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89362021-04-14 14:40:31.0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董碧水 胡寧【沿著高速看中國】浙江嵊州:百年越音傳新韻嵊州,上海越劇268344時政
/enpproperty-->
【沿著高速看中國】浙江嵊州:百年越音傳新韻
作者: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董碧水 胡寧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剡溪是浙江嵊州的母親河,春日的剡溪清幽可鑒,兩岸一派田園風光,上三高速、杭紹臺高速、甬金高速三條高速公路在這里穿匯。
“千年剡溪唐詩路,百年越劇誕生地。”嵊州是越劇之鄉(xiāng),中國越劇的起源地。越劇的前身,是當時流傳于嵊州農村的“落地唱書”。1906年,唱書藝人在甘霖鎮(zhèn)東王村香火堂前,用門板鋪在稻桶上搭成一個簡易戲臺,為村民們上演了小戲《十件頭》和大戲《雙金花》,把“落地唱書”搬上舞臺。自此,先后經歷了田頭歌唱、沿門唱書、落地唱書發(fā)展而來的這一新戲曲,從剡溪起航,沿曹娥江、經錢塘江,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創(chuàng)造出一曲中國戲曲史上的傳奇。
作為嵊州“金名片”,近年來嵊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視越劇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在加強越劇原生地保護,為越劇流傳和繁榮提供堅強保障的同時,以文旅融合發(fā)展新思路、新模式和新載體,把嵊州打造成為中國越劇戲迷朝圣地和全國越劇傳承發(fā)展示范區(qū)。
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施家岙村是中國女子越劇誕生地,村里至今保留著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明清建筑,古院、古戲臺、古門、古廟、古石。
在施家岙村,男女老少幾乎人人都會唱越劇,越劇文化也是村里旅游經濟的最大招牌。近年來,村里充分利用古村落、古戲臺、越劇人、剡溪水、田園味等原生態(tài)鄉(xiāng)土資源,整修繩武堂古戲臺,改造老臺門,打造“八卦臺門”早期女子越劇博物館、組建娘家戲班,打造出青磚黛瓦的原生態(tài)江南古村。
“枕邊山水近,戲里日月長?!迸c施家岙村一路之隔的“越劇小鎮(zhèn)”,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以地方戲曲劇種命名的特色小鎮(zhèn)。置身小鎮(zhèn),越音裊裊。襯著剡溪,長袖飛舞,徜徉于剡溪之間,在綠水青山間移步換景,讓人零距離感受越劇之美。
“入戲里人生,赴夢里桃源”,作為一個以戲劇和山水為核心的文旅小鎮(zhèn),越劇小鎮(zhèn)依托深厚傳統(tǒng)文化和地域文脈基因,每年吸引著數(shù)十萬的戲迷觀眾,為游客和戲劇愛好者提供了山水田園中的戲劇體驗。
據(jù)悉,在推進越劇傳承發(fā)展中,嵊州還全面實施“全域化保護、立體化培育、活態(tài)化傳承”。從越劇藝術傳承保護中心、越劇博物館、嵊州越劇藝術學校到中國越劇戲迷網、嵊州·中國民間越劇節(jié)、各個村落的民間劇團和戲迷文化,以及隨處可見的越劇文化元素,成為嵊州越劇傳承的獨特風景。
山水青綠,田園清幽,流淌千年的剡溪依然清澈。從一個唱腔到多個流派,從傳統(tǒng)演繹到現(xiàn)代越劇??,百年前從田間地頭起步的越劇,如今已是全國第二大劇種。
據(jù)介紹,目前活躍在全國各地的嵊州民營越劇團就有100多個,從業(yè)人員超過1萬多人,年均演出3萬場,實現(xiàn)演藝收入近兩億元,并先后投入1000多萬元加強創(chuàng)作。在全球布點建設的“愛越小站”,運用“越劇+互聯(lián)網”創(chuàng)辦的中國越劇戲迷網,凝聚著越來越多年輕的越劇愛好者,也讓百年越音的受眾越來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