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合作
1.什么是團隊合作
1994年,組織行為學權威、美國圣迭戈大學的管理學教授斯蒂芬·羅賓斯首次提出了“團隊”的概念:為了實現(xiàn)某一目標而由相互協(xié)作的個體所組成的正式群體。在隨后的十年里,關于“團隊合作”的理念風靡全球。
團隊合作是一種為達到既定目標所顯現(xiàn)出來的自愿合作和協(xié)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調動團隊成員的所有資源和才智,并且會自動地驅除所有不和諧和不公正現(xiàn)象,同時會給予那些誠心、大公無私的奉獻者適當?shù)幕貓蟆H绻麍F隊合作是出于自覺自愿時,它必將會產生一股強大而且持久的力量?!?/p>
2.團隊合作與智囊團
團隊合作的形態(tài)很像智囊團,但與智囊團卻有重大區(qū)別。
在你的智囊團中,你將各個獨立的人組織成小團體,你們都具有共同的強烈欲望和明確目標,并且能從日益增進的熱忱、想象力和知識中獲得明確的利益。團隊合作的情形和智囊團的合作形態(tài)很類似,但卻有重大區(qū)別。由于團隊中的成員未必都具有相同的強烈欲望和明確目標,所以,你必須更努力于使團隊成員不斷地為工作奉獻。同時,你也應該要求自己,不斷地為成員做出奉獻并發(fā)掘他們的欲望,給他們以適當?shù)幕貓蟆?/p>
可見,團隊合作與智囊團原則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針對的是一個組織的全體成員,出發(fā)點在于調動團隊成員中各方的努力,但這些努力未必都具有明確目標和相互和諧;而后者針對的則是直接參與咨詢、決策和領導的少數(shù)智囊團成員,并以這些成員之間的明確目標、以及相互和諧為重要因素,出發(fā)點在于充分激發(fā)全體成員的智慧,并將這種智慧匯集成一股實現(xiàn)目標的合力。
3.團隊合作的三重誤區(qū)
誤區(qū)一:“沖突”會毀了整個團隊?
俗話說屋漏偏逢連陰雨,身為某民營制藥企業(yè)項目研發(fā)部經理的王平最近被接二連三的壞消息給攪得焦頭爛額:先是某項歷時一年多的新藥研制項目遭遇技術難關,只得中途擱淺;緊接著他又獲知國內另一家知名藥廠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已經研制成功同類品種的新藥,并通過了醫(yī)藥審批,即將生產上市。
兩年前,王平被這家企業(yè)的老板以高薪從內地某省一家國有大型制藥企業(yè)技術科長的位置上挖來,為了充分體現(xiàn)對他的信任,老板將項目研發(fā)部的管理權、人事權甚至財務權都一股腦交給了王平,并委派了一名海歸碩士李翔協(xié)助其項目的研發(fā)。
在立項之前,王平和李翔曾經各自提出過一套方案,并且都堅持不肯讓步:李翔主張在引進國外現(xiàn)有的先進技術基礎上改進配方和生產工藝,這樣不僅見效快且技術風險較小,但缺點是要支付一大筆技術轉讓費用;而王平則主張自力更生,自主研發(fā)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全套生產技術,這樣做的缺點是技術開發(fā)風險較大。
按公司規(guī)定,如果雙方都堅持堅持己見,那么就要將這兩個方案拿到項目研發(fā)部全體會議上進行討論,最后做出集體決策。以王平多年的國企管理經驗,如果正副職在業(yè)務上產生分歧,當著下屬的面各執(zhí)一詞激烈討論,必然會不利于整個部門的團結,對領導的權威也是一大挑戰(zhàn)。實際上,他也缺乏足夠的信心說服李翔和整個部門的同事,于是他找到企業(yè)老板,使出全身解數(shù)甚至不惜以辭職相逼,最終迫使老板在方案提交之前將李翔調離了該部門,從而避免了一場“激烈沖突”。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團隊的管理者往往會對于沖突諱莫如深,他們會采取種種措施來避免團隊中的沖突,而無論這種沖突是良性還是惡性的。管理者們的擔憂不外乎三個方面:一些管理者把沖突視為對領導權威的挑戰(zhàn),因為擔心失去對團隊的控制,對于拍板和討論他們往往會果斷地選擇前者;另外,過于激烈的沖突往往會引發(fā)團隊內部的分裂,帶來不和諧音符;還有,在沖突中受打擊的一方不僅會傷及自尊,同時也會對成員的自信心造成很大的影響,不利于團隊整體工作效率的保持和提升。
要成為一個高效、統(tǒng)一的團隊,領導就必須學會在缺乏足夠的信息和統(tǒng)一意見的情況下及時做出決定,果斷的決策機制往往是以犧牲民主和不同意見為代價而獲得的。對于團隊領導而言,最難做到的莫過于避免被團隊內部虛偽的和諧氣氛所誤導,并采取種種措施,努力引導和鼓勵適當?shù)?、有建設性的良性沖突。將被掩蓋的問題和不同意見擺到桌面上,通過討論和合理決策將其加以解決,否則的話,隱患遲早有一天會要爆發(fā)的!
誤區(qū)二:1+1一定大于等于2?
2004年6月,擁有NBA歷史上最豪華陣容的湖人隊在總決賽中的對手是14年來第一次闖入總決賽的東部球隊活塞。賽前,很少有人會相信活塞隊能夠堅持到第七場。從球隊的人員結構來看,科比、奧尼爾、馬龍、佩頓,湖人隊是一個由巨星組成的“超級團隊”,每一個位置上成員幾乎都是全聯(lián)盟最優(yōu)秀的,再加上由傳奇教練菲爾·杰克遜對其的整合,在許多人眼中,這是20年來NBA歷史上最強大的一支球隊,要在總決賽中將其戰(zhàn)勝只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性,更何況對手是一支缺乏大牌明星的平民球隊。
然而,最終的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湖人幾乎沒有做多少抵抗便以1:4敗下陣來。湖人的失敗有其理由: OK組合相互爭風吃醋,都覺得自己才是球隊的領袖,在比賽中單打獨斗,全然沒有配合;而馬龍和佩頓只是沖著總冠軍戒指而來的,根本就無法融入整個團隊,也無法完全發(fā)揮其作用,缺乏凝聚力的團隊如同一盤散沙,其戰(zhàn)斗力自然也就會大打折扣。
明星員工的內耗和沖突往往會使整個團隊變得平庸,在這種情況下,1+1不僅不會大于或等于2,甚至還會小于2。在工作團隊的組建過程中,管理層往往竭力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都安排最優(yōu)秀的員工,期望能夠通過團隊的整合使其實現(xiàn)個人能力簡單疊加所無法達到的成就。然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眾多的精英分子共處一個團隊之中反而會產生太多的沖突和內耗,最終的效果還不如個人的單打獨斗。
在通常情況下,團隊工作的績效往往大于個人的績效,但也不是那么絕對,這取決于團隊工作的性質:如果團隊的任務是要搬運一件重物,單憑其中一個成員的力量絕對搬不動,必須要兩個以上的成員才能夠搬動,這時團隊的績效要大于個人績效, 1+1的結果會大于或等于2;但如果換成是體操比賽中的團體項目,最后的成績往往會因為某位成員的失誤而名落孫山,這時,團隊的績效還不如其中優(yōu)秀成員的個人成績, 1+1的結果反而會小于2。
誤區(qū)三:“個性”是團隊的天敵?
對于多數(shù)管理專家而言,《西游記》中的唐僧師徒組合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團隊:其團隊成員要么個性鮮明,優(yōu)點或缺點過于突出,實在難以管理;要么缺乏主見,默默無聞,實在過于平庸。但就是這么一群對團隊精神一竅不通的“烏合之眾”,“個性”突出的典型人物組合在一起,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種種困難,最終卻完成任務取回了真經!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個性”也許并不是那么可怕:
作為團隊領導人和協(xié)調者的唐僧,雖然處事缺乏果斷和精明,但對于團隊目標抱有堅定信念,以博愛和仁慈之心在取經途中不斷地教誨和感化著眾位徒弟。
隊中明星員工孫悟空是一個不穩(wěn)定因素:雖然能力高超,交際廣闊,嫉惡如仇,但桀驁不遜,喜歡單打獨斗。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對團隊成員有著難以割舍的深厚感情,同時有一顆不屈不撓的心,為達成取經的目標愿意付出任何代價。
也許很少有人會意識到,豬八戒對于團隊內部承上啟下起著多么重要的作用,他的個性隨和健談,是唐僧和孫悟空這對固執(zhí)師徒之間最好的“潤滑劑”和溝通橋梁,雖然好吃懶做的性格經常使他成為挨罵的對象,但他從不會因此心懷怨恨。
至于沙僧,每個團隊都不能缺少這類員工,臟活累活全包,并且任勞任怨,還從不爭功,是領導的忠實追隨者,起著保持團隊穩(wěn)定的基石作用。
每個團隊成員都會有個性,這是無法也無需改變的,而團隊的藝術就在于如何發(fā)掘組織成員的優(yōu)缺點,根據(jù)其個性和特長合理安排工作崗位,使其達到互補的效果。
GE公司前執(zhí)行總裁杰克·韋爾奇曾經提出過一個“運動團隊”的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團隊的每一個成員都干著與別的成員不同的事情,團隊要區(qū)別對待每一個成員,通過精心設計和相應的培訓使每一個成員的個性特長能夠不斷地得到發(fā)展并發(fā)揮出來。高效的團隊是由一群有能力的成員所組成的,他們具備實現(xiàn)理想目標所必須的技術和能力,而且有相互之間能夠良好合作的個性品質,從而出色地完成任務。
但遺憾的是,多數(shù)團隊的管理者并不樂于鼓勵其成員彰顯個性;相反的,他們會要求屬下削弱自我意識,盡量與團隊達成一致,在個體適應團隊的過程中所喪失的不僅僅是個體的獨立性,同時也失去了創(chuàng)造力,許多天才和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就這樣被抹煞,而這恰恰是企業(yè)是否能夠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如果仔細研究那些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團隊的個體無一例外都具有非常鮮明的人格個性,他們各自發(fā)揮自己的才華,相互結合,從而有力地推動著創(chuàng)業(yè)進程。
4.團隊合作的四大基礎
一、建立信任
要建設一個具有凝聚力并且高效的團隊,第一個且最為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建立信任。這不是任何種類的信任,而是堅實的以人性脆弱為基礎的信任。
這意味著一個有凝聚力的、高效的團隊成員必須學會自如地、迅速地、心平氣和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弱點、失敗、求助。他們還要樂于認可別人的長處,即使這些長處超過了自己。
在理論上,或在幼兒園里,這并不很困難。但當一個領導面對著一群有成就的、驕傲的、有才干的員工時,讓他們解除戒備、甘冒喪失職務權力的風險,是一個極其困難的挑戰(zhàn)。而唯一能夠發(fā)動他們的辦法,就是領導本人率先做出榜樣。
對于很多領導來說,表現(xiàn)自己的脆弱是很難受的事情,因為他們養(yǎng)成了在困難面前展現(xiàn)力量和信心的習慣。在很多情況下這當然是一種高尚的行為,但當猶疑的團隊成員需要他們的領導率先脫光衣服、跳進冷水中展示以人性脆弱為基礎的信任時,這些高尚行為就必須弱化。其實這反而需要領導具有足夠的自信來承認自己的弱點,以便讓別人仿效。我認識的一位CEO,由于沒能在團隊中建立信任,結果目睹著自己的企業(yè)衰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沒能帶頭塑造以人性脆弱為基礎的信任。就像他曾經的一位直接下屬后來對我說的:“團隊中沒有人被允許在任何方面超過他,因為他是CEO?!逼浜蠊簣F隊成員彼此之間也不會敞開心扉,坦率承認自己的弱點或錯誤。
以人性脆弱為基礎的信任在實際行為中到底是什么樣的?像團隊成員之間彼此說出“我辦砸了”、“我錯了”、“我需要幫助”、“我很抱歉”、“你在這方面比我強”這樣的話,就是明顯的特征。 以人性脆弱為基礎的信任是不可或缺的。離開它,一個團隊不能、或許也不應該,產生直率的建設性沖突。
二、良性的沖突
團隊合作一個最大的阻礙,就是對于沖突的畏懼。這來自于兩種不同的擔憂:一方面,很多管理者采取各種措施避免團隊中的沖突,因為他們擔心喪失對團隊的控制,以及有些人的自尊會在沖突過程中受到傷害;另外一些人則是把沖突當作浪費時間。他們更愿意縮短會議和討論時間,果斷做出自己看來早晚會被采納的決定,留出更多時間來實施決策,以及其它他們認為是“真正的”工作。
無論是上述哪一種情況,CEO們都相信:他們在通過避免破壞性的意見分歧來鞏固自己的團隊。這很可笑,因為他們的做法其實是扼殺建設性的沖突,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掩蓋起來。久而久之,這些未解決的問題會變得更加棘手,而管理者也會因為這些不斷重復發(fā)生的問題而越來越惱火。
CEO和他的團隊需要做的,是學會識別虛假的和諧,引導和鼓勵適當?shù)?、建設性的沖突。這是一個雜亂的、費時的過程,但這是不能避免的。否則,一個團隊建立真正的承諾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三、堅定不移地行動
要成為一個具有凝聚力的團隊,領導必須學會在沒有完善的信息、沒有統(tǒng)一的意見時做出決策。而正因為完善的信息和絕對的一致非常罕見,決策能力就成為一個團隊最為關鍵的行為之一。
但如果一個團隊沒有鼓勵建設性的和沒有戒備的沖突,就不可能學會決策。這是因為只有當團隊成員彼此之間熱烈地、不設防地爭論,直率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領導才可能有信心做出充分集中集體智慧的決策。不能就不同意見而爭論、交換未經過濾的坦率意見的團隊,往往會發(fā)現(xiàn)自己總是在一遍遍地面對同樣的問題。實際上,在外人看來機制不良、總是爭論不休的團隊,往往是能夠做出和堅守艱難決策的團隊。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如果沒有信任,行動和沖突都不可能存在。如果團隊成員總是想要在同伴面前保護自己,他們就不可能彼此爭論。這又會造成其它問題,如:不愿意對彼此負責。
四、無怨無悔才有彼此負責
卓越的團隊不需要領導提醒團隊成員竭盡全力工作,因為他們很清楚需要做什么,他們會彼此提醒注意那些無助于成功的行為和活動。而不夠優(yōu)秀的團隊一般對于不可接受的行為采取向領導匯報的方式,甚至更惡劣:在背后說閑話。這些行為不僅破壞團隊的士氣,而且讓那些本來容易解決的問題遲遲得不到辦理。
承擔責任看似簡單,但實施起來則很困難。教會領導如何就損害團隊的行為批評自己的伙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有清晰的團隊目標,有損這些目標的行為就能夠輕易地糾正。
團隊合作并非是難以理解的理念,但當所涉及的人是具有堅強意志、自身已經成功的領導時,它極其難以實現(xiàn)。團隊合作并非不值得經歷這些艱辛,但其回報鮮見且又代價高昂。如果領導沒有勇氣強迫團隊成員去實現(xiàn)團隊合作所需的條件,還不如徹底遠離這個理念。不過,這又需要另一種勇氣——不要團隊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