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詞

為金沙而生的金牌講解員 為何場場講解落淚感動眾人?

來源:網(wǎng)絡?2021-02-24

中新網(wǎng)成都2月24日電(祝歡)戴著金沙遺址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太陽神鳥圖案的耳環(huán)和項鏈、銅鳥紋飾的發(fā)簪,用著印有太陽神鳥圖案的手機殼、水杯……在年近古稀之年的金沙遺址博物館金牌講解員胡曉蓉身上,隨處可見金沙遺址的印記。

胡曉蓉培訓講解員。受訪者供圖 祝歡 攝

今年68歲的胡曉蓉總是穿著黑色細跟鞋,化著精致的淡妝,身上的精氣神讓人很難看出歲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跡。當講解員的36年生涯里,胡曉蓉在金沙遺址博物館便待了20年,這20年里她的講解超過八千次,幾乎場場落淚,極富感染力的語言和情緒,常常讓觀眾眼圈泛紅。

胡曉蓉接受采訪。祝歡 攝 祝歡 攝

從話劇演員跨界做講解員

一路學習成就“金牌講解員”稱號

面容姣好、身材高挑、話劇專業(yè)過硬的胡曉蓉,從事話劇演員十多年,也是小有成就。但年輕時任性的她,沒有猶豫,在那個人們對博物館還沒有了解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毅然決然地選擇跨界到了博物館,做起了成都博物館的首批講解員。

胡曉蓉親切地和曾經(jīng)的學生交談。祝歡 攝 祝歡 攝

從一個沒有歷史背景的話劇演員,成長為金牌講解員,其中的經(jīng)歷只有胡曉蓉自己明白有多不容易。才來到博物館的她,什么都不懂,一切都從零開始,她也曾哭過、后悔過,但強烈的自尊心使她堅定地選擇留在文博系統(tǒng),惡補各種歷史文化知識。

在金沙遺址被發(fā)現(xiàn)不久后,胡曉蓉便來到這里。當時,對金沙文化的文字記載少之又少,連一本書都沒有。胡曉蓉面對一堆發(fā)掘出來的文物,完全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她問時任金沙考古工作站站長朱章義可以看什么書,朱章義說:“什么都可以看,從長江中下游到中原、西亞文化等,和歷史有關的你都可以看?!?/p>

不斷更新的筆記本。祝歡 攝 祝歡 攝

此后,胡曉蓉便開始了漫長的學習之路。她找來了數(shù)不清的關于歷史文化的書籍,一遍看不懂,便看第二遍、第三遍;到搭著石棉瓦的遺址去向發(fā)掘文物的工人以及考古的人請教;她還聽取各種專家的意見,取其精華……漸漸地,記得密密麻麻的40余本筆記本成為了胡曉蓉學習的見證。

“講解員是一個不斷學習的職業(yè),需要多學、多聽、多看。”如今,在講解行業(yè)小有成就的胡曉蓉還在保持著不斷學習的習慣。隨著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登上“神舟六號”實現(xiàn)了古人的“飛天夢”,胡曉蓉還開始了航天知識的學習,成為了全國中小學“錢學森班”工作聯(lián)盟的顧問。

胡曉蓉在講解。祝歡 攝 祝歡 攝

被稱為“為金沙而生的講解員”

場場講解落淚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

“我和文物在一起待了五年半,我認為文物是有溫度,有生命,會說話的?!焙鷷匀氐倪@段經(jīng)歷給她今后的從業(yè)生涯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她在金沙遺址博物館已經(jīng)講解了八千余場,她把每一場都當做第一場來講,她用真情講述金沙故事和文化,講到動情之處常常熱淚盈眶。

胡曉蓉正在學習。祝歡 攝 祝歡 攝

從發(fā)掘現(xiàn)場搬到庫房、從庫房再搬到陳列展廳,在金沙發(fā)掘出來的文物不知道在她手中過了多少遍。胡曉蓉對金沙遺址博物館內(nèi)文物的情感是常人無法理解的,她也被稱為“為金沙而生的講解員”。

“我愿意做一座橋梁,把文物想說的話通過我告訴今天的人。同時把今天人的感悟,通過我告訴文物、歷史和遠古。”胡曉蓉時常和文物進行“對話”,從這些“對話”中體會人生,并分享給觀眾。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些文物愛得深沉。”胡曉蓉的講解幾乎場場落淚,很多人覺得胡曉蓉的講解是不能復制的,但她覺得有一樣可以復制的,那就是愛。

胡曉蓉深情的講解也受到過很多質(zhì)疑,經(jīng)過曾經(jīng)話劇老師的開解,她懷著對金沙文化的敬畏之情,逐漸發(fā)現(xiàn),對于這份工作一定要抱有自己的真情,做好自己,傳播好這份金沙文化。

胡曉蓉曾經(jīng)帶團講解。受訪者供圖 祝歡 攝

曾有一個醫(yī)生在聽完胡曉蓉講解后,建議她不要這樣深情,這樣對身體不好,非常傷肝。但是胡曉蓉還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她不想糊弄到場的每一位觀眾,不想讓自己的講解像一杯白開水一般,沒有一點回味。

胡曉蓉能夠走到今天,也是觀眾給了她很大的信心,讓她一直堅持在講解一線。有不少觀眾在聽完后都忍不住哭泣,“您好老師,聽了您剛才精彩的講解,我真的很感動。您的講解不僅內(nèi)容生動,文化知識豐富,更是您作為博物館人的信念、執(zhí)著和驕傲,讓我很感動,多年心無雜念地做一件事,您的氣質(zhì)是不一樣的,你真的很美。”胡曉蓉手機里留下了很多觀眾發(fā)給她的類似短信,她都舍不得刪掉。

培養(yǎng)新生力量

讓對文博的愛代代相傳

雖然胡曉蓉如今還在講解,但是作為金沙遺址博物館和成都博物館講解的第一人,如今她更多的精力在于培養(yǎng)新生的力量,傳播文博的文化魅力。

胡曉蓉的學生都親切地叫她“胡媽”,在路上遇到學生,遠遠地便揮手叫著“胡媽”。在博物館里遇到曾經(jīng)的學生任文,任文小跑到胡曉蓉面前,挽著她的手,親切地訴說近況。“胡媽不僅在工作中給我們的幫助,她還在生活中幫助我們,我們遇到任何問題胡媽都會耐心解答。”2009年來到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雙語講解員任文表示。

和任文同一時期來到金沙遺址博物館的何燕也有同樣的感受,她聽的第一場講解就是胡曉蓉講的,“第一次感覺到講解有這么大的魅力,能把觀眾身臨其境地帶入那個環(huán)境中去。”何燕表示,胡曉蓉這樣的講解風格很稀缺,游客在這樣的講解環(huán)境下,也可以得到一種真實直觀的感受。

胡曉蓉在擔任話劇演員時的訓練。受訪者供圖 祝歡 攝

和胡曉蓉同在一間辦公室的何莉麗被胡曉蓉的敬業(yè)精神所感染,“胡老師的活力遠遠勝過年輕人,她敬業(yè)、專業(yè)的精神對我們年輕人來說都是正能量的鼓舞?!焙卫螓惐硎?,和胡老師待在一起感受到的是滿滿的正能量。

如今,胡曉蓉已經(jīng)培育了兩千余名學生,遍布大江南北。68歲的她,還在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新鮮的知識,不斷傳播文化,培養(yǎng)新生力量。她希望年輕一代的講解員愛上這份職業(yè),用心去分享和傳播文化。

今年恰逢金沙遺址發(fā)現(xiàn)20周年,也是胡曉蓉奮戰(zhàn)在金沙遺址博物館一線的第20年,她既參與了文博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也見證了觀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家人的支持,讓胡曉蓉堅定地選擇走下去,她準備一直講下去,想成為金沙遺址博物館的第一位“白發(fā)講解員”。

[展開全部↓]
關鍵字:
相關資訊
查看更多
熱門游戲
返回 回到頂部
x