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詞

融媒·見證 |暖陽下的紅果子,轉型中的“新農民”——孫莊村的“莓”好生活

來源:網絡?2021-02-22

“這是‘香野’,那是‘章姬’,白色的是‘白雪公主’……”

這些誘人的名字都是草莓的品種,隨便哪一顆放進嘴里咬開,唇齒間都是莓肉獨有的香甜。2月20日,長清區(qū)文昌街道孫莊村的草莓大棚里,老板王娟捧著一把飽滿、鮮嫩的果實說起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當初辭職回村創(chuàng)業(yè),都說我‘敗家’,現在大棚搞得不錯,還有幾十名姊妹能在家門口打工,我很有成就感!”

這份甜蜜的事業(yè),給孫莊村帶來了什么?

拍攝時間:2月20日

拍攝地點:長清區(qū)文昌街道孫莊村草莓大棚

拍攝內容:小草莓給村莊帶來大變化

不夠賣的草莓

樂開花的老板

“真沒想到,今年的草莓都不夠賣的,我們剛推了好幾個采摘訂單!”

“你看看,只要是熟透的都摘走了,連個頭小的都沒有了。”

“我們老板送貨去了,一天跑好幾趟。”

孫莊村的草莓大棚里,在這里打工的婦女們一人一句,語氣里都是對自家草莓的驕傲——一走進冬暖式大棚,潮濕溫熱的空氣中全是草莓的香甜,一顆顆低矮的秧苗上,果子有的泛青、有的發(fā)白、有的透粉、有的嫣紅,同樣都裹著一層細細的絨毛,初春的陽光打在上面,誰見了都會夸一句“可愛”。一排排綠葉叢中,給這份甜蜜事業(yè)打工的婦女半蹲著打理、采摘,忙而有序。

老板王娟送貨歸來,一頭利落的短發(fā)透著女強人的氣息。她在村里搞草莓種植大棚,就是想把自己身上的“強”輸送到村里。“我們這兒的草莓品種全、賣相佳,口味還格外好,所以特別受歡迎。”王娟說,春節(jié)前后草莓是走親訪友的寵兒,大棚里生意也格外好,尤其是與2020年春節(jié)疫情時期相比,能達到“不夠買”的銷售量是她沒有想到的,再忙再累心中也是樂開了花。

“去年趕上疫情,沒有人來采摘,但草莓又是密集成熟的時候,總不能看著好好的果子爛在地里啊。”王娟回憶,那時候她顧不上跟家人商量,迅速聯系街道、各部門,把新鮮的草莓送到了戰(zhàn)疫一線的志愿者、交警、醫(yī)護人員手中。

王娟感嘆,雖然不能掙錢,但至少物盡其用。而在今年春節(jié)前,隨著各地疫情防控措施再度收緊,王娟心中難免緊張:萬一再像去年一樣可怎么好?好在緊張是多余的,于王娟、村里的勞動力、孫莊村而言,這都是個富裕年。

從“敗家”到“發(fā)家”

大棚帶活一個“大家”

孫莊村全村320余戶,耕地面積1400余畝。村黨支部書記名叫孫建明,是王娟的丈夫。說起幾年前自己的婆家村,王娟還是會念一句“可惜”。“孫莊村不是貧困村,也隨著好政策不斷落地越來越好,可村里還有不少家庭過得不算富裕。”王娟發(fā)現,大量婦女勞動力因家庭瑣事無法出門工作,還有不少年齡偏大的老人想找個活兒干卻無處可尋。

2017年,想給村子帶來些變化的王娟正式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當時,作為村支書的孫建明按理說應該歡欣鼓舞,可他也沒有投贊成票,因為妻子是國家注冊一級建造師、年薪20多萬元,正是企業(yè)的骨干力量,辭職創(chuàng)業(yè)要承擔的風險讓全家都為她捏一把汗,還說她是“敗家媳婦兒”。

“村里有位老人快70歲了,她的女兒有智力障礙,盡管享受一些幫扶政策,可日子總不算好過。一位老人養(yǎng)著一位中年人,多讓人心疼!”王娟說,只有讓他們有穩(wěn)定的收入,才能在生活掀起的波浪中站穩(wěn)腳跟。之所以選擇草莓這個項目,正是因為它適合婦女勞作,雖然嬌貴卻銷路好。

草莓大棚建好后,由于缺乏經驗、技術,也經歷了不少挫折。在在長清區(qū)婦聯和長清區(qū)農廣校等各部門的幫助下,王娟先后參加了女性創(chuàng)業(yè)指導電商培訓、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帶頭人的培訓以及省青年農場主的培訓。通過培訓學習和實地考察,王娟對國家的富農強農惠農政策、農業(yè)種植技術、農產品綠色安全、品牌建設及園區(qū)規(guī)劃經營管理等知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從最初的5個大棚,到現在規(guī)模翻倍,草莓大棚給孫莊村提供的就業(yè)崗位已達到60余個,平日里常在大棚工作的婦女有三四十人。“從前她們要么沒收入,要么遠走他鄉(xiāng),有了草莓大棚,人均每年增收超萬元,留守兒童數量也大大減少。”孫建明說,草莓大棚帶來的效益已經遠超金錢可衡量的范圍。

即將變身集體產業(yè)

鄉(xiāng)村發(fā)展再“甜”一些

“老板,家里孩子想吃草莓,賣給我一些行不?”

鄰村一位老人推開大棚門,眼前熱火朝天的景象讓他誤以為大棚不接“小生意”。王娟拿起一個小筐遞給老人,“不差這一點,您自己摘,挑紅的!”

嬌嫩的草莓摘到筐里再分裝、打包,一份份讓人心生甜蜜的果實就這樣走進千家萬戶。

2020年,王娟受到直播帶貨的啟發(fā),也開始嘗試電商銷售、郵寄外省。“從前品種都是軟的、不易儲存的,主要針對本地的超市、親子采摘。為了適應電商發(fā)展,我們加了很多新品種,果實偏硬,從咱們這兒運到廈門第二天就能到!”王娟初試成功,準備繼續(xù)探索,而丈夫孫建明也在盤算,讓草莓大棚真正成為村里的支柱產業(yè)。

“大棚帶動了勞動力、給村民增收,但還沒有成為村集體產業(yè)的一部分。我們打算成立合作社,讓村民入股,為村集體增收。”孫建明說,村民們勁兒往一處使,讓草莓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今后就可以考慮在草莓深加工方面有所突破,形成完整產業(yè)鏈。

雖然這些想法目前還只是計劃,但孫建明和王娟說起時眼中都閃著光。

王娟還有一重身份,那就是長清區(qū)新型職業(yè)農民協(xié)會會長。“新型職業(yè)農民意味著不再像以前大家對農民的印象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而是轉變思路,學習新理念、新思路。”王娟說,雖然這個概念已經不算陌生,但此前新型職業(yè)農民在政策普及、市場銷售和品牌打造上一直處于單打獨斗的狀態(tài),她作為這個協(xié)會的會長,在為自己村努力的同時也想帶動其他“新農民”的發(fā)展。

這份甜蜜的事業(yè),讓王娟夫婦、婦女勞動力和孫莊村都嘗到了甜頭,也讓新型職業(yè)農民的轉變被更多人看見。

原標題:融媒·見證 |暖陽下的紅果子,轉型中的“新農民”——孫莊村的“莓”好生活

值班主任:田艷敏

[展開全部↓]
關鍵字:
相關資訊
查看更多
熱門游戲
返回 回到頂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