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服從

百科 > 行為科學 > 服從

1.服從的定義

服從是按照社會要求,群體規(guī)范或他人意志行事而放棄自己意見的社會心理現(xiàn)象。這種行為一般來自外界的影響,帶有被迫性,并不完全是個體自覺自愿的。應該把服從與“遵從”加以區(qū)別。如果完全同意社會要求,群體規(guī)范和他人意見,即是“遵從”,二者性質不同。日常生活把二者混為一談,是不恰當?shù)?。遵從沒有心理矛盾,我們需要研究的是服從。服從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對法令、政策和組織正式規(guī)范的服從;另一種是對權威人物命令的服從。

2.服從行為產生的因素[1]

實驗研究表明,對個人權威的服從往往與下述條件有關:

(1)權威人物的權威性。這種權威性主要是道德威望、才智威望、職位權力和實際成就。同時,年齡、經歷、身材,也會給權威性以一定的影響。權威性越高,越易使人服從。

(2)權威人物與服從者的空間關系。實驗表明,“面對面”最易使人服從。這在實際生活中也可證實,領導人在場,下級服從的程度將明顯提高。但也有另一種情況,空間距離越遠越易造成那種盲目迷信的情緒性服從,許多宗教就利用這一點。

(3)服從者的個性。具有以下特征者易于服從權威命令:

  • 重視社會壓力和個人行為的社會價值;
  • 善于強制和壓抑個人內心的情緒體驗而不大內省;
  • 思想方法簡單,常對事物做絕對性的恩考評價:非好即壞;
  • 刻板印象較深;
  • 好追求權力地位;
  • 平常習慣于絕對服從上級,等等。

對絕對服從的實驗研究說明,當人們得到保證,可以不承擔任何責任的情況下,容易表現(xiàn)出毫無原則的盲目服從。凡事由領導承擔責任可以換取服從,但有消極后果。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都必須考慮自己行為的后果,要對行為后果負一定的責任,這樣才能限制盲目服從的滋生。

3.服從行為的管理意義

群體中,群體成員對領導人物,群體規(guī)范的服從是十分必要的。否則,群體就會成為一盤散沙,無法實現(xiàn)群體目標。但要反對盲目地服從。毫無原則地服從權威的命令,壓制反對意見,易形成專制群體,走向錯誤的極端。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