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名次排列法

百科 > 績效考核 > 名次排列法

1.什么是名次排列法

名次排列法目標考評的一種輔助方法。它是在成果評價的基礎上,通過群眾無記名投票,排列個人(或單位)的名次,以做獎勵參考依據。

名次排列法的具體做法是通過征詢表的形式,讓群眾對本單位各個部門或本部門各個人員按優(yōu)劣排出名次,一般可每季度排序一次。名次排列法將選票發(fā)給每人一份,選票上預先印有所有人員的姓名,要求投票者對所有人員排序,然后統(tǒng)計結果,按得分結果排序。對獲得前幾名的人員,可當眾公布,以示表揚。對其他人員的名次,則要注意保密,以保護這些同志的積極性。

運用名次排列法的要點:

1、當名次排列完畢后,領導者只公布前幾名名單,其余順序要注意保密,以免挫傷群眾的積極性。

2、征詢意見前,要讓群眾全面了解各部門或每個人的目標完成情況,防止投“印象票”、“關系票”。

名次排列法最主要之缺點為:只能針對被考核者作全面性之評價,而無法顯示被考核者個別行為之特征。其次,名次排列法只能展示名次之先后,而無法指出一被考核者較另一被考核者之優(yōu)越程度或低劣程度到底有多大。

2.名次排列法的方式

名次排列法可按三種方式進行:

第一種方式是這樣的:考核者就所有被考核者之一般表現及對組織貢獻之大小,選出績效最高者及績效最低者,然后再就其余被考核者選出績效最高者及績效最低者,余依此類推,直到所有被考核者均被評定名次為止。

第二種方式即就全部被考核者分為若干等級,例如某些人屬于上級,某些人屬于中級,另一些人則屬于下級。

第三種方式是就所有被考核者彼此之間互作比較。 例如要考核A、B、C、D與E五人之工作績效,則先將A與B、C、D、E等四人分別比較,以確定到底在AB、AC、AD、AE等組合中誰在名次上居先;然 后再將B與A、C、D、E等四人分別比較,以確定到底在BA、BC、BD、BE等組合中誰在名次上居先;余依此類推。當全體被考核者彼此間均作完比較后,再計算一下到底哪一個被考核者名次居先次數最多,那一個次多……,這樣即可按名次居先次數之多少而確定績效高低之次序。按排列組合之原理,倘若有N個被考核者存在,則考核者須作次之個別比較。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