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額預算管理
1.什么是全額預算管理[1]
全額預算管理是指財政總預算對機關、事業(yè)單位、團體等預算單位進行財務管理的一種形式。
2.全額預算管理的應用[2]
一般適用于沒有穩(wěn)定的經常性業(yè)務收入或收入較少的事業(yè)行政單位,如行政機關、部分文教、衛(wèi)生、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事業(yè)單位等。對于實行全額預算管理的單位,所需預算支出全部由國家預算撥款供應,單位收取的零星雜項收入全部上繳國家預算。
3.全額預算管理形式[2]
全額預算管理形式,有利于國家對事業(yè)行政單位的預算收支進行全面管理,也能夠使單位的經費和業(yè)務支出得到充分保證。全額預算管理形式的缺陷是收支不掛鉤,單位的財務自主權受到限制;收支兩條線也增加了預算資金上繳下撥的事務性工作。
4.全額預算管理的具體管理辦法[2]
在全面實行“單位預算包干”的情況下,對全額預算管:理單位大體又有六種不同的預算包干辦法。
1.統(tǒng)收統(tǒng)支,結余上繳
1.統(tǒng)收統(tǒng)支,結余上繳。這是典型的全額預算管理辦法。即單位的各項收入全部納入國家預算,各項支出全部由國家預算撥款,年終超支,國家補助,年終結余,全部上繳。這種預算管理辦法,在中國財政經濟體制改革之前曾被普遍采用。
2.總額控制,結余上繳
總額控制,結余上繳,是指在國家核定的單位年度預算總額范圍內,由單位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統(tǒng)籌安排使用,年終超支,國家不補,年終結余,全部上級國家預算。
3.全額經費包干
全額經費包干是指國家根據財力可能,按照事業(yè)行政單位的基本數字和定員定額,核定單位年度經費預算,由單位包干使用。在預算執(zhí)行過程中,除因重大政策變化或特大自然災害等因素對預算經費總額造成重大影響者外,一般不予調整預算。年終結余留用,超支自理。
4.部分經費包干
部分經費包干,又稱經費定額包干,是指國家在核定單位年度預算時,對其中的一項或幾項經費實行包干使用。單位在完成工作任務和事業(yè)計劃的前提下,包干部分的經費在年終如有結余,留歸單位繼續(xù)使用;未實行包干項目的經費,年終如有結余,應上繳國家財政。在財務管理上,實行包干的項目應與未實行包干的項目嚴格劃分開來,不得互相流用。部分經費包干又有兩種做法:
- 公用經費包干。這種包干辦法既包正常性公用經費,又包臨時性公用經費,包干范圍較大,單位調劑余地也較大。
- 正常公用經費包干。即僅對公用經費中的正常公用經費部分進行包干使用,其余項目不列入包干范圍。
5.全額包干,分類核算
全額包干,分類核算是指按照國家核定的單位年度預算經費總額對單位實行包干使用,同時按照各項經費的不同性質分別進行核算。這種辦法通常又分為兩種情況:
- 將經費總額分為人員經費、正常公用經費和大修大購??钊悂砗怂?,在管理上,公用經費不能流用于人員經費,大修大購專款必須??顚S?,不得隨意流用。
- 將經費總額分為正常經費(包括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與專項補助經費兩類來分別管理。
6.以收入抵頂預算撥款
以收入抵頂預算撥款是指國家對部分實行全額預算管理并已經有了經常性、穩(wěn)定收入來源的事業(yè)單位,用單位的一部分收入抵頂預算撥款,以減少預算資金上繳下撥的事務工作,同時,減輕財政負擔。隨著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和財政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部分實行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yè)單位,逐步有了自已經常性的業(yè)務收入,而且不少單位的收入有逐漸增加趨勢。對于這些單位,財政部門應會同主管部門,積極支持和促進單位擴大財源,增收節(jié)支,并用單位的一部分收入抵頂預算撥款。抵頂預取撥款的數額和占單位收入的比例,可根據單位的不同情況,由財政部門會同單位主管部門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