,急促的句子,而且越講到激動之處,句子越短,越有力。

3、情感性

演講本身是一種有聲的感染藝術,它需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要作到這一點,演講者必須把自己的情感蘊涵在演講詞中,然后用聲音抒發(fā)出來,這樣才能感染人,打動人。

4、演示性

演講是“演”和“講”的統(tǒng)一體。既要向觀眾傳輸有聲語言,又要把自己的態(tài)度、姿勢展現給觀眾,因此具有極強的表演色彩。這就要求演講者不僅要注重口頭語言的表達,而且要運用各種技巧,以達到較好的效果。

5.演講稿的寫作方法[1]

演講稿的結構和一般文章大致相同,有標題,開頭,主體和結尾四部分。

1、標題

標題應是演講者和聽眾思想溝通的共鳴點,是聽眾選擇是否聽講的關鍵。它往往是論題的直觀表達。題目的確定與演講的論題,內容,形式,風格息息相關。一個新穎而富有影響力的題目,不僅能在演講前激發(fā)起聽眾的興趣,而且在演講后留給聽眾深刻的印象,甚至稱謂警句廣為流傳。因此,演講者應選取一個有吸引力的標題。

2、開頭

演講的開頭也稱“開場白”,“開始語”。是演講的“第一印象”。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次活動開始時的二、三十分鐘時人思想最集中,也就是最注意的時候,因此,開頭在演講中占有重要地位,演講的開頭因人而異,因題而異。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開頭方式:

1)以幽默方式開頭。演講時以幽默的方式開頭,往往妙趣橫生。 既語帶雙關,又不失犀利,讓聽眾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開始接受演講內容。有位黑人先生面對他的白人聽眾的第一句話是:

“女士們,先生們,——我來到這里,與其說是發(fā)表講話,還不如說是給這一場合增添了一點‘顏色’?!?

聽到這里,聽眾們都開懷大笑。從這個開頭我們看出,幽默是演講者與聽眾之間溝通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它縮短了演講者與聽眾的距離,同時又為演講者本人爭取到了更多的支持者。

2)以設問或祈使的方式開頭。這種開頭往往設置一個懸念,以引起聽眾的思考,從而使聽眾變被動為主動。如有一篇演講稿開頭是這樣寫的:

“年輕的朋友,如果在你的面前,同時有金錢,愛情,知識,名譽,你準備選擇哪一樣呢?”

再比如中國演講家馬相佰在第七次國難演說中的開頭是這樣的:

“諸位,時間不早了,醒一醒!醒一醒!”

這樣的開頭引人深思,發(fā)人深省,為演講的成功打好了基礎。

3)以交代背景的方式開頭。這種開頭主要通過交代發(fā)表演講的條件,歷史條件以及各種聯系,讓聽眾更好地了解演講的內容。如鄧小平1984年11月1日在中央軍委座談會的講話,開頭是這樣的:

“從這次國慶閱兵講起吧,我不是講閱兵如何,這次閱兵是不錯的,國內國外反映都很好。我說有個缺陷,就是80歲的人來檢閱部隊,本身就是一個缺陷……”

4)以揭示主體的方式開頭。這種開頭,一開始就用簡潔的語言把演講的主體展示在聽眾面前。如,斯大林1924年1月26日在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的演講的開頭:

“同志們,我們共產黨人是具有特殊性格的人,我們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

3、主體

演講稿的主體就是演講的中心內容所在,一篇演講稿是否內容充分,論證嚴密,主要看這部分寫得怎樣,總的要求是:

1)主題突出。運用多種論據,調動各種手法,證明中心論點,突出主題,層次清晰,多層次之間要靠邏輯關系聯系起來,注意過渡自然,銜接緊密,渾然一體。

2)行文起伏。演講不能平鋪直敘,羅列數據,要采用各種技巧,使行文富有變化,波瀾起伏。

3)材料生動。選擇材料應具體生動,忌用空洞的說教。

4)結構簡單。演講的結構不能太復雜,因為演講的內容是通過語言傳達給觀眾的,太多,太復雜的結構會引起聽眾的反感,所以演講稿不宜寫得過長,適可而止。

4、結尾

演講的結束語應給聽眾以深刻的印象。結束語的寫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總結式結尾。這種結尾就是把演講的主要內容加以概括,使聽眾加深印象。如,毛澤東在延安紀念魯迅逝世周年大會上的演講《論魯迅精神》的結尾:

綜合上述幾個特點,形成一種偉大的“魯迅精神”,魯迅的一生就貫穿了這種精神。所以他在文藝上成了一個了不起的作家,在革命隊伍中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很老練的先鋒分子,我們紀念魯迅,就要學習魯迅的精神,把它帶到全國各地的抗戰(zhàn)隊伍中去,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斗。

2)呼吁式結語。這種結尾是用感情激昂,動人心弦的語言對觀眾進行呼吁,并指明具體的行動方向來結束演講。如美國著名的政治家、鼓動家裴特瑞克?亨利在弗吉尼亞州議會上的演講《自由的呼聲》的結尾:

“先生們,一切緩和事態(tài)的企圖都是徒勞的,有些先生們也許仍在一再鼓吹和平——但現在已經沒有和平?!艿纳系郯。@事斷斷不可。我不知他人在這件事上有何高策,但是對我自己來說,不自由,毋寧死!”

3)借用式結尾。這種結尾是借用名人的話或詩歌來結束演講。它可以把演講推向高潮,給演講者的思想提供最強有力的證明。如郭沫若《科學的春天》演講結尾:

“春天剛剛過去,清明即將到來?!粘鼋t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革命的春天;這是人民的春天;這是科學的春天;讓我們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

4)對比式結語。這種結尾就是運用對比的方式來結束演講,它可以使聽眾從對比中得到鑒別,更具有征服觀眾的力量。

6.演講稿的例文

例文1:

葛底斯堡演講
 林肯

87年以前,我們的先輩們在這個大陸上創(chuàng)立了一個新國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來平等的原則。

現在我們正從事一場偉大的內戰(zhàn),以考驗這個國家,或者說以考驗任何一個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則的國家是否能夠長久存在下去。

我們在這個戰(zhàn)爭中的一個偉大戰(zhàn)場上集會。烈士們?yōu)槭惯@個國家能夠生存下去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們在此集會是為了把這個戰(zhàn)場的一部分奉獻給他們作為最后的安息之所。我們這樣做是完全應該而且非常恰當的。

但是,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說,這塊土地我們不能夠奉獻,我們不能夠圣化,我們不能夠神化。曾在這里戰(zhàn)斗過的勇士們,活著的和去世的,已經把這塊土地神圣化了,這遠不是我們微薄的力量所能增減的。

全世界將很少注意到、也不會長期記起我們今天在這里所說的話,但全世界永遠不會忘記勇士們在這里做過的事。

毋寧說,倒是我們這些還活著的人,應該在這里把自己奉獻于勇士們已經如此崇高地向前推進但尚未完成的事業(yè)。倒是我們應該在這里把自己奉獻于仍然留在我們面前的偉大任務,以便使我們在這些光榮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獻身精神,來完成那種他們已經完全徹底為之獻身的事業(yè);以便使我們在這里下定最大的決心,不讓這些死者白白犧牲;以便國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并且使這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長存。

例文2:

在美國度圣誕節(jié)的即興演講
丘吉爾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各位為自由而奮斗的勞動者和將士:

我的朋友,偉大而卓越的羅斯??偨y(tǒng),剛才已經發(fā)表過圣誕前夕的演說,已經向全美國的家庭致友愛的獻詞。我現在能追隨驥尾講幾句話,內心感到無限的榮幸。

我今天雖然遠離家庭和祖國,在這里過節(jié),但我一點也沒有異鄉(xiāng)的感覺。我不知道,這是由于本人母親的血統(tǒng)和你們相同,抑或是由于本人多年來在此地所得的友誼,抑或是由于這兩個文字相同、信仰相同、理想相同的國家,在共同奮斗中所產生出來的同志感情,抑或是由于上述三種關系的綜合??傊?,我在美國的政治中心地 ——華盛頓過節(jié),完全不感到自己是一個異鄉(xiāng)之客。我和各位之間,本來就有手足之情,再加上各位歡迎的盛意,我覺得很應該和各位共坐爐邊,同享這圣誕之樂。

但今年的圣誕前夕,卻是一個奇異的圣誕前夕。因為整個世界都卷入了一種生死搏斗之中,使用著科學所能設計的恐怖武器來互相屠殺。假若我們不是深信自己對別國領土和財富沒有貪圖的惡意,沒有攫取物資的野心,沒有卑鄙的念頭,那么我們今年的圣誕節(jié),一定很難過。

戰(zhàn)爭的狂潮雖然在各地奔騰,使我們心驚肉跳,但在今天,每一個家庭都在寧靜的、肅穆的氣氛里過節(jié)。今天晚上,我們可以暫且把恐懼和憂慮拋開、忘記,而為那些可憐的孩子們布置一個快樂的晚會。全世界說英語的家庭,今晚都應該變成光明的和平的小天地,使孩子們盡量享受這個良宵,使他們因為得到父母的恩物而高興,同時使我們自己也能享受這種無牽無掛的樂趣,然后我們擔起明年艱苦的任務,以各種的代價,使我們孩子所應繼承的產業(yè),不致被人剝奪;使他們在文明世界中所應有的自由生活,不致被人破壞。因此,在上帝庇佑之下,我謹祝各位圣誕快樂。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