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農產品加工

百科 > 加工貿易 > 農產品加工

1.什么是農產品加工[1]

農產品加工是指以農業(yè)生產中植物性產品和動物性產品為原料,通過一定的工程技術處理,使其改變外觀形態(tài)或內在屬性的物理及其化學過程。同時也是通過一定的技術處理,使其由初級產品轉變?yōu)橹瞥善罚B接農業(yè)生產與居民消費的經營過程。目前,農產品中直接能夠進入生活消費及工業(yè)生產的種類并不多,因此,農產品加工是不可或缺的產業(yè)。

農產品加工作為農業(yè)產業(yè)的延伸和農產品價值增值的過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擴大農產品市場,促進農產品市場營銷。如柑橘和紅薯是湖北丹江口市的兩大“寶”,近幾年,由于柑橘沒有深加工企業(yè),僅靠銷售鮮果,市場售價曾一度由以前的每公斤1.2元跌至0.2元,產業(yè)發(fā)展走入低谷;而以前無人問津的紅薯,由于培植4家紅薯粉條加工企業(yè),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身價也倍增,農民嘗到了甜頭。

2.農產品加工的層次[2]

按農產品加工的深度,可分為初加工和深加工。農產品加工可劃分為4個層次:

Image:農產品加工層次.jpg

3.農產品加工形式[2]

依據農產品的加工形式,制定農產品加工策略。

分揀、分等

一等貨物,一等價格,市場交易是按質論價,優(yōu)質優(yōu)價。若對農產品進行分等,其最低等級可定統(tǒng)貨價,則其他等級便可賣出更高的價格。

切割、粉碎

多種農產品,有些部分不能被利用,有些部分要進行粉碎加工后才能利用,這種加工能為消費者節(jié)省時間和能源,很受歡迎。如農產品的去殼、去皮、去葉、去內臟、粉碎、切割等,這些加工,既是一種營銷服務,又是增加農產品價值的手段。

混合、調配

各種農產品各有其特殊的功用和營養(yǎng)成分,如消費者要求多種營養(yǎng)成分的農產品,可進行調配和混合,滿足消費者需求。如混合飼料、多寶食品、復合肥料等。

提煉、脫水

為縮小體積,減輕重量,便于儲運,給消費提供能吸收利用的有效成分并提供消費方便,便要對農產品進行提煉加工,如草莓精、椰子汁、玫瑰香精等。市場上有些農產品干貨,都是經過脫水加工處理的。鮮貨的保鮮、脫水處理,具有廣闊的前景。

化學處理

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制糖工業(yè)、乳制品工業(yè)、釀酒工業(yè)等,都采用發(fā)酵、蒸餾、脫色、去雜等化學加工,這能成倍地提高農產品的價值。

此外,農產品的保鮮儲存、添加營養(yǎng)成分等加工,其增值大,有開發(fā)前景。

4.農產品加工策略[2]

農產品加工,要處理好原料產地與成品消費地的關系,使產銷兩地接近,以保持原料和成品的鮮度,減少原料和成品的損耗,節(jié)省儲運費用,獲得增值效益。農產品加工在是否加工、選擇加工地等方面,其采用的策略如下:

在原料地加工策略

如果農產品原料比成品體積大,成品單位價值高于其原料價值,則農產品加工采用在原料地進行。在消費地加工策略

如果農產品原料加工后,其成品重量大于其原料重量,或成品比原料更易腐爛變質,則農產品加工應在消費地進行。如豆制品與黃豆、糕點與米面,木材與家具等,這類農產品加工,應采用消費地加工策略。

產銷地兼顧加工策略。

如果農產品的原料與其成品的重量大致相等,且兩者均適合運輸,則可采用兩者兼顧的加工策略。如稻谷加工地選擇,既可在農村,也可在城市。又如棉花紡織加工、飼料加工等,均可采用產銷地兼顧的策略。

不加工策略。

農產品便于運儲,加工增值不多,一般可采用不加工策略。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