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質量診斷理論
1.兩種質量概念的產生
生產線的分析方法
1.模型一:
(1)兩個假定:
- 生產線上各工序是統(tǒng)計獨立的;
- 上道工序的產品總是合格的。
(2)分析方法:休哈特控制圖(休圖):
2.模型二
(1)兩個假定:
- 生產線上下道工序是相關的,上工序對下工序是有影響的(上影);
- 生產線上下道工序無影響僅是特例。
(2)分析方法:選控控制圖(選圖):
2.兩種質量的概念
1.分質量:工序本身的固有質量;
2.總質量:工序綜合質量。是分質量與上影二者的綜合。
總質量=分質量+上影
3.影響因素分析:
- 分質量——特殊因素(人、機、法、測)
- 總質量——共同因素(料、環(huán))
4.結論:
3.兩種質量概念的重要性
兩種質量概念的重要性表現(xiàn)在下列幾點:
(1)根據上述生產過程,可見道道工序都存在著兩種質量。只是在下列情況,兩種質量相等:
- 在上下工序技術上無聯(lián)系的場合,這時上影為零,故分質量等總質量。
- 在第一道工序,若原材料、零部件等的供應穩(wěn)定,有時為了分析簡單,就不考慮生產線的輸入的影響,這時在第一道工序兩種質量也相等。
(2)兩種質量的概念不僅存在于生產過程,而且存在于一切服務過程與管理過程。這時相應地有兩種服務質量與兩種管理質量。
4.兩種質量的度量
對于兩種質量如何進行度量?1981年張公緒提出下列兩種方法:
①應用控制圖進行度量,總質量應用全控圖進行度量。分質量應用選控圖進行度量。通過兩種控制圖的比較來進行診斷稱為兩種控制圖的診斷。它是瞬時診斷,也稱為實時診斷。
②應用過程能力指數進行度量,總質量應用總過程能力指數Cp總進行度量。分質量應用分過程能力指數Cp分進行度量。通過兩種過程能力指數的比較而進行的診斷稱為兩種過程能力指數的診斷。它是階段診斷。
③ 兩種控制圖的診斷與兩種過程能力指數的診斷都是統(tǒng)計診斷,前者為實時診斷,后者為階段診斷,二者相輔相成。
④技術診斷是最根本的,但它耗資費時;統(tǒng)計診斷是第二位的,但它省錢快速,故二者也相輔相成。應該指出,在有些情形,特別是在多因素場合,只憑人工分析找出導致異常的因素極其困難。這里,統(tǒng)計診斷有其特殊的優(yōu)越性。
5.兩種質量概念的發(fā)展
1.1980年,張公緒提出選控控制圖系列。選控圖是統(tǒng)計診斷理論的重要工具,奠定了統(tǒng)計診斷理論的基礎。
2.1982年,張公緒又提出了“兩種質量診斷理論”,將SPC(統(tǒng)計過程控制)理論上升為SPD(統(tǒng)計過程診斷)理論,并于1987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3.1994年提出了多元逐步診斷理論,克服了西方國家統(tǒng)計診斷理論第一種錯誤概率大的缺點。
4.1996年提出了兩種質量多元診斷理論,解決了工廠普遍存在的多工序、多指標生產線的控制與診斷問題,居世界領先水平。
5.目前,我國依據上述診斷理論已開發(fā)出兩種診斷軟件。一種是依據“兩種質量診斷理論”開發(fā)的應用軟件SPCD2000,用于診斷多工序生產線中上工序對下工序的影響;
6.另一種是依據“多元逐步診斷理論”和“兩種質量多元診斷理論”開發(fā)的多元診斷軟件DTTQ2000,用于多因素相關條件下的診斷。而后者同時也考慮了上工序對下工序的影響。
6.兩種質量診斷理論優(yōu)點
(1)克服了傳統(tǒng)的美國休圖的局限性。如果只應用休圖進行工序控制,則可能將發(fā)生虛報和漏報異常的現(xiàn)象。
(2)用選控理論對異常還可診斷其異常的原因。
(3)提出了一類新型工序能力指數Cp分,通過它可以診斷出生產線的關鍵工序。
(4)利用Cp分與Cp總的差值可進行質量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