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內部性

百科 > 產權 > 內部性

1.什么是內部性

內部性是由交易者所經受的但沒有在交易條款中反映的利益和成本(史博普,1989)。內部性是一個與外部性市場失靈相對應的概念。

按照巴澤爾的理論,產權即使在法律上界定清晰了,但在事實上并沒有完全界定清晰,而且由于交易總是有成本的,因此產權注定永遠不可能界定清晰。正因為產權在事實上不可能完全界定清晰,所以,現實的一切交易過程中,如果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就必然會產生所謂的內部性問題。

2.內部性的本質

內部性的本質內部性在本質上如同外部性一樣也是一個產權問題,即由于產權雖然在法律上界定清晰上,但在事實上無法完全界定清晰,而未界定的產權便會作為公共財富被置于公共領域(public domain)。于是,交易雙方在既定約束條件下可自由地進入公共領域攫取未界定的財富,如果一方憑借其信息優(yōu)勢而過度攫取公共領域的財富,就會對處于劣勢的交易另一方來帶來在交易合同條款中界定的成本,這就是所謂的內部性。

3.正內部性和負內部性

內部性包括正內部性和負內部性。正內部性如就業(yè)者上崗培訓而從中得到的好處并沒有在勞動合同中反映。負內部性如賣給消費者的產品有質量問題、生產中的工傷事故等。由此可見,內部性即是微觀經濟學中所指的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市場失靈問題。

無論是外部性還是內部性,它們對其他經濟主體造成的額外成本即為負或者帶來的利益即為正,都是因交易成本為正使產權難以界定清楚而引起的權利的傷害或溢出,從而導致資源配置失效。所以,從產權理論的觀點看,區(qū)別外部性和內部性就是沒有意義的。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