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千人成本

百科 > 廣告收費模式 > 千人成本

1.什么是千人成本

千人成本(CPM)指由某一媒介或媒介廣告排期表所送達1000人所需的成本。

廣告主通過比較媒體的千人成本選擇媒介。計算的公式如下:

千人成本=(廣告費用/到達人數(shù))×1000。

2.千人成本的缺陷

(1)不同媒體的“獨特性”。

廣告公司更愿意在同一媒體之內(nèi)討論這個問題(如30秒鐘的有線電視廣告等于30秒鐘的普通電視廣告),而不愿作跨媒體比較(如30秒鐘的有線廣告等于一個網(wǎng)上標題廣告)。同樣是覆蓋千個群體,一次 30 秒電視廣告跟一個刊登在晚報上的平面廣告,或者是一幅張貼在商場大堂的海報所達到的廣告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此外,不同媒體的度量單位也難以控制,我們可以用一次三十秒電視廣告的“每千人成本”,也可用一次十五秒(甚至五秒)電視廣告的平均數(shù)與其他媒體比較。同樣,平面廣告也可用全版、半版、全欄、彩色或黑白來度量,這些因素給不同媒體間的比較造成一定困難。

(2)覆蓋率數(shù)字的不可靠性。

現(xiàn)在,國內(nèi)仍以電視收視研究最為全面,可計算特定目標群體被覆蓋的人口數(shù)字。報刊平面廣告則只有 ACNielsen所提供的主要城市的分析。至于其他媒體覆蓋率的數(shù)字則大多是推算出來的約數(shù)(有些更由媒體提供),更別提按不同目標的受眾進行推算,對其準確性應有一定保留。

(3)展露概念不明確

每千人成本準則采用的展露概念,只是潛在的展露,而不是實際的展露。當某一廣告刊登時,便可說有展露機會發(fā)生在所有受眾上,但事實上,僅有一部分人注意到該廣告,較少的人了解廣告信息的內(nèi)容,更少的人才留下正確的印象。所以,最全部的計算單位是目標受眾的人數(shù),而不是所有受眾的總人數(shù)。這些目標受眾不僅看到廣告,而且被該廣告所刺激??墒?,這種單位的人數(shù)根本不可能估計出來。

(4)千人成本忽略了不同媒體之間的印象與影響力等質上的差別。

即使兩種媒體擁有同等數(shù)量的目標購買者,但在甲媒體(如霓虹燈)上做廣告可能會比在乙媒體(宣傳海報)上做廣告更令人信服,更有名貴感,或在其他方面有更高的質量,這很可能就是由于甲媒體的設計質量及制作質量比乙媒體好。

(5)千人成本基本上只使用平均法。

實際上,由于連續(xù)一段時間在同一媒體上刊登同一廣告,受眾基本上還是原有的同一批人。這與用新媒體把廣告展露給新受眾所造成的影響相比,顯然會有收益遞減問題。

3.千人成本的意義

千人成本只是一個輔助參考工具,千人成本并非是廣告主衡量媒體的唯一標準,只是為了對不同媒體進行衡量不得已而制定的一個相對指標。它通過簡單的定量化手段來描述很復雜的定性問題,就如同用一個簡單的數(shù)據(jù)模型去描述變化多端的股票市場一樣。在現(xiàn)實的運用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它雖然是廣告主作出決策的參考數(shù)據(jù)之一,但決不是唯一的參考依據(jù),在綜合決策過程中充其量只是一個輔助參考而已。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