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26382021-03-23 21:30:24.0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訊員 崔健中鐵四局青年志愿者36年愛心接力幫扶社區(qū)養(yǎng)老院志愿者,社區(qū)志愿者,正能量,人物特寫,護工,軍人/警察,全家福,門診,項目開工,救護人員268376聯(lián)播
http://img.cyol.com/img/news/https://pic.cyol.com/img/20210323/img_966a8300622a56874b0a5ea86eb9ea9367_c.jpg/enpproperty-->
中鐵四局青年志愿者36年愛心接力幫扶社區(qū)養(yǎng)老院
作者: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訊員 崔健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合肥3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訊員
崔健)“您頭發(fā)這么漂亮,我?guī)湍嵋幌拢@花棉襖真洋氣??!”3月23日上午,在位于安徽合肥磨店社區(qū)的九久夕陽紅老年公寓(下稱“老年公寓”),青年志愿者和68歲的孫大娘有說有笑。一旁,還有志愿者推著輪椅,帶著幾位老大爺在院子里遛彎曬太陽。
當天,中鐵四局四公司團委和國藥中鐵精神病醫(yī)院(原中鐵四局四公司醫(yī)院)開展“暖夕陽,愛心接力”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們打掃衛(wèi)生、送慰問品、量血壓、理發(fā),還為老人和護工帶來了心肺復蘇、防噎食等實用技巧講解。
志愿服務團隊對這所養(yǎng)老機構(gòu)的幫扶,已持續(xù)36年。
1985年3月,中鐵四局四公司團委組織志愿者到合肥七里塘社區(qū)敬老院(老年公寓的前身)開展志愿服務。以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殘疾老人為服務對象的志愿服務隊也應運而生。
多年來,志愿者換了一批又一批,活動卻從未間斷。很多志愿者因調(diào)離崗位離開了合肥,便在外地成立志愿服務分隊,足跡踏遍了全國十八個省市。有時,他們回到合肥,還會去老年公寓看看。該公司歷任團委書記到崗,都會把這項“重點工作”抓下去。
2015年,團隊更名為“暖夕陽,愛心接力”。
公寓內(nèi)有106位“五?!崩先耍昙o最大的102歲。公寓負責人許芬在此工作11年,她至今難忘,2010年3月的一天,志愿者冒著大雨來送慰問品的場景。
在她看來,志愿者們帶來太多感動,“這激勵我們把養(yǎng)老服務做得更細致更好”。
志愿者韓艷峰從1988年開始參與志愿服務。她回憶,剛開始的幾年,志愿者就是幫老人稱體重、量身高,修理物品,連量血壓這個項目都沒有?!霸瓉韴龅匦?,人員少,服務也不專業(yè),想到什么做什么,相當于‘敲邊鼓’”。
這些年來,志愿者一直思考將志愿服務做得更加多元化、人性化、專業(yè)化,注重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實際需求。他們先后開展健康體檢、用藥指導、帶老人剪紙、為老人過集體生日等活動,給予老人更多心靈上的慰藉和陪伴。
韓艷峰是河北唐山人。9歲時,她經(jīng)歷了唐山大地震,也見證了全國人民對災區(qū)的救助。跟隨父母來合肥工作以后,她常懷抱一個信念:有能力的話,就多幫助別人。
“這些年,我發(fā)現(xiàn)老人們話變多了,他們也把我們當親人?!表n艷峰說,一些老人智力有缺陷,卻記得志愿者的樣貌和服裝。每次看到志愿者,他們都會說“你們又來了”。
“聽到這個‘又’字,大伙心里特感動。雖然只是做最簡單的小事,但每一個志愿者都用心用情。”韓艷峰說。
當天活動中,更年輕的面孔出現(xiàn)了。志愿者蘇詩洋和楊浩天都出生于1998年,當天是頭一回參加活動,雖然只是幫著打下手、搬東西,但他們覺得,未來有一天,自己也會成為團隊的主力軍,把這份愛心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