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不隨意注意

百科 > 消費者研究 > 不隨意注意

1.什么是不隨意注意

不隨意注意又稱為無意注意(Involuntary Attention),并不是沒有注意,是指事先沒有預(yù)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稱為不隨意注意或被動注意。例如,消費者到某超市想購買服裝,無意中看到某品牌的化妝品,覺得不錯,引起了對化妝品的注意就屬于無意注意。

2.不隨意注意的原因[1]

引起無意注意的原因來自兩個方面,即刺激物的特點和人本身的狀態(tài)。

(1)引起無意注意的刺激物的一些特點

①刺激物的強度:刺激物的強度是引起無意注意的重要原因。強烈的刺激物如一道強光、一聲巨響、一種濃烈的氣味都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引起人的無意注意,起決定作用的是刺激物的相對強度,即刺激強度與周圍物體強度的對比。例如,在喧鬧的大街上,大聲說話也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但在寂靜的夜晚,輕微的耳語,也可能引起人們的注意。究其原因,是因為感覺閾限的作用。

②刺激物之間的對比關(guān)系:刺激物在強度、形狀、大小、顏色和持續(xù)時間等方面與其他刺激物存在顯著差別,構(gòu)成鮮明對比時,會引起人們的無意注意。例如,綠草叢中的花,比綠草叢中的青蛙更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③刺激物的活動和變化:活動、變化的刺激物比不活動、無變化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例如,霓紅燈一亮一暗,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活動的玩具很容易引起兒童的注意。

④刺激物的新異性:新異的事物很容易成為注意的對象。千篇一律的、刻板的、多次重復(fù)的事物,很難吸引人們的注意。新異性可以分為絕對新異性(人們從未經(jīng)驗過的事物及其特征)和相對新異性(刺激物特性的異常變化或各種特性的異常結(jié)合)。研究表明,刺激物的相對新異性更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無意注意是由刺激物的特點引起的,但起決定作用的是人本身的狀態(tài)。同樣一件事物,由于感知它們的人的本身狀態(tài)不同,可能引起一些人的注意,而不能引起另一些人的注意。一個人的需要、興趣、情緒狀態(tài)等在無意注意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決定一個人無意注意的方向。

(2)引起無意注意的主觀原因

①人對事物的需要和興趣:凡是能夠滿足人的需要和符合人的興趣的事物會使人產(chǎn)生期待和積極的態(tài)度,從而引起無意注意。例如,建筑師外出旅游時,各式各樣的建筑物都會自然而然地引起他們的注意。直接興趣是無意注意的重要來源。人們常常會被感興趣的事物所吸引,不自覺地加以注意。

②人的情緒和精神狀態(tài):人的情緒和精神狀態(tài)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無意注意。人在心情開朗、愉快時,即使平時不大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也很容易引起注意。而當(dāng)人們處于憂郁狀態(tài)時,平時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也不易引起注意。人的精神狀態(tài)也對無意注意有重大影響。在過度疲勞時,人們常常不能覺察到那些精神飽滿時容易注意的事物。精神飽滿時,人們最容易對新鮮事物發(fā)生注意,且注意也容易集中和持久。

3.不隨意注意與有意注意的關(guān)系[2]

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雖然存在著區(qū)別,但是,在實際活動中,它們往往不能截然分開:一方面,任何一項活動,既需要有意注意,也需要無意注意參加。另一方面,在活動中這兩種注意可以互相轉(zhuǎn)化——在一定條件下,無意注意可能轉(zhuǎn)化為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可能轉(zhuǎn)化為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由有意注意轉(zhuǎn)化而來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不同于一般的無意注意。這種注意仍然是有自覺目的的,只不過是不需要意志努力而已。它屬于有意注意的范圍,稱為“有意后注意”。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