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機能主義心理學派

百科 > 心理學派 > 機能主義心理學派

1.機能主義心理學派的簡介

  廣義的機能主義心理學從19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包括意動心理學派、符茨堡學派、日內瓦學派、行為主義和哥倫比亞機能主義心理學派等。狹義的機能主義心理學派主要指美國的芝加哥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實用主義心理學派)。出現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

  機能主義心理學派主要也是在與構造主義心理學派的激烈論戰(zhàn)中形成發(fā)展起來的。他們對立的焦點,就是在于構造主義把人的心理視為一個可以絕緣于外界的獨立的經驗世界:而機能主義則力求把人的心理視為一種生物適應工具。因此,機能主義主要研究的是作為生物適應工具的心理(意識)的機能或功用,故此,他們都反對構造主義把意識分析為元素,都關心心理的效用而不注意內容、都重視心理學在實際中的應用,主張把心理學的研究范圍擴大到動物、兒童、變態(tài)、個性差異以及一切可能的心理領域,而不僅僅局限于一般成人的心理研究。在方法上,機能主義與構造主義也不一樣,機能主義主要是采用了發(fā)生學的觀點和客觀觀察法、實驗法等。

  機能能主義心理學自1898年產生以后,影響深遠。它滲透到幾乎一切心理研究領域,廣泛地影響著美國心理學的發(fā)展,并自此后始終成為美國心理學發(fā)展的主要傾向。雖然,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后來也趨解體。但與其說是解體,不如說它在美國取得了全面的決定性的勝利,這種勝利已達到了這樣的一個高度,即它不再需要保持一個狹隘的學派的陣容來維持這種影響。后來相繼產生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可以說是機能主義生命的進一步的延續(xù)。

2.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和構造主義心理學派的爭論

  機能主義心理學同構造主義心理學展開了激烈的學派之爭,兩者都主張研究意識,爭論的焦點是心理學應該研究意識的結構,還是研究意識的功能。機能主義心理學強調研究意識的功能,詹姆士明確提出:心理學應該研究意識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結構。也正因為如此,他的心理學思想被稱為機能主義心理學。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強調心理現象對客觀環(huán)境的適應和功用,不以研究意識經驗為限。關心心理學在各個領域內的功效和應用及改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詹姆士批評構造心理學忽視了意識的最主要特征,即只靜態(tài)地研究意識的結構,而忽略了意識的連續(xù)性。詹姆士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工作不應該只局限在實驗室內,還要考慮人是如何調整行為以適應環(huán)境不斷提出的要求的。為此,后來他的一些追隨者走向了心理測量、兒童發(fā)展、教育實踐的有效性等各種應心理學方面的研究。1890年詹姆士發(fā)表了他的經典著作《心理學原理》,書中詳細地闡述了他對有關意識流的思想,在心理學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機能主義心理學和構造主義心理學兩個學派之爭在于探討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科學的定義及研究方向,然而基于唯心主義的思想基礎,都未能很好地解決方法學問題。為此,在相持了幾十年之后,當另一個新的學派--行為主義的出現后,這兩個學派讀日漸衰落下去。

3.機能主義心理學派的代表人物

  機能主義心理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心理學思想

  1、詹姆士

  1)研究對象

  詹姆士認為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學,研究心理生活的現象及其條件。按他對于現象及條件的理解,他把生理條件和心理現象都包括在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之中。

  詹姆士反對馮特式心理學的把心理現象分解為各種元素,他認為意識原是不斷流動的,不能因為心理學家把它分析為斷片或元素,就得出意識原來是斷片或元素集合而成的這種結論。由此他提出意識流的概念,并說明意識流的五個特點。

  2)研究方法

  詹姆士認為內省是心理學的一種基本方法,但他不把內省看作受過專門訓練的心理學者的內省,而把它看作是一個敏銳的觀察者迅速而確定無誤地抓住實際印象的一種能力。

  詹姆士主張心理學可以采用實驗法,他還主張把比較法作為內省法和實驗法的一種補充方法。

  3)學科性質問題

  他認為心理學是一門自然學科。而關于身心關系的終極問題,他認為乃是哲學的問題,不應作為一門經驗科學的研究對象。

  詹姆士的實用主義對后來美國心理學特別是機能主義心理學的發(fā)展產生很大影響。

  2、杜威

  杜威的心理學為美國狹義的機能主義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論基礎,其心理學思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認為心理活動是一個連續(xù)的整體,整個反向弧是一個連續(xù)的整合的活動。

  2)明確主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有機體對環(huán)境的適應活動。

  3)還認為人的活動與社會是一個整體,心理學不能把人脫離社會進行研究。

  4)在心物關系上,反對構造主義所主張的心物平行論,認為意識不是副現象,它對人的生活有作用,是整個有機體適應環(huán)境的工具。

  3、安吉爾

  1904年,安吉爾出版了《心理學》一書,系統(tǒng)地提出了機能主義心理學的主張,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認為意識是有機體適應環(huán)境的工具。

  2)主張心理學屬于自然科學中的生物科學類。

  3)主張的內省法不限于用來把心理現象分析為元素,還來觀察心理現象對于主體適應環(huán)境所執(zhí)行的機能。還主張用物理科學的客觀觀察法來補充內省法所得不到的材料。

  4)認為心理學研究的領域應包括一切心理過程、它們的生理基本以及外部行為,也包括兒童的、動物的、變態(tài)的心理。

  4、卡爾

  卡爾是安吉爾的學生和繼承 ,代表著這個學派的晚期傾向或完成形式。

  卡爾的機能心理學有兩個基本概念,第一個是反向弧概念,并對這個提出了三個原則;第二個是適應性行為,包括一種激發(fā)刺激,或一種感覺刺激和一種改變該情境使之能滿足各種發(fā)動條件的反應。

  研究方法方面,卡爾認為心理學應同時采用內省法和客觀觀察法,他也同意采用文化產物分析法,他還主張采用日常生活的觀察資料以補充系統(tǒng)的科學觀察之不足。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