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信息決策

百科 > 管理決策 > 信息決策

1.什么是信息決策[1]

信息決策是建立在信息或數(shù)據(jù)基礎之上的決策,是通過信息分析后運用價值準則所作出的有關決定。信息分析考慮更多的是方法問題,而信息決策考慮更多的是價值準則問題。價值準則對于行政決策來說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有的時候較為經(jīng)濟的決策方案卻并一定成為最終的行政決策方案,因為行政工作的根本前提是法律的規(guī)定,而不以產(chǎn)生經(jīng)濟效益為主要的考慮準則。這就是行政信息決策的基本價值準則與其他信息決策的不同之處。

2.信息決策的過程[2]

從宏觀講,信息決策就是制定政策;從微觀講,信息決策就是做出決定。

信息決策就是要對未來的方向、目標以及實現(xiàn)途徑做出決定,它是指個人或集體為了達到某一目標,借助一定的科學手段和方法,從若干備選方案中選擇或綜合成一個滿意合理的方案,并付諸實施的過程。著名學者H.A.西蒙認為信息決策過程主要由四個階段組成。

(1)情報活動:找出存在問題,確定信息決策目標,獲取相關信息。

(2)設計活動:擬訂各種備選方案

(3)選擇活動:從各種備選方案中進行選擇。

(4)評價活動:執(zhí)行所選方案,對整個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檢查和評價,將所得信息作為下次信息決策的參考,或者提出新問題,啟動新一輪信息決策過程。

西蒙的觀點一方面強調了實踐的意義,明確了信息決策的目的在于執(zhí)行,而執(zhí)行又反過來檢查信息決策是否正確;另一方面把信息決策看成是一個不斷循環(huán)的管理過程,即“決策一執(zhí)行一再決策一再執(zhí)行”的循環(huán)過程。此外,他還進一步認為:“決策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因素是信息聯(lián)系,信息是合理決策的生命線?!币簿褪钦f,不只是第一階段需要情報活動,每個階段都需要情報活動的參與。

這四個階段可以分成更詳細的九個步驟,即提出問題、確定目標、提出價值準則、擬訂方案、分析評估、選擇方案、實驗驗證、普遍實施和反饋檢驗,如圖所示。

Image:決策過程.jpg

1.提出問題

所有信息決策工作都從提出問題開始,一般通過尋找實際狀況與理想要求(或標準)之間的差距,來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這一步還需要恰當界定問題,即通過調查研究,分析問題產(chǎn)生的時間、地點、條件和環(huán)境等,明確問題的性質和特點,確定問題的范圍。

2.確定目標

信息決策目標的正確與否對信息決策的成敗關系極大。為確定信息決策目標,一般需要通過調查研究,找出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還要進行科學預測,以恰當判斷未來一段時間內(nèi)要達到的結果。

一般地,信息決策目標有三個特點:

(1)目標概念明確或信息決策目標數(shù)量化,這樣就能保證各方面對目標的理解相同;

(2)信息決策目標有時間限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

(3)信息決策目標有約束條件限制。

對于復雜的任務,信息決策目標常常具有層次性,有大目標(上一級目標),也有具體目標(下一級目標)。目標要分級落實,協(xié)調執(zhí)行。

此外,對于多目標的場合,常常遵循兩條原則:第一,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盡量減少目標個數(shù)。因為目標越多,選擇方案就越多,會增加選擇難度;第二,要分析各個目標的重要性大小,先集中力量實現(xiàn)重要性大的目標。

3.價值準則

價值準則是落實目標、評價和選擇方案的依據(jù)。這里所說的價值是指信息決策目標或方案的作用、效益、收益、意義等,一般通過數(shù)量化指標來反映,如產(chǎn)量、產(chǎn)值、成本、質量、效益等。價值準則的設定一般包括三個內(nèi)容。

(1)價值指標

價值指標一般有三類:學術價值、經(jīng)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每類價值又可以分為若干項,每項又可以分為若干條,構成一個價值系統(tǒng)。

(2)取舍原則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要同時達到整個價值系統(tǒng)的指標是困難的,因此,要規(guī)定價值的主次、緩急以及在相互矛盾時的取舍原則。

(3)約束條件任何信息決策都有一定的環(huán)境,要指明實現(xiàn)這些指標的約束條件。

4.擬定方案

備選方案的擬定是信息決策過程中關鍵的一步。這一步主要是根據(jù)信息決策目標和所掌握的信息資料進行的。在擬定備選方案時應注意三條原則:第一,盡可能多地列出集中可行的方案;第二,多種不同方案之間必須有原則上的區(qū)別;第三,要依靠專家或專門機構來進行,要廣泛運用智囊技術。

5.分析評估

在擬定一批備選方案后,按價值標準,對各種備選方案進行分析評估。一般有三種方法:經(jīng)驗評價法、數(shù)學分析法和實驗法。

經(jīng)驗評價法是用得較普遍的評價方法。特別是對復雜的信息決策問題,只能用經(jīng)驗評價法加以估計。但這種方法局限性較大,科學性較差。

數(shù)學分析法是對擬定的備選方案建立相應模型,并利用計算機等工具進行計算。該方法科學性較強,已成為方案評估的基本手段。

實驗方法能通過實驗過程獲取其他方法難以獲得的評價結果。

6.選擇方案

在分析評價備選方案后,需要對方案的選擇做出決斷,這是信息決策過程中關鍵的一步。方案優(yōu)選,必須有合理的選擇標準。一般來說,信息決策的目的是實現(xiàn)一定的信息決策目標,越是符合目標的要求就越好,這就是信息決策方案的價值標準。此外,在理論上人們追求最優(yōu)標準,但對于實際信息決策,絕對的最優(yōu)化是不存在的。西蒙提出一個現(xiàn)實的標準,即“滿意標準”,就是在現(xiàn)有條件下,把握追求一個滿意的結果。

7.實驗驗證

當方案選定之后,必須進行局部實驗,以驗證其方案運行的可靠性。在實驗驗證中,如果實驗成功,即可進入普遍實施階段;否則反饋回去,進行信息決策修正。

8.普遍實施

信息決策方案在局部實驗中能穩(wěn)定地取得較好效果后,就可以加以推廣,進行普遍實施。信息決策方案通過實驗驗證,可靠程度一般較高,但在實施過程中仍會發(fā)生偏離目標的情況。因此,需要加強反饋,不斷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保證方案的順利實施。

9.反饋檢驗

這一步驟也稱為“后評價”,是指信息決策實施后,應檢驗和評價實施的結果,檢驗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回顧整個信息決策過程,總結經(jīng)驗教訓,為今后的信息決策提供信息和借鑒,或者提出新問題,啟動新一輪信息決策。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