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策略
1.什么是認知策略
“認知策略”這個術語最初由布魯納(Bruner)于1956年在研究人工概念形成時提出的。直到70年代,加涅(Gagne)才在其學習分類中單列一類。但關于認知策略的定義,至今尚無統(tǒng)一的說法。有的把認知策略視為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過程的內部組織起來的技能(Gagne,1977),意在突出個體對自己內部的認知活動的調控。有的把認知策略視為“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術”(陳琦,1977),旨在強調其本質屬性仍為方法范疇。還有的把認知策略視為個人自主控制其內在心理活動歷程從而獲得新知識的一切方法(張春興,1994),同時兼具上述兩種觀點的要義,認知策略是優(yōu)化信息加工效果、提高加工效率的一種認知技能。它是認知領域中學習策略的最主要的成分。
2.認知策略的結構
認知策略主要由學習方法、學習的調控和元認知構成,這三個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密切關系。
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是指在信息的編碼、儲存、提取和運用等認知過程中的方法和技能。它包括有外部的方法如怎樣做筆記、內部的方法如怎樣進行想象;有單項的方法如網絡圖法,以及系統(tǒng)的方法如MURDER法。MURDER是英文首寫字母縮寫表示:激情(mood)、理解(understanding)、回憶(recall)、詳述(detail)、擴展(expand)、檢驗(review)。
學習方法是學習策略中最為基本的要素,它直接作用于認知過程的各個階段,指向和引起一定的認知加工,是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最直接的手段。按照認知加工構成的特點,學習方法還可以分為兩類:指向理解的學習方法和指向記憶的學習方法。前者強調對觀點之間聯系的理解,如提問法、筆記法和各種課文分析法;后者的作用在于對學習材料的儲存和提取,如劃線法、概述法和各種記憶術。學習方法必須在元認知和學習的調控作用下才能有效地操作和發(fā)揮作用。同時它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元認知和學習的調控。
學習的調控
學習的調控是詳述在一個連續(xù)不斷的學習活動中使用的調控學習行為,尤其是學習方法的選擇和使用的技能。它包括在學習前和學習中激活、維持注意和情緒狀態(tài);分析學習情境、提出與學習有關的問題和制定學習計劃;監(jiān)控學習過程;維持或修正學習行為;學習后評價學習效果,包括學習方法的效果。
學習的調控在認知策略結構中處于中介地位,它不直接作用于教學信息,但在元認知的作用下調控認知過程、認知方法,以及伴隨活動而產生的心理傾向等,是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間接手段。同時,它又在某種程度上受到學習方法的影響和制約,并反作用于元認知。例如,詳述使用學習方法的效果體驗或理解,可以通過學習的調控反饋給元認知,從而調整學生的部分元認知體驗和知識。而當學生經常使用有效的、受到控制的學習方法時,它就內化為自己內部的認知操作技能。
元認知
元認知(metacognition)指個體關于與自己或他人的認知活動的過程、任務、目標和方法等有關的知識和信息,或者說是學生對自己的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體驗。
元認知是整個學習策略結構的核心,也是這一結構的最高層次的調節(jié)機制。學習方法和學習的調控只是一種執(zhí)行的活動,而要自覺地、有計劃地執(zhí)行某種活動的首要條件,是要對活動中的各種因素及其相互間的關系有所認知和體驗。在學習中,就是要對學什么、如何學、何時學、為何學、學習受何因素影響等具有明晰的自我意識。所有這些都是在元認知作用下產生的。所以說,學習方法和學習調控的執(zhí)行過程是元認知活動的現實結果。正是由于學生的這種自覺意識能夠反映影響學習方法和學習調控的因素間的關系,才使有自覺特點的學習監(jiān)控活動成為可能。同時,隨著學生自我調控技能的發(fā)展,其元認知的知識和體驗也會不斷豐富和成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