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不幸的話,云兒就送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shè)新中國為志,為共產(chǎn)主義革命事業(yè)奮斗到底……”這段話出自江竹筠留給孩子和家人的最后一封家書。70多年后的今天,這封信讀來依然讓人潸然淚下。革命先烈的鐵血丹心,感人肺腑;革命文物的信仰之光,歷久彌新。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遍_展黨史學習教育,革命文物是厚重而生動的教材。每一次走近和翻閱,總能鼓舞斗志、堅定信念、汲取力量。
這本教材,蘊藏著不變初心,映照著如磐使命。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源自于對紅色基因的繼承發(fā)揚,革命文物恰恰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物質(zhì)載體。走近一件件黨史文物,從中能看見人格風骨,看見家國情懷,看見共產(chǎn)黨人為初心不懈奮斗的至忠至誠。
這本教材,記錄了來時的路,散發(fā)著“信仰的味道”。在革命文物前駐足和凝視,在紅色故事里追憶和思考,可以更加深刻認識紅色政權(quán)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深刻認識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重慶是一塊英雄的土地,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留下了以“紅色三巖”為代表的眾多紅色遺址遺跡和革命文物。切實把這些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就要在傳承中堅守,在發(fā)展中賡續(xù),在創(chuàng)新中煥彩。這需要我們深入研究闡釋好文物承載的革命精神,精心講好文物背后的紅色故事,注重運用大數(shù)據(jù)智能化手段創(chuàng)新展陳形式,把參觀者帶到歷史情境、歷史敘事中去認知和感受,真正引發(fā)人們的情感共鳴和思想共振。
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得益于當?shù)厝罕娛来刈o,酉陽南腰界56處革命遺址保存完整。老百姓對紅色文物的珍視和守護,也詮釋了一個樸素道理: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
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把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堅定為黨的事業(yè)“奮斗到最后一口氣”的信念和決心,必將凝聚起推動新時代重慶改革發(fā)展的強大力量,更好擔負起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
劉江
512980552021-04-01 10:48:29:0用好革命文物這個生動教材8214011今日重慶今日重慶
http://cq.cqnews.net/html/2021-04/01/content_51298055.htmlnull重慶日報1/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