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鳥咕咕咕叫,它說道:春天來到了……
紅棉盛放,天氣暖洋洋,木棉花開了,紫荊花開了,一片嫣紅迎接艷陽天。
燕子銜泥筑巢忙,蜜蜂忙采蜜,粉蝶歡快穿梭花間。今年特別喜慶,海珠濕地櫻花就在家門口。櫻花盛開,賞花人潮如織,摩肩而行,春天花美人更美。
辛丑年二月,土華村又將舉辦一年一度的洪圣誕節(jié)盛事。2020年因疫情停辦,2021年洪圣誕響應政府號召作相應調整,既保障廣大村民群眾身體健康,又延續(xù)幾百年的民間民俗文化傳統與傳承。
洪圣誕節(jié)是村中民間習俗的盛事
憶往日,土華村洪圣誕節(jié)是已歷300多年的民間習俗活動。歷史上土華村是以捕魚、農耕為生的水鄉(xiāng)。這里河涌交錯,水上交通便捷,民間信奉的是洪圣王,他庇佑一方安寧、風調雨順。
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后,村中阿叔阿嬸阿姨們都會自覺聚集一起為農歷二月初九洪圣誕的祭祀、祈福準備各種拜祭用品,一張張鮮艷的色紙在她們手中飛快摺出各種形狀的手工藝品。莫影珊阿姨用紅棗、花生精心串起來的花塔精彩別致,紙摺的菠蘿、楊桃果品形態(tài)栩栩如生,讓人嘆為觀止。
土華村洪圣誕2014年、2016年申遺項目文本(復印件)、答辯文本(復印件)。
土華村洪圣誕2016年市級申遺評審文件(復印件)、土華村洪圣誕太平清醮(復印件)、祭文(復印件)。
2000年,在南海神廟波蘿誕的啟發(fā)下,土華村洪圣誕也有了“小波蘿”的美譽。村中長老、阿嬸阿姨們在村中籌集資金,得到了村委資金上的支持。土華洪圣誕又分別在2014年、2016年入選海珠區(qū)、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目錄,得到政府有關部門認可和資金扶持。至此,土華村洪圣誕的民間民俗活動一年比一年辦得好,百年洪圣誕的儀式和傳統日臻完善。
傳統與傳承
土華村洪圣誕是從農歷二月初六開始,俗稱“擺壇”“埋壇”;農歷二月初八晚至二月初九上午九點鐘,村民抬著洪圣王出巡;中午,村中在廣場準備了齋飯菜酬謝村民,招呼四鄉(xiāng)群眾;至此,洪圣誕在祥和氣氛中結束。
今年因防疫要求,洪圣誕因時制宜,僅保留農歷二月初六“擺壇”,以及農歷二月初八晚至二月初九凌晨向洪圣王祈福。
辛丑年農歷二月初六,土華村一年一度洪圣誕節(jié)開始,洪叔為認識的老友記祈福,祈求萬福!身體健康!合家平安!
回顧整個活動,農歷二月初八晚是活動儀式中的重點:祭祀、誦經、祈福。往年,村民們在農歷二月初八日白天就會搭起牌樓,設置祭臺,豎起旗幡,由各姓祠堂獻上金豬、燒酒、花生水果等賀壽祭品進行拜祭。
莫影珊阿姨(中)用花生、紅棗串連起造型精致的花塔。
張桂珍阿姨(右)向市領導介紹洪圣誕活動。(2019年資料圖片)
往年,到了洪圣誕的正日農歷二月初九時,村中德高望重的長老肅正衣裝,鄭重地宣讀祭文,宣布一年一度的巡游活動正式開始。村民們組成出巡隊伍,抬著洪圣公走遍鄉(xiāng)里施福民間,沿途播灑圣水潔凈人們心靈,還有龍獅舞動增添喜慶吉祥。這些民俗活動極大地增強了村民們的凝聚力,促進村民們團結互助、和諧共處,為土華村祈求又一年的平安喜樂。
“太平清醮”可謂土華洪圣誕中最傳統的一項民間習俗,傳播的就是除惡揚善,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天下太平的理念。廣府民謠中“又唱又喊,烏蠅打醮……”人們只知道民謠唱法卻不知“打醮”之事。
“打醮”是廣府地區(qū)一項重要的民間民俗活動,已消失幾十年。現在結合土華洪圣誕,重新挖掘、整理該項極具廣府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醮”項目。除了為洪圣誕增添喜慶氣氛外,還增加一種傳統的民俗喜慶。
洪圣誕是村中一大盛事,也是傳統文化盛宴。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來洪圣誕都有新一代的青年參與。老一輩的村民們在洪圣誕中忙碌辛苦,看到后生一輩的接班也樂在其中。
我們在洪圣誕看到的是熱鬧場面,熱鬧背后則隱藏了數百年傳統文化的延續(xù),是老一輩的執(zhí)著和年青一代的熱情參與,才能把各種巧奪天工的民間手工藝品傳承下來,讓民間民俗文化得以發(fā)揚光大。期待著明年洪圣誕辦得更精彩、更完善!
華洲互動小靈通歡迎華洲街坊掃描以下二維碼,加入“華洲互動小靈通5號”,和共同生活、工作在這里的街坊成為朋友,一起關注華洲大小事,分享華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