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奧斯卡·蘭格

百科 > 波蘭經濟學家 > 奧斯卡·蘭格

1.奧斯卡·蘭格生平簡介

  • 1904年7月27日生于托馬舒夫一紡織廠主家庭
  • 1918年參加解除德國侵略者武裝的斗爭,并組織波蘭社會主義青年聯(lián)盟小組。
  • 1927年畢業(yè)于克拉科夫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
  • 1928年獲法學博士學位。
  • 1927年加入波蘭社會黨。因主張與共產黨合作,30年代曾兩次被停止黨籍。
  • 1931—1935年任克拉科夫大學講師。
  • 1936—1943年任美國密執(zhí)安大學講師。
  • 1943年加入美國國籍。
  • 1945年夏回國并恢復波蘭國籍,同年任波蘭駐美大使。
  • 1945—1949年任波駐聯(lián)合國安理會代表。
  • 1947年當選為波社會黨中央執(zhí)委會委員
  • 1948年底當選為波蘭統(tǒng)一工人黨中央委員。
  • 1950—1957年在黨中央社會科學院任經濟思想史教授。
  • 1952年當選為波蘭科學院院士。
  • 1952—1955年任中央計劃統(tǒng)計學院院長。
  • 1955年任國務委員會委員
  • 1957年任國務委員會副主席,還擔任過議會黨團主席、議會外交委員會主席、議會計劃、預算和財政委員會主席等。
  • 1957—1962年任顧問機關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
  • 1955年后還擔任了華沙大學教授。

2.經濟理論及貢獻

蘭格30年代中期在和L.von米塞斯(1881~1973)、F.von哈耶克等人的論戰(zhàn)中,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經濟的分散模型,即著名的“蘭格模型”。他通過對模型的分析,認為在社會主義經濟中,價格不是隨意確立的,而是和自由競爭體制中的市場價格一樣具有客觀性質。蘭格把市場機制的作用引入社會主義經濟,開創(chuàng)了對社會主義經濟中市場機制運行的分析的先例。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蘭格對資本主義經濟中的價格和就業(yè)問題進行了研究,他從L.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論出發(fā),通過對貨幣效應的分析,指出價格彈性只有在特殊條件下才能導致自動維持或恢復生產要素的供求平衡,但他認為,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后在資本主義經濟中取得這種特殊條件的可能性已經很小。

蘭格在把經濟計量學應用于計劃社會主義國民經濟、把控制論方法應用于經濟研究方面,也作了不少開創(chuàng)性工作。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