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性列舉法
1.屬性列舉法的概念
屬性列舉法,也稱特性列舉法,是美國尼布拉斯加大學的克勞福德(Robert Crawford)教授以1954所提倡的一種著名的創(chuàng)意思維策略。此法強調使用者在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觀察和分析事物或問題的特性或屬性,然后針對每項特性提出改良或改變的構想。
屬性列舉法即特性列舉法也稱為分布改變法,特別適用于老產品的升級換代。其特點是將一種產品的特點列舉出來,制成表格,然后再把改善這些特點的事項列成表。其特點在于能保證對問題的所有方面作全面的分析研究。
通過將決策系統(tǒng)劃分為若干個子系統(tǒng)(即把決策問題分解為局部小問題),并把它們的特性一一列舉出來。將這些特性加以區(qū)分,劃分為概念性約束、變化規(guī)律等,并研究這些特性是否可以改變,以及改變后對決策產生的影響,研究決策問題的解決方法。此法的優(yōu)點是能保證對問題的所有方面全面的研究。
2.屬性列舉法實施步驟
1.將物品或事物分為下列三種屬性:
(1)名詞屬性:全體、部分、材料、制法。
(2)形容詞屬性:性質、狀態(tài)。
(3)動詞屬性:功能。
2.接下來進行特征變換。
3.再提新產品構想。依變換后的新特征與其它特征組合可得到以下新產品。
3.屬性列舉法的具體做法
具體做法是把事物的特性分為名詞特性、動詞特性和形容詞特性三大類,并把各種特性列舉出來,從這三個角度進行詳細的分析,然后通過聯想,看看各個特性能否加以改善,以便尋找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案。該法簡單,既適用于個人,也適用于群體。如:選擇水壺為課題,那么,列出的特性有:
名詞特性:
- 全體:水壺
- 部分:壺柄、壺蓋、蒸氣孔、壺身、壺口、壺底
- 材料:鋁、銅、
形容詞特性:輕、重、大、小、灰色、銀白色……
動詞特性:燒水、裝水、倒水
然后再對各部分進行具體的分析。
4.實例操作
首先,把可以看作是椅子屬性的東西分別列出「名詞」、「形容詞」、及「動詞」三類屬性,并以腦力激蕩法的形式一一列舉出來。
2. 如果列舉的屬性已達到一定的數量,可從下列兩個方面進行整理:
1) 內容重復者歸為一類。
2) 相互矛盾的構想統(tǒng)一為其中的一種。
3. 將列出的事項,按名詞屬性、形容詞的屬性及動詞的屬性進行整理,并考慮有沒有遺漏的,如有新的要素須補充上去。
4. 按各個類別,利用項目中列舉的性質,或者把它們改變成其它的性質,以便尋求是否有更好的有關椅子的構想。
5. 如果針對各種屬性來進行考慮后,更進一步去構想,就可以設計出實用的新型的椅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